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
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其中,医疗保障作为赛事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备受瞩目。
近日,记者深入亚布力,实地探访运动员村诊所、山地媒体中心医疗室以及各雪上项目竞赛现场,了解
医疗救援情况。
在亚布力,亚冬会雪上项目运动员村诊所已经开诊。这座建筑面积达960平方米的诊所,拥有19间诊疗用房,将为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及亚冬会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医疗保障服务。
记者走进诊所,哈医大二院急诊外科主任孙铁正在为一名外伤患者处理伤口。经了解,这名患者是勘察亚冬会竞赛场地时攀爬雪道不慎受伤的媒体人。孙主任告诉记者:“诊所的医护人员已进入工作状态,随时为受伤的运动员及工作人员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诊所常规医疗服务时间为每天8:00至22:00,急诊转运服务则实行24小时不间断制。诊所内共设有14个临床科室,覆盖急诊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骨外科等多个专业领域,从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到危急重症的抢救,都能做到精准、高效应对。
人员配备方面,诊所共有42名工作人员。其中,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派驻医生18名,仅高级职称医生就达14名,护理人员6名,还配备了专业的理疗组和120急救组。
为确保诊疗高效、有序运行,相关部门制定了完备的
制度、流程和应急预案。
这些预案涵盖各种疾病的就诊流程、抢救流程等,为紧急情况的应对提供指导。
在山地媒体中心的医疗室,医护人员
们正在仔细
整理药品、
检查各类医
疗设备,确保高效应对各类突发状况
。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急诊护士长、山地媒体中心护士长李长娟介绍:“媒体中心人员工作时间不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医疗状况。从常见的胃痛、低血糖到较为严重的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我们都制定了详细预案,并进行了反复模拟演练。”
医疗室配备了一系列先进实用的急救设备,除颤仪、氧气瓶、急救箱等一应俱全。工作人员也经历了多轮严格培训,内容不仅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还涵盖针对媒体中心特殊环境的应急处理技巧,如长时间伏案工作导致的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病的紧急处理。
在模拟演练中,工作人员模拟了记者突发心梗、工作人员意外摔倒骨折等多种场景。每次演练后,都会进行总结反思,找出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不断演练和总结,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李长娟表示:“我们时刻保持警惕,以专业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可靠的医疗支持,让他们能安心投入亚冬会的报道工作。”
在大跳台的训练现场,
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介入科
医生、
亚冬会滑雪救援大跳台组组长王赫告诉记者
说:
“雪上项目危险性高,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时可能发生意外。
我们将时刻保持高度专注,第一时间为受伤运动员提供有效救治。
”
在空中技巧滑雪现场,中国第一代滑雪损伤救援医生、2025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滑雪损伤救援医生团队队长、竞赛场馆群滑雪医生总医官潘海乐正在指挥急救演练。潘海乐感慨地说:“2月16日,我们龙江滑雪损伤救援医生团队成立就满一年了,我们将不忘队伍成立的初衷和使命,全力完成亚冬会雪上竞技的赛道医疗保障。”
整个亚布力雪上赛区包括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8个雪上竞赛场地,共设置了22个场地医疗点位和6个医务室,62名具有丰富滑雪经验的滑雪医生已全部就位。赛事期间,急救人员24小时待命,按要求在赛道配置18台救护车、2架直升机作为医疗救治转运交通工具,每台救护车都按要求备齐抢救设备和药品,并配置防滑链、铁锹、逃生锤等物品,随时转运伤病人员。此外,在运动员村,14个临床科室已全部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