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兆麟公园湖心小广场上,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冰雕大师正聚精会神地雕琢着他们的作品。对于首次来哈尔滨参赛的新疆阿勒泰冰雕队选手王善军而言,此番经历既新奇又充满挑战:新奇之处在于能够亲眼目睹并亲身体验到冰雕艺术的巅峰之作,而紧张则源自于即将与全国各地的冰雕高手同台竞技,这份压力让王善军连续几天难以安睡。“我们此行初衷便是为了学习而来,期望能在比赛中从高手们那里汲取雕刻精髓,只要能够达成这一目标,此次哈尔滨之行便已然不虚此行。”王善军坦言道。
新疆阿勒泰冰雕队选手王善军在雕刻
无独有偶,第一次来哈尔滨参加比赛的郑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大学生杨铭因为雪雕比赛立志毕业后做冰雪雕塑师。今年,在2025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ICSSC)中,杨铭和其他三个同学在带队吕广老师的指导下,创作的雪雕作品《稻田里的中国梦》获得特等奖殊荣。“把普普通通的冰雪打造成令世人惊叹的艺术品,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是无法言说的。”杨铭说,我现在好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职业赛道,明年还要来哈尔滨挑战冰雕。从去年12月末开始,哈尔滨就进入了繁忙的冰雪“比武季”,冰雕大赛、雪雕大赛、国际赛、专业赛、业余赛、大学生赛、名人邀请赛、名校赛……来自全球的冰雪雕刻人齐聚哈尔滨,以铲为“剑”,以冰为“媒”,比武论英雄。在激烈比拼和创意对撞中,冰雪技艺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冰雪艺术也攀升到更高的水平。
今年58岁的王善军做了一辈子木工,在新疆阿勒泰做木雕远近闻名,然而做冰雕却只能算新手。“我们阿勒泰地区每年下的雪很大,滑雪资源丰富,雪场也很多,但是冰雪雕刻几乎没有。”王善军说,我们当地有很多黑龙江援建干部,他们帮助我们联系到哈尔滨冰雕师傅到当地雕刻冰灯。我就是在那时候第一次接触到冰雕。我负责给师傅打下手,把冰块垒在一起,还帮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切大致轮廓。我记得当时冰雕师告诉我们冰雕制作的过程,如何起稿,如何下第一铲,这是我第一次在冰上雕刻,感觉非常新奇。
今年是王善军第一次来哈尔滨。“这次能来哈尔滨参加兆麟公园举办的全国冰雕专业比赛,其实我们心里知道,我们这水平其实根本不够格,是援建干部帮我们争取到的名额,来的目的也很简单,就是来学习的。”王善军说,此次来哈尔滨参加比赛的阿勒泰选手一共15个人,共分四五组小团队,分别参加各项冰雕比赛。为了快速提升我们的冰雕技艺,带队老师找冰雕大师在比赛前做了一次技术培训,了解到最新的冰雪雕刻技巧。
“木雕与冰雕不一样,它展现方式和透视关系都不一样,所以我几乎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学。”王善军说,之前在家,我们一般雕刻的都是比较简单、喜庆的冰雕作品,像鲤鱼跳龙门、长城之类的。在兆麟公园比赛的时候,我们的手法还不太熟练,下刀时会犹豫不决。空闲的时候我们会时不时走到周边雕刻组,看看人家都用什么工具,怎么雕刻细节的,还会跟他们交流学习技法。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2025第十七届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ICSSC)中,河南郑州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雪雕作品获得特等奖。能在来自全球60多支大学生参赛队伍中拔得头筹,这让该校雕塑本科学生杨铭对冰雪雕塑有了更多的畅想。“我们计划明年还来哈尔滨参加比赛,明年打算挑战冰雕,毕业之后也想从事冰雕相关工作。”
“我们前后用了半年的时间准备这次比赛。”杨铭说,组队之前,学校有十几个学生报名,老师根据学生水平层层筛选,最后能选上我感觉很高兴。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冰雕比赛。第一次就能到哈尔滨这个全国冰雕“顶流”,对我来说十分幸运。为了准备比赛,我们画了好几版稿子,最后由老师定稿,然后打印出3D模型,用泥塑练手。今年我们作品的主题是《稻田里的中国梦》,主雕塑是袁隆平老先生,在雕刻手法上,我们采用主雕加复雕的形式;在人物塑造之前,我们反复看人物照片视频等资料,精准抓住人物特征。
