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谭崇台考取国立武汉大学经济系。时值抗日战争正酣,武大被搬到四川乐山。在那里,谭崇台总听到高年级的同学回忆武大校园的美景,美丽的珞珈山、俊秀的东湖。当时的他对珞珈山始终有一种向往之情,曾在诗中写道:“东湖碧波梦,珞珈翠微心。国破山河在,何年到汉荆。”当时,谭崇台的国文老师叶圣陶在诗后批了这样一句话:“爱国爱校之心深也。”
刚进武大时,谭崇台只觉这所学校“土气”。西南联大的同学都穿制服,而武大最常见的是蓝布大褂;西南联大受西学影响较早,课程设置和英语教学很现代化,而武大的书籍都是从珞珈山运去的,颇有年代感。
但等真正融入武大之后,谭崇台才体会到这里的内敛朴实。这种风气,被他誉为“武大精神”。他曾这样回忆:“不工于外在雕琢的,一定有足够丰富的内涵,武大就属于这一类。学校迁至乐山时,图书馆也费尽周折西迁四川,书籍实验设备一路用船运输。在当时艰苦简陋的学习环境里,我第一次见到浩瀚的图书馆,那种物质虽贫瘠、精神却丰腴的兴奋感,至今记忆犹新。在我的理解中,大学之‘大’也体现于此:学校大、专业广、名家多。”
1944年底,谭崇台踏上了赴哈佛大学求学的旅程。1947年初,受国际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列昂惕夫、汉森的指导和教诲,在哈佛大学经济系正处于鼎盛时期完成学业并取得硕士学位的谭崇台,到华盛顿远东委员会任专门助理,做战后日本经济和赔偿问题的研究工作。在这里,他得心应手,先后撰写了《论日本赔偿问题》《凯恩斯在经济理论上的贡献》等论文,待遇也很优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