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合商业研选
六合咨询立足新经济,挖掘明日之星,发现价值,传播价值;国际化视野、多角度观察、深度思考、体系化研究,持续提升研究广度与深度,全面覆盖一级、新三板、二级(A股+美股+港股);深度剖析优质企业商业模式与投资价值,前瞻性洞察行业本质与发展趋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今日,国务院常务会部署这三件事 ·  2 天前  
瞭望智库  ·  苹果“牵手”阿里,在下一盘什么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合商业研选

【生命科学】第6期:谷歌DeepMind、英伟达、礼来、诺和诺德、药明康德等头部公司动态,全球生命科学产业概况、前沿资讯速览

六合商业研选  · 公众号  ·  · 2024-05-15 06:30

正文


本期 生命科学 覆盖全球生命科学产业概况、 5 家头部公司动态(谷歌 DeepMind 、英伟达、礼来、诺和诺德、药明康德)、 4 条前沿资讯、 3 家融资项目。

正文:
全文 7,670

预计阅读 15 分钟

产业概况

AI 制药潜力巨大,小型创新组织将从中受益。 摩根士丹利 2023 年发布报告指出,通过运用 AI 技术,未来 10 年, AI 在早期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可能会转化为 50 种新疗法,将带来新增销售额超过 500 亿美元;药品制造商将能把所有测试数据上传到云端,利用 AI 识别更可行新药组合,将使小型学术初创企业具有能在发现新药竞赛中超越大型制药公司的能力,现有超过 20% 新药来自小型创新组织,随着 AI 技术应用,比例将呈指数级增长。

AI 助力新药研发, AI 生成药物分子 90% 成功率通过 I 期临床试验。 波士顿咨询公司 BCG 在《 Drug Discovery Today 》发布研究报告,跟进生物科技公司近年来使用 AI 发现所有药物分子,分析其在临床试验中的表现。

BCG 研究员对超过 100 AI 原生生物技术临床数据分析发现, AI 生成药物分子在 I 期临床试验中,成功率高达 80%~90% ,历史平均水平约 50% ;在 II 期临床试验中, AI 发现药物分子成功率 40% ,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BCG 表示, II 期临床试验,通常涉及生物学或相关机制概念验证,可能表明 AI 算法可识别与疾病相关靶点与通路,但仍有改进空间;值得注意的是,在 6 AI 药物 II 期失败案例中,仅有 2 个是药物本身数据导致,其余 4 个是企业商业策略调整等非临床因素终止,可能意味着 AI 药物在 II 期试验中真实成功率被低估。

BCG 论文认为,如果 AI 药物在 I 期、 II 期的高成功率能够持续,并与传统药物在 III 期的成功率相结合,新药研发成功率,将从目前 5~10% ,提高到 9~18% ,制药行业整体研发效率将实现翻倍。

全球合成生物学产业高速增长,预计 2028 年规模近 500 亿美元。 2024 4 14 日,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发布《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 2024 》,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从 2018 53 亿美元,增至 2023 年超 170 亿美元,年均增长率 27% ;预计全球合成生物市场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2028 年成长为体量近 500 亿美元的全球性市场。

《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白皮书 2024 》预测,未来 5 年内,工业化成果主要围绕各大领域中先发探索话题的散点突破,包括化学、材料领域部分基础化学品与聚合物,农业与食品中少数食品添加剂、植物蛋白与发酵蛋白作为替代蛋白,医疗保健中创新细胞与基因疗法、部分原料药合成、消费品中部分功能性小分子与重组胶原蛋白技术等。

未来 5~10 年,围绕各大领域应用进一步拓展,实现部分全新子品类技术突破与规模化生产,包括材料领域高性能蛋白、食品领域细胞培养蛋白、农业领域共生固氮技术、医药领域工程菌疗法等。

未来 10 年以后,合成生物学有望在热门应用领域中、当前科研尚处早期或技术瓶颈较大的话题上实现工业化路径,包括活体功能材料、光合作用优化、器官再生等,预期在生物质燃料、环保等新领域进一步发挥作用。