“一个好的雪雕作品,需兼具远观时整体轮廓的流畅美观与近赏时细节雕工的精致细腻。以今年备受瞩目的《悟空》雪雕为例,有的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而有的则略显逊色,这主要在于对人物整体轮廓的把握上存在显著差异。”杨铭分享道。我们几位同学特地前往太阳岛、中央大街、兆麟公园等地,以专业的视角审视了市区内较为集中的冰雕与雪塑作品。无一例外,我们深感哈尔滨的冰雕雪塑技艺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特别是哈尔滨雪博会的展品,皆出自具备深厚美术功底的雪雕大师之手,它们所展现出的视觉效果与冲击力,令人震撼不已。在本届比赛中,国际参赛团队数量创历届新高,共有来自泰国、意大利、英国等9个国家的21支国际队伍和广州美院、天津美院、哈工程等43个国内高校代表队现场比拼。“在短短两三天的比赛中,我们与各个地方的选手切磋技艺,感觉学到好多知识。”杨铭说,我特别看好冰雕这个行业,毕业后想回黑龙江老家做一名冰雕师。
来到哈尔滨之后,王善军和队友看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哈尔滨的冰雕大师的冰雕作品赞叹不已。“我们到哈尔滨之后才知道冰雕的水平已经这么高了,我们的冰雕技术还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属于传统冰雕,就是一把铲子打天下。”王善军说,哈尔滨冰雕技艺早就更新迭代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许多冰雕工具我们连看都没看见过。人家做冰雕,啥工具都有,改良的电锯、电钻、角刀……各种工具配合,不仅效率高,失误率低,而且刻画的形象更加精美、到位。
哈尔滨二职艺术专业老师、冰雕师张维信从事冰雕近十年时间,他亲眼见证了哈尔滨冰雕水平技艺的不断提升和突破。“我刚学的时候,用的工具是木工的刨刃子,用魔石磨快了之后用来雕冰,这种工具很费力耗时。”张维信说,现在的工具则用磨头、铣刀等各种电动工具,这些工具效率高,打造出来的效果也更好,工艺也更精准。
冰雕制作不仅工具先进了,工艺也在提升。“过去做冰雕一般是用一整块的1米*2米的单体冰,在创作的时候可能会有局限;而如今的冰雕最长延展部分可能会有三四米,这是因为我们在需要延展的部分使用了粘接技术。”张维信说,我们都知道冰块和冰块之间可以用水粘,但小面积的粘接如何才能牢固呢?就这一技术难点,我们尝试了很多方案,比如说用电熨板将两块冰熨平,再进行粘接,这样不仅粘得更结实,而且连接处更干净,不会像水浇的那样水痕到处都是。此外,我们还可以用雪沫子加水进行加固,这样更安全高效……如此种种细小的改良,都是在冰雕师一次次的实践交流中得到的。
“在聆听冰雕大师授课时,大师详细阐述了哈尔滨冰雕的历史沿革、发展历程以及政府为推动该艺术所举办的各项活动。至此,我们才深刻领悟到哈尔滨冰雕艺术之所以如此卓越,实乃数代人不懈努力与共同奋斗的结晶。”王善军感慨道。
王善军和团队的冰雕作品获得了佳作奖,同时获得2000元的奖金。在兆麟公园颁奖典礼现场,三个队友高兴地捧着奖状合影。“能有机会参加这样高水平的比赛我们就很知足了,还能获得奖励,更是意外之喜。”王善军说。
王善军获奖
“在阿勒泰,大部分冰雕师傅都是像我一样,半路‘出家’的多,年纪大的多,还没有像哈尔滨一样,连高中学生都会雕刻。”王善军说,我们来的15个人很多是学校的美术老师,他们学习冰雕技艺之后,回到学校教他们的学生。他们在掌握冰雕技艺后,会回到学校传授给他们的学生。“期望能像哈尔滨一样,激发更多年轻人对冰雕制作的兴趣,让这项技艺得以代代相传。未来,我们甚至有信心将其发展成为一项冰雪经济产业。”
“这次来哈尔滨非常有意义,收获很大,冰雕技艺更精进一些,还学到了好多知识,要回去好好消化消化。”王善军说,不仅学习了冰雕雪塑技艺,还结识了很多国内外冰雕高手。
在比赛的间隙,王善军与队友们一同游览了诸如中央大街等知名景点,当他们看到南方游客对哈尔滨冰雕艺术投以无比羡慕的目光时,心中满是感慨。“尽管我们家乡同样吸引着众多滑雪爱好者,但他们大多仅限于滑雪场的活动范围,且那里缺乏如此精湛绝伦的冰雕艺术品。我们当地也有丰富的水域资源,冬季气温能低至零下二十多摄氏度,冰层厚度可达七八十公分,这为冰雕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王善军说,他们计划将在哈尔滨学到的冰雕技艺带回家乡,旨在让更多人领略到冰雪世界的独特魅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