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见小曰明
要消费升级,更要人生攻略升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见小曰明

90后,你今天想辞职吗?

见小曰明  · 公众号  ·  · 2018-12-25 18:12

正文




前不久一位杭州姑娘发布的《9月,我要辞职了》的辞职信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


在辞职信中,姑娘列出了现在工作的“七宗罪”:


没时间泡仔、没时间旅游、没有加班工资……


网友们在评论中都纷纷为这位姑娘叫好,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90后女孩已经工作6年了。


按照正常的年龄,杭州女孩代表的这一批“90”后还没中产,已经就要“中年”了。


他们开始面临着上不去下不来的职场困境,开始担负“没房没车不敢病不敢死”的生活压力。


那些拿着上万月薪,却还住在五环外地下室担心明天会不会被赶出去的90后职场人们,他们的人生,已经走入了职场困境。



01

职场90后,越跳槽,越迷茫



“不要大声骂90后,他们会辞职的。”


这是一句在职场中调侃90后频繁跳槽的玩笑。


但在这句玩笑的背后,也显示出了90后“一言不合,抬腿就走”的职场自由天性。


领英有一份职场调查:


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4年,80后是3年半,90后骤减到19个月。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90后,天生就是掌握了选择权的一代。


他们追求个性和自我,在工作中要寻找乐趣和成就感,跳槽就成了他们不断寻找目标的手段。


人人都羡慕潇洒的90后,同样不满意公司制度,90后说走就走,其他人默默忍住;


同样觉得工作枯燥乏味,90后去看世界,其他人还得加班。


这样的跳槽看起来是追求自我的潇洒,实际上,却是90后职场困境人生困境的原罪之一。


六七年过去了,那些频繁跳槽的90后“中年人”,在职场中得到了什么呢?



济南有一个经济学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一年时间里他做过文秘,证券公司职员,银行柜台三份工作。


可每一份他都不满意。


文秘工作嫌稳定、银行工作压力大、证券公司同事不好……


每一次离职都是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理由。


现如今他又想去做财经记者,不知道这份工作,他能坚持多久。


工作六七年了,别人都已经经验丰富一身本领。


而不断跳槽的90后,却空顶着五六年的工作经验一次又一次的成为了“职场新人”。


职场工作不是一场短途旅行,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


它需要你对一个行业一个领域持之以恒的付出。


职场跳槽,应该是一次又一次晋升的过程。


而现代很多90后,假借兴趣和个性之名,一次又一次的进行着平级的无效跳槽。


更重要的是,为了兴趣和人生目标开始跳槽的90后,在一次又一次跳槽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就像前段时间白岩松在演讲中提到的,


人生需要做减法,你不是所有的都适合,也不是适合你的所有的事你都该去做。


八条线拴着你你能跑多远,它们可能会互相牵制。


总以为自己应该把全世界的路都走遍的90后,走着走着才发现,你的脚下已经无路可走。



02

职场90后,除了年纪,一无所有



一条曾经做过一个职场裸辞的调查,问80后和90后是否敢于裸辞。


调查结果有点出乎意料,


90后敢裸辞的比例是68%,而80后是65.5%。


好像现实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90后天不怕地不怕,80后畏畏缩缩。


难道是90后变胆怯了么?不是,是90后变老了。


第一批90后,今年已经28岁了。


刚进职场的时候,脸上涂着廉价的化妆品,依然青春无敌。


可如今公司新进的小鲜肉已经喊你阿姨。


过去的你可以花大半年工资买一个包包。


可如今每当加班到地铁末班车的时间你就开始紧张。


因为再便宜的车,也比地铁贵。


过去的你,连续加班一周也依然经历旺盛。


如今的你,稍微晚睡一点第二天就无精打采。



职场90后,已经开始全面步入中年了,可在职场中的位置,却还没有步入中层。


年龄焦虑,成为了90后职场人的第二大原罪。


在职场中,位于中层位置的那些80后往往比较专注。


因此人到中年后他们在自己的行业都拥有技术、人脉、资源等核心竞争力。


而90后相比他们却只有一腔热血。


在五六年的四处乱撞耗光了自己的精力后,他们才发现自己在职场空无一物。


可当他们发现这些的时候,新一批嗷嗷直叫的员工,已经进入职场。


面对这些,身后却空无一物的他们能选择的,只能是在职场继续和年轻人“拼命”。


但此时的他们,就连“拼命”的资本,都已经所剩无几了。


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级,父母老去,孩子长大,留给90后成功的时间,已经少之又少。


