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爱丽丝手札
投资中国(touzicn):新鲜出炉的行业资讯,持久精华的投资干货,大佬们的投资建议,关注投资和创业、私募股权、风投创投、金融财经、商业和互联网。欢迎无论是准备走上投资路还是正走在投资路上的相关人士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重磅议程!2025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第 ... ·  14 小时前  
空空道人早盘必读  ·  本周警惕冲高回落! ·  昨天  
空空道人早盘必读  ·  本周警惕冲高回落!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  2 天前  
创伙伴  ·  DeepSeek越强大,我就越容易变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爱丽丝手札

任泽平: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软着陆”,明年买房还是买股?

爱丽丝手札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6-12-17 19:31

正文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 投资中国 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小白读财

xbducai


导读: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观点跟唱多唱空中国经济无关,是站在商业研究的客观立场,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进行理性推演。


来源:泽平宏观,有删减。

作者:任泽平


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是一个基本战略性判断,这一判断要符合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结构特征,能够穿透纷扰的短期波动直指中期趋势,对于把握政策走向(大多数时期政策是内生于经济基本面的)、制定大类资产配置策略等具有战略意义,比如2010年的“增速换挡”和“结构调整”,2015-2016年的“经济L型”和“供给端收缩”。


站在2016年底了望2017年,市场再度出现分歧:经济延续复苏还是重回衰退?再通胀还是再通缩?这种分歧差异之大是过去这几年所少见的,这部分跟今年的小周期复苏扰动有一定关系,但是可能也跟近年供求两侧发生的系统性基本面变化有关。


我们在2015年“经济L型”判断的基础上,推演2017年中国经济图景,基本结论是: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软着陆”,2017年会有“二次探底”,但回调幅度不深,中国经济离增速换挡的底部可能已经不远了。明年经济既非复苏,也非衰退,经济中期L型,短期W型;明年通胀既不会挑战警戒线,也不会重回通缩,整体温和。这种经济失速悲观预期修复与温和通胀的宏观环境对股票和商品十分有利,大类资产轮动再度从债市房市转向股市和商品。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述观点跟唱多唱空中国经济无关,是站在商业研究的客观立场,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进行理性推演。


中国经济正在“软着陆”


从供求两侧广泛的证据表明,中国经济可能正在“软着陆”,主要拖累经济的周期性力量逐渐衰竭以及部分周期性力量复苏:去产能周期正在接近尾声、去库存周期到低谷并转入补库、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二次探底但幅度不慎、出口增速大概率见底、消费的调整基本温和、世界经济正在筑底。


1

去产能进入尾声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外部性、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叠加下,步入下行周期。由于沉淀成本、价格粘性以及中国特有的国企体制障碍,导致产能出清滞后于需求端的收缩,广泛的产能过剩暴露进而导致了长期的通缩,自2012年以来,PPI在长达4年半的时间里处在负增长区间。长期的通缩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导致了大量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高。在民企扎堆的行业产能出清比较充分,比如化工等;在国企扎堆的行业出清比较缓慢,比如钢铁、煤炭等,2016年强硬的行政手段使得这些行业产能出清取得了立竿见影式的效果。




两个可以佐证的数据是:一是制造业投资增速自2010-2011年以来持续下滑(2011年由于东部往中西部产业转移阶段性凸起),达5年之久,这与1992-1997年投资下滑去产能及随后软着陆所用时间基本接近;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速在2016年初下探到3%的历史新低后走平,也接近1992-1997年经济软着陆时期的水平。



考虑到提高产能利用率尚有空间、银行对产能过剩行业惜贷以及企业对经济增长前景信心不足,去产能周期虽然见底,但短期仍然看不到企业扩大产能投资的迹象。


2

去库存到低谷并开始补库


2014年8月份以来,受房地产投资下滑、美元走强、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企业开启新一轮的去库存。由于商品价格调整过于惨烈,因此企业库存去化十分充分,钢贸企业甚至全军覆没,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跌倒历史低谷。由于2016年初房地产投资触底回升和政府大规模发力基建投资,需求端出现小周期复苏,当需求回暖向供给端传导时,无论是产能还是作为缓冲带的库存都不足以应对需求的传导冲击,随即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



到2016年上半年去库存进入尾声, 6月份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开始出现回补迹象,PMI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指数小幅回升。一轮库存周期平均3年,近年来去库长、补库短,预计这一轮补库周期将持续到2017年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负转正。



3

房地产投资可能二次探底但幅度不深


2008年以来,政策经常把刺激房地产作为稳增长的工具,经济衰退时刺激房地产、经济企稳后再收紧,2009、2012、2015-2016年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很大程度上跟政策刺激有关,形成了一个3-4年的政策周期。2014-2015年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2015年全年增速只有1%、12月当月只有-1.9%,2016年初以来开始触底反弹,1-10月增速6.6%、10月当月13.5%。


国庆期间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10-11月房地产销量大幅回调,考虑到从销量到投资的传导时滞为6个月左右,房地产投资的回落可能要到2017年2季度前后。但是,我们预计这一轮房地产投资回调幅度可能不深,预计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1%-3%,主要的原因是前期房地产投资增速主要受一二线城市推动以及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超预期。



4

出口增速大概率见底


受全球贸易萎缩、人民币过强、国内综合成本上升的影响,继2011年出口增速换挡以来,2014-2016年再度下探,2016年1-10月增速只有-7.7%。考虑到世界经济筑底、人民币修正高估等因素,预计出口增速大概率见底。



5

东南沿海地区已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从区域的角度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受到冲击并作出调整,由于私营企业的灵活性和市场经济的弹性,调整比较充分,经济增速换挡步入新的稳定的增长平台,产业结构从加工贸易为主升级到服务业和新经济,呈现出从奇迹到成熟的稳定特征。东北、西部等资源型省市初步呈现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继续,转型压力较大。中部地区仍在追赶之中,受益于大国雁阵的产业转移效应。


6

经济“软着陆”是周期性见底而非结构性见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