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团队是中科院从事能源战略情报咨询服务的专业智库,致力于能源知识挖掘与分析,密切跟踪能源战略、科技发展、产业布局等最新进展,为决策层战略决策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高端咨询服务。欢迎联系:[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两会能源观察第八期 |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3-11 18: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顺应全球能源低碳转型大趋势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长远目标和重要的战略举措。2025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针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多元统筹、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多能融合、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建言献策。

一、 加强新型能源体系 建设多元统筹

全国政协委员温枢刚 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但能源资源保障能力仍存在短板,面临油气供给、能源贸易、电力保供等多方面挑战。建议要统筹考虑、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是 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要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稳住煤炭基本盘,释放先进产能,完善煤炭产能储备制度,增强煤炭供给韧性。进一步发挥煤电灵活性调节和基础保障性作用,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 二是 提升油气供给保障能力。坚持常非并举、海陆并进,加大增储上产力度。不断推动海外油气资源供给来源多元化,完善油气战略储备体系,建立健全产运储销应急协调机制,确保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三是 大力推进非化石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西部北部“沙戈荒”大基地、东部海上风电、沿海核电、西南水风光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探索推广农光互补、渔光互补和海上能源岛等开发模式。 四是 统筹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需求侧管理。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强化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国政协委员宋海良 从供给端、消费端、布局端、技术端、机制端“五端”对于如何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出以下建议: 在供给端 ,要推动多元绿色供给。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统筹发展新能源发电、供热和制氢(氨、甲醇、航油),促进电、热、氢等多品种系统化耦合利用。围绕“制备—储存—输送—应用”,尽快构建打造绿色氢氨醇油全产业链的有效政策、机制与路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储能,实现多轮驱动系统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绿色能源供给。 在消费端 ,要促进多元绿色替代。推进重点耗能行业领域能源梯级利用和耦合利用,实施绿色能源替代(包括绿电、绿色氢氨醇油)、绿色原料替代行动。例如,在化工行业推进绿氢替代灰氢,在钢铁行业提高短流程炼钢比例和绿电比例,在交通运输行业通过系统的绿色交能融合进行绿色燃料替代成品油等。 在布局端 ,要引导空间格局优化。合力推动能源密集型产业向西部新能源富集地区转移,扩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本地自用规模,鼓励“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推广低(零)碳园区、算电协同、交能融合等绿色供用能新模式与新场景,促进新能源就近转化利用。 在技术端 ,要实施科技创新突破。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的要素投入保障,推动建设高能级新能源催化转化科技创新平台,全力突破储热(冷)、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储氢、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鼓励开展一批新能源多元转化利用试点示范项目,引领和带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系统化与快速应用。 在机制端 ,要完善政策保障措施。将新能源多元转化利用纳入有关重大规划和“双碳”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等项目管理、调度运行和市场交易机制,健全促进绿色能源消费的激励和考核制度,引导用能单位多元化利用绿色能源。

全国政协委员戴厚良 表示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与化工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能源与化工行业还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 着力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统筹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加大对页岩气、煤岩气等非常规资源规模有效开发的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发挥对化石能源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二是 着力推动新能源发展规模化。加快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加大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力度,支持“绿电直供”,促进新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加强新型储能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气电调峰作用,补强调节能力短板,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 三是 着力推动炼油化工产业高端化。按照“绿色低碳、先进高端、市场导向、总量控制”原则,加强炼油化工产业引导和监管,支持企业大力发展可持续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等生物产业,扩大高端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的国产化规模,提高低碳和零碳高端石化产品比率。 四是 着力推动环保产业优质化。以减污降碳、扩绿增长为目标,引导环保企业由单一环境要素末端治理转向跨领域、多要素、系统协调的综合治理,从传统的污染治理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升级。

二、 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多能融合

全国政协常委刘中民 表示,当前人类社会正处于能源革命、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互相叠加的大变革时代,为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开发范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我国庞大复杂的能源工业体系存在各能源种类相互独立、产业间难以跨系统耦合优化等问题,需要从整体上统筹能源工业体系的发展定位,遵循能源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多能融合”新思维去审视传统流程,打造更加合理的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工业化的系统性变革。未来将进一步面向传统能源化工行业的低碳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从工艺开发到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智能化。与此同时,加强人工智能与储能等新能源系统的深度融合,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合作,加速 建立行业智能生态体系

三、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 建议加强低碳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助力新农村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 加快农村传统能源消费向绿色能源消费转型。建议按照能源低碳化、消费电气化、服务智慧化的总体思路,在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屋顶光伏、集中式光伏、风力发电机、沼气发电机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制定合理的能源发展规划,确保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用率,提高绿色电力能源在农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二是 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强乡村地区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电网的智能化水平。利用屋顶、停车场车棚等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发展,提升乡村就地绿色供电能力,通过建设新型车网互动充电桩,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充分开发和就地消纳,构建经济可持续的乡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模式,进一步助力绿色电力在农村生产生活中应用。 三是 促成以零碳为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结合乡村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以零碳为元素的乡村休闲旅游示范区。通过发展当地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宣传、低碳民宿等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依托零碳元素积极构建新型农文旅融合服务体系。 四是 积极打造能源低碳消费生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电蜜蜂”志愿者上门服务活动,宣传新型电力系统知识,提高村民的低碳能源意识。在乡村地区建立“村级电力服务站”、建设低碳能源展示厅等设施,提供一站式服务,以可视化方式宣传低碳电力系统生产、配置、消费情况,对外展示新型乡村电气化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成效,推动乡村用能转型升级,进一步构建农村低碳电力系统。

四、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 提出,加快推进电力系统转型升级,加速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系统已迫在眉睫。对此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 建议加快特高压外送通道及跨省跨区通道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已规划特高压建设,并适度超前规划和启动新的通道建设。同时,要加快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电网互济能力,充分利用邻近省区调节能力,有效提高消纳。 二是 建议大力支持“源网荷储”项目发展,出台政策鼓励智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型示范项目的投资建设。通过打造智能微网,实现局部区域内的能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电源与负荷资源,参与电网调峰和需求响应,增强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分布式项目的整体消纳和经济性,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 建议加快打造我国综合储能体系,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十五五”期间,进一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项目建设,加快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构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储能为主,电动汽车等其他多种储能形式为辅的综合储能系统。继续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提升传统能源调节能力。 四是 建议用AI为新型电力系统赋能。加强跨领域合作与创新,推动AI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储能、电动汽车等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王志伟 认为,大规模的新能源并网,让电力系统特性发生了深刻改变,“双高”特征更加显著,低惯量、低阻尼、弱支撑等问题愈发突出。同时,交流、直流、新能源连锁反应加剧,电力电子设备与交流电网相互作用,并网设备海量化且控制复杂,局部小事件可能引发大电网安全运行问题。对此,王志伟从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在政策方面,要强化规划统筹,合理安排新能源开发规模、布局时序,以电网规划和新能源开发规划的“双向奔赴”推动实现新能源有序友好发展。同时,要统筹调节性电源、新型储能和需求响应等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积极推动发展新业态。在市场方面,要健全完善市场运营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方面的作用。

信息综合编摘自: 人民网、中国电力报、中国能源新闻网、凤凰网等


图片


图片



感谢喜欢 先进能源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中心 微信公众号的您能够持续保持关注,我们将继续和您一路同行。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