我有一个朋友和别人合伙开公司,需要到外地驻扎一段时间。


结果刚去没多久就得了阑尾炎,住院手术不过两天事,就花了两万块。


自己生病还好,更可怕的是去年他母亲因为脑淤血治病花了20多万。


工作至今年近30的他,一夜之间身无分文。


钱包没有中年人鼓,脸蛋没有年轻人嫩。


住在十几米的出租屋里,刚过了自己28岁生日的90后们,


还没配好武器,生活却已经对他们下手了。



03

每一个暂时没有成功的90后,都有一个英雄梦



伴随90后长大的,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


小时候,我们看西游记喜欢无所不能的孙悟空,长大以后又有漫威、DC等。


成为一个英雄,成了90后每一个人心中的梦想。



而这种“英雄主义”,也内化在了职场之中。


许多90后从小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他们早就超越了马斯洛需求的生理与安全需求。


现在他们需要的是归属、被尊重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因此,他们的预期很高。


他们需要公司与自己有相同的价值观,需要所做的事被认可,还需要成就感。


因此,他们不甘于平凡岗位和工作,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乏味、无趣、无法发挥自己的”。


一个刚毕业不久的朋友经常在朋友圈吐槽:


没有正式工作以前,我以为工作应该是:


拿着让人羡慕的工资、做着可以自己喜欢的工作、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实现突破……


可事实是每天只是跑腿,打印材料,会议记录等无聊的工作,这工作完全配不上我。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90后这种焦虑难道不是一种死矫情?


说的没错,可这种死矫情,就是这代人在职场面临的问题。


现代社会人们已经不再为温饱烦恼了。


物质发展以后,精神问题,就成了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去年有一个90后的农村男孩自杀的消息引起了大家关注。


出身农村的他和所有90后一样都“自命不凡”地觉得自己能够改变世界。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13年卖服装创业,失败了;


16年第二次创业开办美容院,又一次失败了;


17年第三次创业和朋友合伙开公司,这次失败后他负债累累把家里积蓄全部花光,还欠着十几万的外债。


最后他选择在农田里喝敌敌畏自杀。


以为自己能创业改变命运的他,却亲手把全家推向了深渊。



现实生活不是偶像剧,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男主角。


那些不能接受自己平凡的90后,要么折磨自己,要么折磨他人。


90后职场人,要面对的是在朴素生活和英雄梦想间那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直视这条鸿沟,也直视自己。


你可以跳不过去,但你也要好好生活。



04

拿着“新中产”的工资,在温饱线上挣扎



人人都以为90后拿着不菲的工资,出入高档场合,精致的妆容和服饰,好像过着优渥的生活。


可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五环外的地下室什么样,清晨的地铁有多挤。


这些拿着年收却又生活困难的新中产们,成了“职场被困人员”的主力军。


那什么是新中产呢?


指那些以80、90后为主力军,年收入在10万以上,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


按照这个来对号入座,是不是发现很多90后都“被中产”了?


也对,第一批90后都已经28岁了,再不中产,中年就先到了。


可这些被“中产”的职场年轻人,真的过得好吗?


关于新中产,知乎上有100多条回答,点赞最高的是“追求品质和有腔调的生活”。


可前段时间公布的北京租房报告中,北京的“租金收入比”已经高达58%。


这意味在北京你每个月要把超过一半的工资交给房东。



在北京打拼的白领们,拿着上万的工资,却要在交完房租后为“吃卤肉饭还是沙县小吃”纠结。


可不可笑,90后这批新中产的腔调,竟然只能在卤肉饭和沙县小吃中抉择了。


在以前,70后80后进入职场开始赚钱后,随便一个工作都能养活自己和家人,好一点的单位工作久一点还有分配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