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慧田哲学
小众品位,大家思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慧田哲学  ·  张宏杰:读历史也会让人陷入更深的愚昧 ·  3 天前  
慧田哲学  ·  陈丹青:国家也常常失忆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慧田哲学

不懂数学的人,就无法真正懂得艺术?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5-01-20 14:10

正文

古希腊诗人荷马的长篇史诗《奥德赛》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被奥德修斯刺瞎了仅有的一只眼睛后,那个不幸的盲老人,曾经的独眼巨人波吕斐摩斯,每天都坐在山洞里,照料自己的羊群。早晨羊儿外出吃草,每出来一只,他就从一堆石子里捡出一颗。晚上羊儿返回山洞,每进去一只,他就扔掉一颗石子。当所有的石子全都扔光时,他就确信:所有的羊都返回了山洞。

这种计算羊群数量的方法,和《易经》中记载的“上古结绳记事”、旧石器时代人们刻在动物桡骨上的刻痕计数一样,在日后催生出了数学
▲阿尔·花刺子模,《印度的计算术》
约公元825年
无独有偶,1789年,一位考古爱好者带着自己9岁的女儿一起去洞穴中寻找燧石工具,女儿在蜡烛的光里偶然间抬头,看到洞顶居然有一只公牛在瞪着自己,被吓得哇哇大哭。这时,洞穴顶部的动物壁画终于被发现。20多年后,经过新考古方法的测定,人们才得知:这些壁画,是原始人在三万年前留下的作品。画公牛被刺伤,仅仅是希望这件事能发生,保证狩猎成功。
这些栩栩如生的壁画,同原始人戴的面具、旧石器时代的母神雕像一样,后来被人们称为“艺术”
野牛壁画,法国拉斯科洞穴
约公元前1.5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
无论是数石子还是刻壁画,数学和艺术,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来源于生活,产生自人的真实需求。而当它们各自经过千万年的发展,抽象成独立的学科,拥有越来越高的进阶门槛,我们反而自觉离它们越来越远。
甚至会想:
数学是纯理性的吗?
艺术是纯感性的吗?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条平行线吗?
……
▲列奥纳多·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1494—1498年
所以,伫立在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前,我们会惊叹于十二门徒各异的神态、微妙的动作、隐现的光影,咀嚼达·芬奇用克扣修士薪金的院长作为犹大模特的故事,却很少能意识到:
达·芬奇使用了线性透视法,根据建筑空间的设置来决定适合空间背景的人物尺寸,并且巧妙地将耶稣置于画面中心,成为“消失点”,预示悲剧即将发生。
《最后的晚餐》能如此熟练地运用线性透视法,离不开文艺复兴早期建筑师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的贡献。而如果向前溯源,则可以从小孔成像镜面反射试验、托勒密的《光学》一路追踪到古罗马时期。
▲《几何原本》手抄本第一页

你看,数学与艺术其实一向密不可分,共同构成我们认知世界、理解世界的可能性。

正如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只懂得数学或者只懂得艺术,对世界的理解都会是片面的。

为了打破横亘在两个学科之间无形的墙,我们隆重为你推荐这本普林斯顿镇社之宝——《数学与艺术:一部文化史》

568页,60余万字,展现数学与艺术的关系,呈现交融史;

单是引进就花了整整8年,600余幅图片,历史手稿、原理解释图、高清艺术作品应有尽有;

8开大尺寸精装,4.3厘米厚,净重3公斤,完美呈现典雅庄重之美。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跨学科思考能力,提高思辨力的同时获得超高“美商”,相信我,这部书是不二之选!

名家名社耗费心血打造,怪不得有读者惊呼:

专业,超神之作!

选题也太棒了吧,艺术和数学,左脑和右脑,理性与感性,令人心情愉悦!

跨越历史,横贯东西,越往后读越心潮澎湃!作为艺术生从小最怕数学,但跟着作者开始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

这本书竟然出中文版了?当年如果有,我也不至于啃到两眼发花!