头部公司动态

谷歌 DeepMind AlphaFold 3 发布,可预测地球所有生物分子

2024 5 8 日,谷歌 DeepMind Alphabet 旗下英国 AI 新药研发子公司 Isomorphic Labs 联合团队,在《自然》杂志,联合发布全新 AI 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 AlphaFold 3 ,可准确预测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结构。

AlphaFold 3 拥有更强生成式 AI 模型能力,核心是引入扩散模型 Diffusion Model ,采用 Transformer+Diffusion ,效果全面提升。 对于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与现有预测方法相比, AlphaFold 3 改进至少 50% ;对于部分重要相互作用领域, AlphaFold 3 预测精度提高 1 倍,可准确预测蛋白质、 DNA RNA 、配体(与受体蛋白结合的任何分子)等结构与如何相互作用,有望帮助人们治疗癌症、免疫性疾病等。

DeepMind 联合创始人、 CEO Demis Hassabis 表示,对于团队来说, AlphaFold 3 的发布是重要里程碑,也是用 AI 技术理解与建模生物学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Demis Hassabis 表示,相比此前研究, AlphaFold 3 不仅能模拟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相互作用,还能准确预测 DNA RNA 、配体等生物分子结构与如何相互作用,能改变对生物世界与药物发现的理解,这非常重要,这是谷歌 DeepMind Isomorphic Labs Alphabet 旗下 AI 新药研发子公司,也由 Demis Hassabis 领导)共同推进的目标。

DeepMind 更多专注基础研究,将 AlphaFold 提供给所有学术机构、非商业用途等;药物发现子公司 Isomorphic Labs 更多探索商业化,与制药合作伙伴合作,探索化学领域药物发现,与大型药企合作药物发现项目。

Demis Hassabis 披露官方数据,截止目前, AlphaFold 数据库用户已达 180 万人次,覆盖超 190 个国家,已查看结构超 600 万次,论文与数据引用次数超过 2 万次。

DeepMind 同时推出 AlphaFold 3 免费 AI 工具 AFServer ,供学术界免费使用,以构建 AlphaFold 生态。 Demis Hassabis 强调, AlphaFold 3 模型与数据库技术已开始有些应用场景,对于药物与化合物发现有巨大推动作用,相对传统过程, AlphaFold 至少快 2 3 倍,且系统足够准确。

DeepMind 高级研究科学家 John Jumper 表示,理解生物结构与如何相互作用是非常困难的问题,此前实验室需要花费数十万美元、更多科学家,也很难通过实验模拟解决, AI 能解决此类问题,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将开启许多新科学发现。

英伟达:积极布局 AI 药物研发领域

2024 3 月,黄仁勋在英伟达技术大会 GTC 表示,当生物学可模拟,未来生命科学就会像传统行业一样高度工程化;当数据科学、 AI 、自动化结合时,生物学会呈指数级改进,从而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黄仁勋感叹,计算机辅助药物发现确实是奇迹,不止一次在各种公开场合将 AI+ 医疗系统 / 生物学,称为下一场惊人的革命。

英伟达 2024 GTC 大会,医疗健康成为重头戏,按照英伟达官网行业分类,大会有 90 场活动与医疗保健 / 生命科学相关,数量排名所有行业之首,超过汽车、云服务、硬件 / 半导体等众多热门领域。

英伟达旗下风投部门积极投资布局药物研发领域, 2023 年,英伟达投资 9 家专注药物研发领域的初创生物科技公司,包括小分子药物领域 Terray 、大分子抗体领域 CHARM Evozyne G 蛋白偶联受体 GPCR 药物(靶向治疗, GPCR 是目前公认最常用治疗靶点)领域 Superluminal 、核酸药物及疫苗领域 Inceptive 等。

