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人说
投资人说,致力于寻找具有匠人精神的投资人,多角度呈现投资人所看到的世界,经常关注我们你可以获得充满趣味的思维启迪,还有接地气的创投方法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二姐财局  ·  突发降息?! ·  2 天前  
EarlETF  ·  十周最弱 ·  1 周前  
何夕  ·  //@来去之间:法国是交42年……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人说

IDG资本 · 熊晓鸽:「半路出家」为何能成为投资大佬!

投资人说  · 公众号  · 投资  · 2017-09-09 19:00

正文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投资人说


题图:IDG资本创始合伙人

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太区董事长 熊晓鸽先生



熊晓鸽,IDG资本全球董事长,被誉为中国「风投教父」、「中国VC(风险投资)第一人」。1993年,协助IDG创始人兼董事长麦戈文先生在中国创立太平洋风险技术基金(现更名为IDG资本),成为最早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人。 熊晓鸽在中国投资界的知名度无人不晓,但是熊晓鸽是媒体人出身,其大学专业是英语,成为中国风投教父的起因只是担任了IDG创始人麦戈文先生的翻译。

来源:湘商创业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违者必究!



「中国风投?听来听去就像拿着一堆大粪往墙上扔,看哪个能粘住。」这是IDG资本成立之初,熊晓鸽听到的最令他沮丧的一句话。然而,面对彼时为一片蛮荒之地的中国风投领域,熊晓鸽依旧闯了进来。


IDG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只基金从1993年开始,到2003年为止,年均回报率是36%;第二只基金是从1999年开始的,回报率超过40%,而到2006年底,IDG共在中国投资不到2亿美元,回报已经达到10多亿美元。


完成对老东家的收购后,熊晓鸽依然坚持对IDG品牌的传承。有人称之为反哺,有人说是「子吞母」。对于收购IDG的原因,熊晓鸽坦承,「人都是要讲情怀的。麦先生过世后,他们家族想把公司出售,集中精力做公益和慈善。这也促使我们做了并购,也想把麦先生的梦想在中国传承下去。」



1

从电工到中国VC第一人



熊晓鸽从小就有着一股好奇心,会把闹钟扔水里看闹钟反应,也会拆开家里大小物件,进行研究。那时候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电工,后来他果真在钢铁厂当了四年的电工。


1977年,高考恢复。熊晓鸽在高考录取率仅为6.5%的情况下,考上了湖南大学英语系。选择英语专业,源自于他想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后来,熊晓鸽发表在《湖南日报》的一篇文章开启了他的记者梦。带着梦想,他远赴美国波士顿大学求学、后又攻读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的博士学位。


二十多年前的熊晓鸽是个热血青年。1993年,他放弃了美国的记者工作,回国创办了IDG投资公司。这源于熊晓鸽和IDG创始人麦戈文的一次「对赌」。


麦戈文下的赌注是2000万美元和中国市场,而熊晓鸽则押注了自己的青春。那时的中国,没有人知道「风险投资」,甚至风投没有退出渠道。


有着一张娃娃脸的熊晓鸽在寻找项目时,总会遇到反问,「你给我出钱办公司,公司做好了,你还要退出去,你是骗子还是傻子?」


质疑多了,挫败感自然会有。但是他相信,过早涉足一个领域就像一个人走夜路,周遭一片漆黑,但晨光终会出现。而这个漫漫长夜,一捱就是七年。


七年下来,熊晓鸽的IDG投资公司颗粒无收。不过好在有麦戈文的宽容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活到第一轮互联网浪潮的到来。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抓住机会,熊晓鸽投出了一批「现象级」互联网巨头,1997年消耗完天使融资、靠借款度日的搜狐张朝阳,改了六版商业计划书、仍没找到资金的腾讯马化腾,遭遇资金寒冬、险些关门大吉的百度李彦宏……用熊晓鸽自己的话说,正因为涉足「早」,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遇见巨头的几率也很高。



2

辉煌过后,是「蛰伏」还是「被边缘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DG资本和VC划上了等号。然而,事情总是变化的,2005年之后,VC行业热闹了起来。


红杉资本、今日资本、高瓴资本等一大批基金成立,阎焱、沈南鹏等人纷纷登上原本只有熊晓鸽一个人的舞台。资金多了,项目少了,投资成本便高了。相对于强势且以速度著称的一些风投,IDG资本显得「温文儒雅」。


熊晓鸽耐性十足,也许这得益于IDG最初颗粒无收七年里的锻炼。但也正是这种理性,在一些人看来「过于谨慎」。的确,第二波以电商平台为主的互联网创业潮,与熊晓鸽擦肩而过。


错失阿里,中途放弃腾讯、过早退出乌镇……不能说没有遗憾。「错过就是错过,没必要捶胸顿足,这是投资人必须有的心态。」接下来,熊晓鸽依旧是「投资人里唱歌最好的。该看项目看项目,该考察团队考察团队。


持有十年、投入资金由100万美元翻番至4500万美元的搜房网、连续39个涨停板的「妖股」暴风科技,是熊晓鸽的得意之作。


此时,从某个角度看,之前他「不动声色」的理性,更像一场「蛰伏」。



3

IDG资本看好什么样的创业者?



第一,抓住当下引导性技术;第二,信奉「拜客户教」;第三,梦想简单、注重实战。第四,创业领域要选对。 据报道,中国当前平均每天诞生1万多家企业,网络创业人数超1000万,每天有近3万人加入创业大军。


「供求关系发生改变了,国家也支持,各种资本都在涌进。」熊晓鸽身处创投圈的中心,对这种现象有切身的体会:「我认为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的风投业出现了‘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现象。」


熊晓鸽觉得,现在有些投资很不靠谱,创业者自己也没说明白。创投「老师傅」们看中一些项目,说:「我看好这个项目,投1000万,占10%;另外一个人说我钱比他多,我出3000万,占10%,创业者就稀里糊涂地把项目给他了。」熊晓鸽举例道,「但是那个出价高的投资者并不一定能够提供后续的服务,他只给钱,最后这个创业项目就不一定能成功。」


「所以我就想告诉大家,我们这些「老师傅」是怎样打拳的。」熊晓鸽笑着说。


因为考察项目,熊晓鸽经常飞来飞去。在湖南大学的时光,偶然会浮现在脑海中,那种期盼走向更大世界的年少轻狂仍记忆犹新。岁月沧桑,市场沉浮已司空见惯,而他的内心里,那个激情四溢的少年一直在风中奔跑,没有停歇。



*本文系湘商创业首发。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人说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


推荐阅读:(点击文字或图片均可阅读)

靳海涛:创业的三十种死法




靳海涛:创业的三十种死法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