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中国45家上市百货公司中营收出现下滑的有12家,占比26.67%;净利润出现下滑的有20家,占比44.44%。其中,有5家百货公司出现了亏损,占主要百货上市公司数量的11.11%。不夸张的说,百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生死存亡之秋。
为了摆脱困境破茧重生,近年来传统百货业一直在积极创新转型。
首先,不少百货店开始重新定位自身业态。以开业11年的南京新世界百货为例,它将自身的定位从“特卖场”调整为“潮流迷你Mall”,力求做一个有时尚标签与消费综合辨识度的商业实体。基于自身“潮流迷你Mall”的定位,南京新世界百货对商场内的业态布局进行了彻底调整,摒弃了传统狭隘的百货思维,采取多种业态混合布局,强化消费者体验,引入餐饮、休闲娱乐、生活配套等多类服务业种,从而融合了购物中心和原有百货的各自优长,成为一个更贴近消费者综合需求、更好玩、更有趣的商业经营场所。
其次,数字化也成为了传统百货的经营利器。在众多零售业态中,百货实体店一直被视为是较难实现数字化改造的,但也有一些行业龙头企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例如,背靠阿里巴巴的银泰百货,其新商场业务全部是在阿里云中运行的。在针对银泰百货数字化会员身份识别、行动轨迹分析时,阿里云的EDAS提供了很好的可伸缩架构能力,甚至在最核心的数据传输服务和线上线下数据同步方面,银泰百货也是将阿里云数据传输服务作为整体数据同步方案。
再比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得比较激进的天虹。不久前,它与微信生态深度合作,打造了一套从引流、流量共享、会员转化到线上导购的全场景数字化解决方案,对消费者与商场、品牌与品牌、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彻底重构。
此外,天虹也在和许多视觉AI公司合作,将人脸识别等技术用在店铺可视化、安防、客流识别等方方面面。
目前我们还无法判断,这些转变能否带领百货业走出下行通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业态依旧充满了活力和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