英伟达医疗保健副总裁 Kimberly Powell ,谈及英伟达在生命科学领域投资时表示,英伟达 GPU 辅助各大科技公司所创造的 AI 应用,能够刺激第 1 2 万亿美元市值芯片公司诞生;英伟达高性能 GPU 辅助药物发现行业,为什么不能打造 1 家价值万亿美元的药物创新公司。

Kimberly Powell 表示,英伟达来自医疗保健领域直接与间接收入已超过 10 亿美元,市场机会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达到数千亿美元。

2024 3 18 日,英伟达宣布与医疗保健公司 Hippocratic AI 合作,致力提供生成式 AI 护士,每小时成本仅 9 美元。 Hippocratic AI 表示,人类护士每小时工资 90 美元,是 AI 护士成本的 10 倍, AI 护士在对待病人态度、教育指导等方面优于人类护士,但在满意度方面略低于人类护士。

礼来:生成式 AI 在药物发现中潜力惊人

2024 4 4 日,礼来董事长、 CEO 戴文睿 David A. Ricks 来华,先后与中国商务部部长、北京市委书记进行会见。

David A. Ricks 接受采访表示,自己是 AI 狂热追随者,礼来希望成为 AI 早期应用者,各种 AI 应用中,最有价值的是药物发现,礼来在这方面有很大优势,大多数药物发现模型都是针对化学药物,要得到可行的药物发现模型,需要真实药物数据训练,礼来历史上制造过数百万种药物化合物,能用海量专有数据训练模型。

礼来用 AI 发现新药后,有专家小组对设计评分, AI 模型虚拟化学家也会对设计评分,这些评分都会反馈给发现药物模型,用于模型训练与学习。 礼来坚持的药物开发原则,不是全部交给 AI AI 只是负责激发新想法,药物研发不同阶段,从前期发现、到后期临床试验,都要遵循多年来形成的共识性原则。

礼来首席信息与数字官迪奥戈 . Diogo Rau 表示,礼来最新实验数据显示, AI 能以惊人速度生成大量分子设计,在 5 分钟内产生分子数量,相当于礼来在传统实验室 1 年合成分子数量, AI 设计具有奇怪结构分子,无法与现有分子数据库相匹配,但受到礼来科学家团队认可,认为它们非常有趣、具有潜力。

诺和诺德:基于英伟达 H100 构建 AI 超级计算机

2024 3 18 日,诺和诺德基金会宣布将与英伟达合作,在丹麦建造 1 AI 超级计算机 Gefion ,将基于英伟达 AI 技术,主要目标是发现新药物与治疗方法,可供丹麦公共与私营部门研究人员使用。

诺和诺德基金会承诺为超级计算机中心提供约 6 亿丹麦克朗 /6.29 亿元人民币资金,丹麦出口与投资基金将出资 1 亿丹麦克朗 /1 亿元人民币。

法国 IT 服务管理公司 Atos 集团旗下 Eviden ,负责交付、安装、配置、维护、技术支持等,预计 2024 年底前做好试点项目准备,将安置在丹麦国家 AI 创新中心。

Eviden 数据, AI 超级计算机 Gefion ,是大型英伟达 AI 服务器集群,由 191 个英伟达 DGX H100 系统组成,共有 1,528 个英伟达 H100 Tensor Core GPU 382 个英特尔 Xeon Platinum CPU ,通过英伟达 Quantum-2 InfiniBand 网络平台连接。

药明康德:在美业务将获得 8 年缓冲期

2024 5 10 日,美国国会发布修改版《生物安全法案》,将《生物安全法案》所涉公司现有合同 / 产品豁免权,延伸至 2032 1 1 日,要求美国公司在 2032 年之前结束与《生物安全法案》所涉公司合作,意味着药明康德在美业务将获得 8 年缓冲期。

2024 1 25 日,《生物安全法案》草案形成,提议从国家生物安全角度考虑,建议禁止与药明康德在内的生物技术供应商签订合同,以确保外国生物技术公司无法获得美国纳税人的资金。

