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理蹊
地理蹊(xi),将地理知识简单化、生活化、趣味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  ·  上班后,你又想家了吗? ·  8 小时前  
云南警方  ·  气温零下!有҈雨҈雪҈冰冻! ·  18 小时前  
中国国家地理  ·  恶 魔 之 眼 ! ·  昨天  
中国国家地理  ·  云南,隐藏的吃辣大省 ·  昨天  
星球研究所  ·  塔里木河:做河,好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地理蹊

考前每日练 | 以水定地内陆区,锡尔阿姆修水渠(2021届213)

地理蹊  · 公众号  · 地理  · 2021-02-08 20:18

正文

本文由地理蹊倾情首发编辑整理制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虽免费交流使用,但保留谴责直接拿过去作为自己成果的部分使用者的权利。

导 读
新启程,新思路。 地理蹊不搬运题目, 而是分析题目中的解题思路与知识含义 期待 在留言栏内 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以共同交流。欢迎 关注 地理蹊 公众号,并用微信手机或PC版浏览。



湖南省2021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影响土地利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人们因地制宜发展了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牧业,锡尔河大致成为草原与绿洲、畜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促进经济发展,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如图6所示。


【小题1】 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小题2】 比较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小题3】 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解题思路

本题以“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修建了大量的引水渠”为背景材料,以“锡尔河南北农业类型差异,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引水时的不利自然条件”为切入点,考查了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等相关地理知识。



答案及解析

【小题1】锡尔河以北地区多为畜牧区,以南地区多为农耕区,对此做出合理解释。(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锡尔河以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降水多,蒸发量小,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畜牧业;(2分)

锡尔河以南地区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利用锡尔河、阿姆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2分)


分析:

锡尔河南北两侧农业生产地区差异要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

【继续滑动查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较大,所以在气候干旱地区,水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水资源分布影响中亚地区的土地利用,水资源与锡尔河北侧发展畜牧业,南侧发展种植业关系密切,所以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影响了农业生产类型。


【继续滑动查看】

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可知,锡尔河北侧地区受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较多,且纬度高,气温低,热量条件差,降水较多,蒸发量小,气候较锡尔河南侧更为冷湿,适宜牧草的生长,锡尔河北部为哈萨克丘陵,草场资源丰富,放牧条件好,因此锡尔河以北地区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锡尔河南侧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热量条件好,地形为图兰平原,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虽然蒸发量较大,但因为锡尔河南部接近阿姆河,两条河流都为农耕区提供了灌溉水源,因此锡尔河以南地区有利于利用锡尔河、阿姆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


【小题2】比较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差异:

锡尔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上游,(1分)

阿姆河流域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1分)

原因:

锡尔河中上游流经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平坦,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但支流少;(2分)

阿姆河上游多山地,中下游地区主要为图兰平原,人口、城市多,便于开垦,需水量大。(2分)

【继续滑动查看】

分析:

分析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从引水渠与河流的关系进行描述比较。

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流经图兰平原,注入咸海;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汇合瓦赫什河后称阿姆河,向西北流入咸海。根据示意图可知,锡尔河的引水渠分布于费尔干纳盆地附近,属于河流中上游,原因是锡尔河中上游流经费尔干纳盆地,盆地内部地形较为平坦,费尔干纳盆地是有名的“小而肥”的含油气盆地。

【继续滑动查看】

是中亚细亚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为棉花、水果、生丝的主要产区,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人口城市较多, 但是结合示意图可以看出,锡尔河支流较少,而该地区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需要修建引水渠。阿姆河的引水渠主要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原因是阿姆河中下游流经图兰平原,图兰平原是一个广阔的内陆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易形成聚落,平原上人口、城市众多,平坦开阔的地形便于当地居民拓荒开垦,种植水稻等作物,发展灌溉农业,需水量大,所以需要修建引水渠。


【小题3】指出该区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


左右滑动查看解析及答案

答案:

蒸发旺盛;(2分)

下渗量大,风沙掩埋。(2分)


分析:

分析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引水渠在引水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要结合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进行考虑。

【继续滑动查看】

锡尔河、阿姆河流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中纬度亚欧大陆腹地,距海遥远,地形多为山脉环绕的高原、山地,东南缘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受海洋的影响小,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温度高,蒸发量大,中亚地区丘陵、山地比例小,以高原、平原为主,平坦开阔,这种地形特征有利地面吸热、辐射,会导致蒸发更加旺盛;

