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互联网侦察
最懂你的程序员在这里,我们不仅聊技术,我们还聊情感,聊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能源电力说  ·  河南微电网怎样建?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河南微电网怎样建?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企业专利观察  ·  汤森路透的胜利,是否为“AI版权化”开了绿灯 ·  昨天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昨天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昨天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2 天前  
能源电力说  ·  远不止储能!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 ·  2 天前  
闽南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3 天前  
闽南日报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互联网侦察

这个“忽悠”马云10亿的男人,还了阿里巴巴5000亿

互联网侦察  · 公众号  ·  · 2020-11-17 08:08

正文



编辑丨钟灵

来源 l 正和岛(ID:zhenghedao)


那个“骗”走马云10个亿,被阿里同事指着鼻子让他滚蛋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他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而且被公认为,近10年来,中国最好的首席技术官。


他叫王坚,被称为“阿里云之父”,阿里最受争议的领导,曾被骂了整整4年,在开会时委屈到流泪。


王坚对马云有多重要?


他让阿里拥有了自己的云计算技术,帮阿里巴巴在全球拿下超过140万客户。如今,阿里云年营收247亿,估值超5000亿。


目前在国内第一,全球第三。仅次于亚马逊和微软。




01

心理学出身,辞去博导加入微软

深受比尔·盖茨信任

却在加入阿里后备受质疑



1962年出生的王坚,人生的前30年,顺风顺水,堪称天才成长史。


22岁,杭州大学心理系学士;

28岁,杭州大学心理系博士;

30岁,晋升为心理学教授;

31岁,升为博士生导师;

32岁,又火箭般提拔为系主任……


据说,当时他在杭大读研时,还跑去浙大,旁听了计算机研究生的课程,几年下来,王坚的水平居然不亚于计算机导师。


王坚攻读的是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机界面,属人体工效学范畴。


所有机器能否高效,都离不开心理学的贡献,包括计算机。王坚是国内这方面顶尖专家,承担过国家863子课题。


别人的人生是,几年跨一个台阶。王坚的人生是,一年跨几个台阶。


如果按照这个节奏下去,大概,他以后的人生,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坐享名利。这是多少人羡慕的生活。


结果,已经是系主任的王坚辞职了。别人眼中的铁饭碗,王坚说放下就放下了。


1999年,离开学校的王坚,进入了微软的亚洲研究院。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坚深受比尔•盖茨的信任。他带的团队,是研究院里,和比尔•盖茨当面讨论问题最多的小组。


外界甚至一度流传,曾有人在比尔•盖茨面前提软件数据分析。 比尔•盖茨说:“你应该去找王坚。”


有人这样形容他:“那是一个大牛扎堆的世界,即使如此,他也可以算其中最特别的一个。”

2007年,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的王坚,出席了阿里召开的“网侠大会”。


在这次大会上,他和马云交流时,说出了改变自己、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一句话:“如果阿里还不掌握技术,未来将不会有它的身影。”


就是这句话,让马云对王坚产生了极度的渴望。


马云觉得遇到了一个比自己还懂阿里的人,也是阿里最最需要的人。


一年之后,王坚被他挖了过来,给予的职位是阿里的首席架构师,首要任务就是为阿里输出技术,负责自主研发云计算。



项目启动的时候热热闹闹,谁也没料到之后会有多少风言风语。


十几年前的云计算,什么概念? 当时,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参加大会,凑在一块聊了起来。

马化腾不紧不慢:这个事情过几百年、一千年后有可能,但现在还是过于早了。


李彦宏在旁边补了几句:云计算这个东西呢,不客气一点讲,它是新瓶装旧酒。


那个阶段,无论是BAT,还是大国企,基础设施全靠进口。服务器找IBM买,数据库找甲骨文买,储存设备找emc买。


连行业大佬都有错看的时候,更不用提阿里内部。只是让他和马云没想到的是,这份质疑来的如此快,如此猛烈也如此的持久。


王坚的空降让很多人产生了质疑。


更何况,王坚要做一件几乎不被认可的事情:自主研发云计算。


“明明可以坐高铁,却偏偏要骑自行车去上海。”阿里的研发工程师曾经这样吐槽过。


这个被马云一眼相中的技术大神,进了阿里却成了最受争议的领导,被骂了整整4年。



02

被嘲是“骗子”

几年内挨的骂比一辈子还多

但他说不后悔



最开始,王坚带着大家,在北京上地租了一间小办公室,连暖气都没有。


到了夏天,小办公室里摞满测试设备,相当于放了个火炉在房间。大厦的空调又太旧,制冷不行,差点把同事热中暑。


为了不影响进度,王坚想了个招,每天叫冰场送两大块冰来,塞在办公室桌椅下,物理降温。



有一次周六,马云来北京,专门到阿里云的办公室去看看。


同事赶紧想打开电脑给马老师展示一下自己团队的成果。结果按了半天开关,机器都没反应,好一会才发现大厦停电。


马云就这样坐在办公室等了半个小时,直到物业恢复供电,才一睹阿里云飞天系统最初的芳容。


王坚跟马云说,这帮人很能干,每天晚上都加班。马云惊了,在这种地方还能加班?