2024 3 6 日,美国参议院国土安全与政府事务委员会召开听证会上,参议院版《生物安全法案》以 11 票赞成: 1 票反对的压倒性投票结果,获得通过。

法案由民主党人加里 · 彼得斯 Gary Peters 提出,宣称旨在禁止联邦政府与某些跟国外对手有联系的生物技术提供商签订合同,防止他国获得医药研发与制造生化武器竞争优势,其中点名药明康德等多家中国药企。

按照立法程序,联邦法案落地,需经过委员会提出、审议、表决,两院分别审议并表决通过,期间可能会出现反复修改与调整,法案经两院通过后,交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

经济观察报报道,业内有观点认为, 8 年豁免期,说明药明系游说工作起作用,另外也是由于中美医药企业脱钩断链难度很高;也有观点认为,药明系游说工作,不会起太多作用,中国医药外包 CXO 行业能得到 8 年豁免期,主要因为国外 CXO 目前无法消化中国 CXO 的体量,脱钩无法一蹴而就,等待中国之外 CXO 产能扩充完成,需要数年时间。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情况看,《法案》通过可能是大概率事件,预计众议院投票将高票通过,拜登是否签署《生物安全法案》还存在变数。

前沿资讯

中国有望近期出台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行动计划

2024 4 26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接采媒体采访表示,生物经济将有望成为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后,未来的第四次产业革命,生物制造是新质生产力非常重要的新赛道与新业态。

谭天伟表示,目前由发改委牵头,工信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正在联合研制国家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行动计划,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 + 是关键内容;随着生物技术进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生物制造有望向采矿、冶金、电子信息、环保等领域拓展,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生物制造 + 是广泛概念,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于医药领域,生物制造是非常上游领域,未来癌症治疗、家族隐形基因治疗、纳米级机器人靶向治疗、靶向手术等,都属于生物制造 + ,具有更深、更高的国家战略意义,未来生物领域技术水平将是国家强弱标志之一。

多地陆续加大扶持,生物医药成为政策发力点

2024 3 月,全国两会期间,创新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各地政策发力点。海口、广州、青岛、常州、宿迁、珠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发布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发展。

2023 12 月,青岛提出对海洋药物研发机构与企业合作,实现转化的海洋创新药物研发项目,按照临床试验前项目双方实际投入研发费用 50% 给予配套奖励补贴。

2024 1 月,广州发布政策措施,提出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生物医药项目,提供全链条支持,最高额度达到 50 亿元,支持期限最长为 5 年。

2024 2 月,无锡发布政策意见,对符合条件的改良型新药,分档择优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 20% 、最高分别为 600 万元、 1,200 万元资金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最高资助 3,000 万元。

2024 4 月,广州南沙举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对头部企业最高 1 亿元奖励支持的政策。

美国面临史上最大范围药荒,药物短缺创纪录

2024 4 16 日,《纽约时报》报道,美国国会认定多家中国公司对美国个人基因信息、美国知识产权构成潜在安全威胁,中国药企药明康德等备受关注,目前美国人用的许多药都离不开药明康德的支持,药明康德为美国市场上许多销售额高达数十亿美元的药物生产部分或全部主要成分,估计药明康德参与美国约 1/4 的药物研发。

美国正面临史无前例大范围药荒,部分医院与诊所报告称,有些化疗药物已完全见底,医生们不得不对抗癌药物实行配给,或对病人进行分流。

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与犹他州药物信息服务中心数据, 2024 Q1 ,全美有 323 种药物处于短缺状态,是自 2001 年开始追踪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4 4 月中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 报道,政府数据显示,美国许多药品短缺情况已平均持续约 1 年半。健康咨询公司 IQVIA 数据,缺药导致的许多治疗服务缺失,已持续超过 2 年。美国公共卫生机构向国会分享分析报告数据,药物短缺至少影响 50 万名患者,许多是老年人。

