抓技能的第三个动作是做培训。
管理者如何使团队成员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
-
养好人:在用人的过程中培养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用人。
-
养成人:培养接班人,鼓励员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如何找对人、养好人、养成人?很多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培训”。但现实情况往往是管理者做了很多培训的动作,却没有起到培养的效果。如何高效培训是许多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真正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仅依靠一次或两次短暂的培训远远不够。管理者需要搭建完整的培训体系,使培训成为一种机制,成为员工的底层习惯。
新西兰全黑队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橄榄球国家队,在 600多场比赛中,胜率高达 77.41%,这样的战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支持续打硬仗、打胜仗的军团从来不去追求一次性的成功,而是关注改进和发展的长期计划,通过持续的高强度训练制胜。全黑队的管理指南中写道:“在商界,培训通常被视为一种轻松的选择,仅限于偶尔的休假日。然而,有效的培训应该是紧张的、有规律的和重复的。要想取得世界级的成果,培训应该是文化的核心。”
管理学大师松下幸之助说:“打败竞争对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对手学得更快。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让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快速成长,是管理者必须要做的事情。管理者识别技能问题,构建能力地图之后,便要搭建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让团队成员看到技能等于结果。如果出现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管理者就要通过培训来解决;如果是某个团队成员的问题,管理者就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同时,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内部分享,使团队成员通过相互分享和学习取得成长和进步。
提到培训,很多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向外界求援。美团前首席运营官干嘉伟曾说过,早启动、晚分享是真正靠谱的培训。每天下班前,管理者把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让每个人分享一个亮点和一个改进的措施,这种方法比任何培训都好。培训不必向外求,向内求同样可以使团队成员成长和进步。
1. 培训三“坑”
很多管理者做不好培训,大概率是遇到了培训的三个“坑”,导致培训效果不佳。这三个“坑”分别是不成体系、不切实际、没有结果。
第一个“坑”:不成体系
不成体系的培训对企业发展、团队提升及员工技能的提升作用有限。很多管理者把培训当成救命稻草,只要团队成员技能出了问题,就寄希望于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迅速提升团队成员的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典型的“一口想吃成个胖子”。
培训不应该是管理者想做时才做,应该成为一项系统且完整的体系,成为团队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一项系统且完整的培训体系通常包括五大组成部分:培训组织体系、培训队伍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培训教材体系、培训管理体系,这五部分缺一不可。
第二个“坑”:不切实际
很多企业将培训视为劳民伤财的代名词。管理者花大价钱请了名师、专家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最后收效甚微,员工能学以致用的内容少之又少,企业投入培训的钱打了水漂。同时,员工对培训也有抵触心理,认为培训既浪费时间又学不到东西,不过是在“走过场”。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效果好不好,与培训频率无关,与培训内容有关。要想使培训内容贴合实际,培训时就不能只讲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培训一定要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
第三个“坑”:没有结果
很多管理者将重心放在组织培训上,认为一场培训活动结束就意味着培训工作结束了,没有进行培训后的总结与跟踪,导致培训效果难以衡量。
一项系统且完整的培训体系,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三个阶段,后续的跟踪总结工作也很重要,是检验培训效果的“试金石”。因此,管理者在培训结束后,应通过让员工撰写培训总结、分享收获,以及组织针对培训内容的考试等方式,使培训内容形成可重复使用的经验和方法论。
2. 培训五狂法
作为管理者,在跨越培训的三大“坑”后,要想使培训有效果,还要掌握相应的方法。针对搭建培训体系,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阿里巴巴的“培训五狂法”:狂跑、狂问、狂总结、狂训练、狂分享,如图1所示。
图1:培训五狂法
1)狂跑
这里的跑代表拜访客户。要想做成一件事,勤奋往往比聪明更重要。作为销售人员,一定不能在办公室里坐等客户上门,应该走出去,拜访更多客户,亲临现场,提高业绩。只有拜访足够多的客户,才能在实战中习得技能和积累经验。
销售人员如果不去拜访客户,即使平时接受再多的培训与辅导,也都是徒劳。就像我们学游泳一样,掌握了很多理论,学了很多动作,但如果一直不下水练习,就永远学不会游泳。战士只有到了战场上,才能真真正正地成为一名战士。员工通过狂跑,可以把量积累起来,同时不断提升技能,在流程保障中通过结果验证过程习惯,形成正反馈闭环,从量变到质变。
2)狂问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管理者一定要鼓励员工提问,天下没有不好的问题,只有不好的回答。
员工提问的对象可以是管理者,也可以是客户。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拜访客户时,遇到不明白、不了解的问题,一定要毫不犹豫地提出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寻答案,好过被动地等待他人的指导。善于提出问题的员工,一定是一个学习力很强的人。
3)狂总结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们要每日进行反思,每日进行总结,既要总结好的经验,也要总结坏的经验,通过复盘形成可复制的经验,以便在未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有应对之策。不重来就是快,可沉淀就是多。
管理者在过程管理中要用时间驱动,每天要做什么,每月要做什么,每周要做什么,都要尽量固定下来。同时,管理者要培养员工写总结的习惯,日事日毕,每天撰写一份日报,通过日报去深度思考和总结。
4)狂训练
一个人的基本功是否扎实,取决于是否坚持训练。重复精进,长期训练,时间自有答案。所有的神枪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
当管理者发现员工技能有问题时,要亲自教导,深刻犀利地点评,通过言传身教使员工掌握必备的技能。当员工不清楚拜访客户的流程时,管理者要进行陪访,通过陪练加陪访,使员工在实战中检验自己的能力。
5)狂分享
教学相长。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要乐于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成长,越分享越成长。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换一下,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互换一下,我们就会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
分享可以使团队中 20%的优秀员工的 80%能力,成为整个团队的共同能力。团队整体能力提高,是确保团队拿到结果的捷径。
“培训五狂法”的每个步骤都不难,难的是“狂热”,难的是坚持,难的是激情。
3. 辅导双陪法
许多管理者会产生一个疑问:辅导不就是培训吗?实则不然。辅导和培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同之处,但仍有较大差异。
“培训五狂法”可以解决培训团队成员集体性的问题,赋予他们基本的工作能力。但如果团队成员出现的是个性化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助力员工成长。
辅导有很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有两种形式,我称之为辅导双陪法:陪练和陪访。这两种辅导形式都是基于真实场景的演练或者面谈。
1)陪练
优秀的神枪手都是通过不断练习射击成长起来的,同样,成熟老练的员工也都是通过陪练与实战成长起来的。
管理者要陪同员工进行实战模拟,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演练结束后,管理者要进行点评,指出员工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管理者如何进行陪练?我将方法总结为
“陪练三部曲”:计划、过程和结果
。
2)陪访
陪访是指管理者陪同员工拜访客户。在陪访过程中,管理
者要及时发现被陪访员工的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管理者如何进行陪访?我将方法总结为
“陪访三部曲”:准
备、过程和复盘。
-
准备。
在拜访客户前,管理者要和员工对目标达成四个共识:行程安排共识、客户背景共识、客户区域共识和辅导目标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