几天后, 阿里云搬出了这栋大楼,进入有空调的办公室。


但是云计算的研发难度,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想象。


王坚本来是个性情温和的人,但是那段时间,他几乎天天跟团队拍桌子。


有的同事回忆,每次一开会大家都会把桌子收拾干净,把水杯什么的拿走,以防出现“事故”。


有一次王坚非常生气,砰砰地拍手机。有一个工程师实在受不了了,说博士,你拍的是我的手机。


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更别提其他部门了,在马云授意下使用“飞天”云计算,数据传输问题、计算稳定性问题、处理速度问题一样都不少,各种 Bug层出不穷,只能叫苦不迭。


为了不连累他们,王坚和所有的技术工程师,直接在那个部门的办公室住下了,24小时连夜开发,给他们加班修复系统。


最难的是,没有成绩,没有进展。连续几年阿里云整个部门都在集团拿最低分。


很多不知情的同事,开始质疑王坚。


有人说,马云找来他就是一个错误,因为他什么都不会,只是一个溜须拍马的。公司内外到处都是骂王坚的帖子。


大家感受一下:


马总找王坚挑大梁绝对是个错误,首先这人根本不懂技术,其次他太虚了,天天给你画饼;


再次,这人就是一个拍马屁的高手,我到现在也没想通聪明如马总怎么会被哄到那么挺他。难道是后来发觉骑虎难下了么?


开始大家还在背地里说,后来,大家都不再忌讳,公司里流传着很多“骗子”王坚的笑话。


“一个学心理的博士,居然当上阿里巴巴的CTO,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甚至在阿里总裁大会上,有一位员工直接对马云说:马总,你别听王坚的瞎扯,他就是一个骗子!


在马云任命王坚担任阿里CTO的内部帖子下面,很多人留言质疑王坚,浪费钱浪费资源却一事无成,凭什么升CTO?


部门考核绩效连年压线,考核没有任何依据,为什么王坚部门还不解散?



面对这一条条质疑,马云都不得不去帖子下面回复:“请相信博士(王坚),给他一点时间。”


但这并没有多少帮助,部门之间因为阿里云整天互相吵架,会议室的桌子拍得震天响,把一向镇定的马云都拍懵了:


“两拨人在我办公室吵,公司就像要分家似的,最要命的我也听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马云说得幽默,却悄悄红了眼眶。


在这种非议中,云计算部门的同事,每天都是低着头上班。


很多成员扛不住了,有超过一半的人离职转岗,辞职信中他们写道:“我觉得在干下去,也看不到任何希望。”


今天,左边的工位空了,明天,右边的工位空了。“谁也不知道王坚当时帮我们抗了多大的压力……”同事回忆起那段日子,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直到在阿里云事业部年会上,一向沉默的王坚失声痛哭。



但即便眼泪止不住的流,他还手拿话筒,哽咽地给自己鼓气:


“这几年我挨的骂甚至比我一辈子挨的骂还多,但是我不后悔。只是,我上台之前看到几位同事,他们以前在阿里云,现在不在阿里云了……”




03

抗得过所有流言和骂声

最终留下来的才是真正能成事的人



人心飘摇,流言四起。王坚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苦苦支撑。


几乎众叛亲离的王坚,在这时得到了马云无条件的支持:“王坚说他知道大数据的方向,我信任他。如果撞墙了,这钱打水漂了,我花得起,这是战略。”


对着阿里巴巴集团所有人,马云斩钉截铁地说:“我每年给阿里云投 10 个亿,投个十年,做不出来再说。”


这一句话,让所有的流言顺次平息。


在阿里云年会上,马云做了这样的独白:


“我知道,所有留下来的人其实是真正阿里云的精髓。


有的时候不是你技术有多强,而是我们有多团结,互相多配合,多支持,多理解。


换任何一个公司,吃不消内网上那么多人骂的,我有一段时间也是特别替大家难过,就像我骂儿子可以,我打儿子可以,不允许别人骂我儿子的,要不然我要翻脸的。


我没有想过公司内部对阿里云有那么大的意见,我真没想到。


但是你们都扛过来了,这是我深以为傲的,如果你们能抗得过内部人骂,抗得过那么多人指责,我们还有什么扛不过未来五年的发展?”


领航者,总有跑得太快,不被大众理解的时候,能有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是何其幸运!


对于这个一如既往相信自己的老板,王坚充满了感激:


“那时候马云老跟我说,王坚,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拍桌子了知道吧。”



被质疑久了,早已忘了被人相信的感觉,他暗自咬牙,要带着剩下的工程师,拿命去拼。


王坚带着队友们没日没夜地加班。当时云计算碰到“5k”关卡,如果不能突破,数月之后算力就会碰到瓶颈。


阿里金融的贷款业务不得不中止,甚至连淘宝的数据业务都会全部停滞。


一旦研发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已经不是阿里云自己的战斗,更是整个阿里集团的背水一战。


有的同事,甚至连续几个礼拜连轴转,半夜两三点被叫起来解决问题,早晨八点又出现在工位上,被封为“铁人”。



各个部门的技术大牛,也迅速组成增援大军,全力投入。


在最后的测试阶段,杭州和北京两个办公室的同事电话24小时通着,人可以轮班休息,电话不能掉线,那部用来接听的电话都烧得滚烫。


就这样,一行行代码累积起来,2013年6月底,云计算进入了最后测试:直接拔电源。


理由很直接: “如果这种突然暴力断电都能撑得住,阿里云还有什么不稳定的呢?”


拉电的同学反复问了三遍:拉吗?拉吗?拉吗?最后才颤抖着双手拉下了电源。


这一刻,时间停止了,只有机器重新启动的声音。


四个小时以后,当系统完全恢复运行的时候,很多阿里云同事的背后,已经被冷汗打湿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