美国药物市场依赖海外药物进口已持续多年, 2023 年美国药品进口总额达 2,080 亿美元,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美国医疗行业人士表示,许多眼下短缺药物属于仿制药,仿制药是品牌药专利保护到期后,其他公司采用与品牌药相同有效成分制作,美国进口仿制药主要来源国是中国与印度。

《西雅图时报》数据,仿制药在美国人服用药品中占比高达 90% ;过去 30 年,美国大部分药品生产行业都已搬迁到海外,中国正在全球药品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拥有庞大仿制药产业的印度, 80% 仿制药关键原料依赖中国提供。美国原料药创新中心提供数据,美国约 45% 制药所需关键起始原料,完全来自中国。

美国禽流感蔓延,美国疑似出现牛传人病例

2024 5 4 日,参考消息网报道,美国 H5N1 型禽流感疫情正在向牛类扩散。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 等机构,已开始对商店出售牛奶与牛肉馅进行检测。存在疫情向人类蔓延的担忧,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此敲响警钟。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称,奶牛感染禽流感病毒情况,已在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等 9 个州出现。

美国 FDA 检测,零售店出售的牛奶样本中, 1/5 含有病毒存在的痕迹。美国联邦法律规定,生产商必须对牛奶进行巴氏灭菌。 FDA 指出,经过巴氏灭菌,即使牛奶中检出病毒痕迹,饮用不会造成危害。

对禽流感疫情蔓延至人类的担忧仍然存在。 WHO 表示,尽管目前尚未确认 H5N1 病毒已在人与人间传播,但此前被感染动物致死率极高。首个禽流感病毒感染奶牛案例,确认于 2024 3 月,当时 1 名饲养奶牛农场员工被发现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表示,这很可能是美国第一起人类被哺乳动物传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病例。

如果发现鸡被感染禽流感,美国采取对同一场所饲养所有鸡进行扑杀的做法。但是,牛的饲养时间长、单价更高,扑杀对于农民来说打击巨大。有人指出,正是对经济损失的担忧,造成应对禽流感疫情不及时,部分农户担心动物遭到扑杀,拒绝配合美国农业部为掌握感染程度进行的调查。

/IPO 公司与投融资项目

Betteromics 完成 A 2,000 万美元融资

2023 10 26 日,美国加州临床级兼容软件即服务平台提供商 Betteromics ,完成 A 2,000 万美元融资, Sofinnova Partners Triatomic Capital 领投, SHAKTI 参投,融资将用于扩充团队,加强面向从初创到大型生命科学公司营销工作。

Betteromics 2020 年成立,致力利用先进计算与 AI 技术,帮助科学家、研究员、临床医生理解海量数据,并从中获得洞察。

Betteromics 平台定位端到端系统,支持生命科学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以自动化与机器学习为核心,帮助科学家揭开隐藏在复杂生物数据集中的秘密,推动生命科学领域发现与创新。

Betteromics 平台能将处理过的数据与实验数据联系起来,可重复处理,无需编码环境,可随时运行,支持结合最新公共科学数据集,在用户数据上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Betteromics 在亚马逊网络服务 AWS 云托管环境中托管系统组件,用户应用场景包括高通量筛选、多原子临床研究、即时流程监控、生产质量控制等。

Betteromics 研发 Omics AI 云平台,通过可追溯数据提供即时洞察力,利用行业标准数据管道与集成,提供即时决策能力,并实现规模化运营。

Omics AI 云平台可私人部署,简化知识图谱创建,将数据与来自不同孤岛新兴标准与本体进行整合与连接,消除数据孤岛,使用户能够在一个地方分析多模态、多组学数据。

Omics AI 平台。专为系列用户量身定制,包括诊断与治疗产品开发商、需要实时质量监控的生物技术制造商。

安帝康生物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

2024 5 6 日, 36 氪报道,嘉兴安帝康生物完成数亿元 A 轮融资,同创伟业等投资,融资将用于推进多个产品临床试验、临床前研究、进一步研发。

安帝康生物团队,由多位院士领衔,聚焦呼吸抗感染与疼痛领域,布局创新药物设计与合成、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 DMPK 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 )技术研究与应用、适用特殊人群高端制剂研究与开发等新药创制不同阶段。