其实,这部书在面世之前就已经广受欢迎了,在众筹平台竟然在上线第1秒就达成了目标,4小时内破10万,登上了平台热度榜榜首!截止众筹结束,已经达成超80万的成就,2000+人支持。

死磕八年终见天日

“老大难书”耗尽心血

2015年末的一个傍晚,未读团队遇到了这部“大厚书”。版权代理公司的负责人拉着整整一箱的样书,充满激情地介绍每一本。但当捧起足有6斤重的《Mathematics and Art》时,口气变得凝重起来。

这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内容非常厚重的“大书”,原本在国内的版权已经出售,但出版社思虑再三,还是觉得操作难度太大,宁肯付违约金,也把书给退了回来。

可是,这样一个视角独特、跨界融合的选题,正是未读的口味。就这样,又大又厚的《Mathematics and Art》被买下了版权。

▲英文原版书影

要知道,一部近600页、图片达600+幅的大体量作品,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困难重重。

单是图片中文版的授权,就让人头大。图片的权利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画廊甚至个人收藏家的手中,要一一联系、一一清权。当编辑把书中需要清权的照片一个个标注出来后,发现:几乎每页都有待完成的任务,难度和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

标记记录

如何找到合适的翻译,又是一个问题。数学和艺术,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一般的作者不敢写;这样一部博大精深的书稿,一般的翻译不敢接;如此之厚重的体量,也让人望而却步。

所幸,在原作者的帮助下,图片版权最终得到解决。找到了有充裕时间又有足够兴趣和经验的科技工作者李永学老师,又延请三位分别有数学背景和艺术背景的专家保驾护航,由资深编辑亲自审校。

历经八年,《数学与艺术》中文版终于面世。

▲编辑校对

八旬艺术史家毕生力作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独家授权

琳恩·盖姆韦尔(Lynn Gamwell)


生于1943年,现年80岁,以其关于艺术史、数学史、科学史系的研究而闻名。她拥有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的学士学位、克莱蒙特研究生院的艺术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并为伦敦弗洛伊德博物馆、纽约科学院等机构策划展览。
盖姆韦尔出版过多部融汇科学与艺术主题的相关著作,这源于她早年的求学经历。
当她还是艺术史研究生时,她觉得读过的许多艺术解析,仅从艺术解释艺术的话,不但不能令她更明白,反而不充分甚至会产生误导。因此,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她又继续修学了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以及微积分、群论等数学学科。
在成为艺术学院的教师后,她更是对大多数教育书籍中插图的低质量和令人困惑的内容感到震惊。因此,她发誓要写一本令人信服而且清晰明白,又极具可视化的书。
《数学与艺术》便是盖姆韦尔半个世纪研究和教育生涯的结晶。她说“我希望人们能读完这本书,发现历史是一本故事书,而数学是关于迷人想法的。


60+万字,全景呈现

千年数学与艺术的交融

《数学与艺术》不是一本死板的学术书,而是一场“人类文化盛宴”,一趟冒险的跨界之旅。它不是专属于学者的晦涩理论,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了数学与艺术的交融之美。

从史前数学与艺术的萌芽到柏拉图的理念世界。

从《几何原本》到牛顿微积分,从八卦图到二进制。

从启蒙主义理性与浪漫主义想象的论战,到现代数学和抽象艺术出现。

从相对论、量子力学到立体主义、后现代主义。

打开每一页,你都能看到数学理念和艺术思潮在纸上交相辉映。
正如作者所言,“我写作本书的目的,就是要以非数学语言……探讨数学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如何启发了艺术家。”

跨越千年,揭示各时期

艺术作品背后隐藏的数学奥妙
就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这本书将让你发现,原来艺术作品背后蕴藏着那么多数学奥秘,数学原理竟能激发出令人惊艳的艺术灵感。无论你是喜欢抽象还是具象,是古典派还是现代派,都能从中感受到数学是艺术的灵魂,而艺术则是数学的生动表达。
这本书是一部以数学为线索梳理的艺术史,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科普意味。
作者贴心地通过页面边栏、拓展版块,以丰富的注解、引文、逸事等,极大地增加了书的知识性、趣味性。
当你获得这些洞察之后,你对艺术品的欣赏将更上一层楼,并体验到一种融会贯通的快感。

600+精美图片,一场穿越古今

横跨东西的视觉之旅
《数学与艺术》书中收录有600多幅精美图片,翻开它,你会感觉走进了一场精美绝伦的纸上视觉盛宴,但它同时也是一场穿越古今、横跨东西的艺术之旅。
因为书中图片版权的问题,中文版的出版一开始就差点搁浅。作者盖姆韦尔老师历时一年有余,从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馆、画廊、个人藏家手中,一个一个地去进行询问、得到授权,最终搜集了几百件艺术杰作,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装置、数字作品等各种形式,最终让这部盛宴得飨读者。

《数学与艺术》

——限定特装珍藏版

以艺术之美穿越数学堂奥

从《几何原本》到牛顿微积分

从八卦图到二进制

揭示各时期艺术作品

背后隐藏的数学奥妙

三面鎏银刷边

图灵代码烫金函套

原价498元

限时特价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