【继续滑动查看】

锡尔河、阿姆河流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位于亚欧大陆内部,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大风频发,该区域沙漠广布,距离沙源地近,又位于农耕区与畜牧区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率低,进一步加剧了土地荒漠化,所以该区域地表多为沙质土壤,透水性强,下渗严重,在引水过程中会加剧水资源的消耗。


【继续滑动查看】

由于该地地表沙质土壤广布,大规模垦荒加剧了土地荒漠化,大规模引水发展灌溉农业加剧了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又因为该地大风天数多、持续时间长,就会吹起地表的盐尘和沙状物质,再加之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就会形成沙尘暴、白风暴等灾害,强烈的风沙会掩埋引水渠。





方法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该类问题解答的基本方法为:一是全面思考(各因素),重点评析(主导因素),条理清晰;二是利弊均等,客观公正。

(2)关键因素法: 从影响某种农业区位的众多因素中,找出该种农业发展的关键区位因素。关键区位因素可分为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三类。

(3)发展分析法: 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影响因素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动态地分析农业区位图上反映的问题。

(4)比较分析法: 找出两者或两地区位因素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人类活动形态的影响。



知识链接

1、锡尔河

锡尔河源于天山山脉,流经图兰低地注入咸海。上源由两条河汇成:北支纳伦河。源于天山山脉南脉北麓的吉尔吉斯斯坦东部,自东向西横穿吉尔吉斯斯坦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南支卡拉河源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费尔干纳山西南麓,流入费尔干纳盆地后与纳伦河汇合后始称锡尔河。西北流经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入图兰低地,最后注入咸海。锡尔河在塔什干附近汇入支流奇尔奇克河,河水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有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托吉尔水电站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凯拉库姆水电站。入图兰低地后进入中游,在哈萨克境内建有恰尔达拉水电站。整个中下游河段沿岸,有狭窄的绿洲,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灌溉农业区之一,灌溉面积达220万公顷以上,但也正因为灌溉用水量大,加之中下游地区气候干旱,无支流汇入,导致锡尔河注入咸海的水量逐年减少,致使咸海水面不断退缩。


分析费尔干纳盆地内修建大量灌渠的原因,说明灌渠的修建对锡尔河及其下游的影响。

原因:位于大陆内部,降水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区域内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影响:河流流量变小、含沙量减少、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大量引水灌溉,加剧土地盐碱化;湖面(咸海)萎缩、水位下降、含盐量(盐度)升高,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锡尔河主要的补给水源及其对河流汛期的影响。

锡尔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冬春季西风受山地抬升,降水较多,因气温低,多降雪;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消融加上山地降水形成春汛;夏秋季节气温高,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大量补给,形成夏汛。


分析锡尔河的水文特征。

锡尔河流经地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旺盛,水源以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故水量较小,且汛期出现在4月至9月,水位季节变化大;上游接纳支流众多,地势落差较大,流速较快,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缓;上游河段流经山地,因气候干旱,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气候寒冷,下游河道在12月至次年3月会出现结冰期。


2、 阿姆河

阿姆河的源头瓦罕河出自帕米尔高原东南部和兴都库什山脉海拔的4900米的山岳冰川,西流汇合源出帕米尔高原的帕米尔河,称喷赤河,再曲折西流,汇合瓦赫什河后称阿姆河,向西北流入咸海。流经塔吉克、阿富汗、乌兹别克、土库曼四个国家,靠高山冰川和融雪补给,每年有春、夏两次汛期。河水含沙量多,水力资源丰富,有灌溉之利,建有多处水电站和水库。


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到10月。 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阿姆河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为主。3、4月,从下游到中游,积雪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带依次融化,形成长时间的春汛;6月~10月,上游高大的山脉高原地区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和迎风坡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秋汛。


为促进阿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阿姆河上游地区开展了植被恢复工程。 分析阿姆河上游植被恢复对上游地区水循环的影响。

植被恢复有利于拦截降水;地表植被和枯枝落叶层可以阻挡地表水的流动,减缓地表径流的速度,增加上游地区地表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强,增加空气中的水汽,促进该地区降水的形成。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分析卡拉库姆运河的开通对阿姆河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阿姆河的水量减少,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分上升,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床裸露,土地盐碱化严重;植被难于生长,土地荒漠化严重;水量减少,导致气候变干,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增大;风力作用明显,沙尘暴频发。


— 往期精彩—

玩转地理 | 吃肉蛋奶,毁巴西森林?(二)

生活地理 | 吃肉无罪,请放心食用

时事地理 | 回家过年,离不开“春运”

玩转地理 | 吃肉蛋奶,毁巴西森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