安帝康生物自主设计、研发 1 类创新药玛氘诺沙韦,临床上拟用于 2 岁以上甲型、乙型流感治疗。玛氘诺沙韦是 cap 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可抑制流感病毒中 cap 依赖型核酸内切酶,阻断病毒自身 mRNA 转录,使其失去自我复制能力,从根源对病毒实施精准打击。

玛氘诺沙韦对甲型、乙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均具有显著抗病毒活性与良好安全性,还具有口服药效不受食物影响、更安全等优势。

2024 4 29 日,安帝康生物宣布抗流感新药玛氘诺沙韦片 ADC189 ,治疗成人、青少年甲型、乙型流感 3 期临床试验研究达到主要终点,显示出极佳安全性与有效性,流感患者只需服用 1 粒药,就可取得显著效果。

安帝康生物表示,结合玛氘诺沙韦作用机制与 3 临床研究数据,该药具有许多潜在临床治疗优势: 1 、全病程只需要服药一次; 2 、在 24 小时内终止病毒排毒(一天转阴); 3 、不仅能治疗流感,还能预防流感,缩小流感病毒流行社会面传染范围与规模。

安帝康生物临床运营总监王泽民表示,抗流感新药玛氘诺沙韦成人青少年 3 期临床试验成功,是在呼吸抗感染领域重要里程碑;安帝康生物已启动儿童版抗流感新药玛氘诺沙韦颗粒 3 期临床试验,拟用于 2 岁以上儿童流感治疗。

除抗流感新药玛氘诺沙韦外,安帝康生物产品管线还包括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新药 ADC789 混悬液、新型抗支原体超级抗生素 ADC101 混悬液等多款抗呼吸道病原体创新药,与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创新药 ADC308 片。

智核生物完成近亿元 C+ 轮融资

2024 4 10 日, 36 氪报道,苏州智核生物完成近亿元人民币 C+ 轮融资,融资将用于即将上市首个产品人促甲状腺素注射液 rhTSH ,商品名智舒嘉的商业化, SNA002 等创新放射性诊断药物临床试验, SNA014 SNA025 等全新靶点治疗性核药(放射性药物)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推进,进一步打造智核生物原创性的 Smart 系列放射性药物开发平台。

核药(放射性药物)通过使用抗体、多肽或小分子进行精确靶向,将放射性同位素直接传递到癌细胞,达到诊断或治疗目的,与传统疗法相比拥有更多优势,包括突破耐药机制,激活免疫微环境等。放射性药物因独特辐射机制,开发难度大,现有市场布局药物靶点高度集中、竞争激烈。

智核生物创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单域抗体的放射性药物发现、研发、生产技术平台,成功构建 Smart 系列新靶点放射性药物开发平台,平台具备低血液毒性、低肾脏毒性、高肿瘤摄取率等显著优势,提升放射性药物研发效率与治疗潜力。

智核生物在苏州工业园区建设首个数千平放射性药物 GMP 车间(乙级资质),前瞻性布局 10 多个创新核素诊断与治疗产品管线,多个创新针对肿瘤放射性显影药物已逐步进入临床,全新靶点放射性治疗性药物获得潜在分子,即将启动临床。同时国内首个针对甲状腺癌放射性碘治疗的人促甲状腺激素注射液智舒嘉,即将获批上市,填补中国大陆用药空白。

智核生物创始人、 CEO 须涛博士表示,智核生物将加快智舒嘉商业化进度,加快产品研发与临床试验进度,希望智舒嘉上市能实现自给自足,将有更多资金用于研发与创新,持续不断给市场带来创新、切实有效的诊断性与治疗性的核药。


智能时代专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时代专题报告目录


六合年度报告全库会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六合商业研选付费专题报告,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元宇宙专题,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二季 ,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头号玩家第一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智能电动汽车专题第一季,欢迎扫描识别下方图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