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关于职场困惑的话题有不少人关注,精华帖随便一翻就是满满的虐心感:
“看到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是一种什么体验”,“要去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找工作,还是先工作再遵循意愿”,“29岁工作七年依然是科员,应该如何进步”、“被领导边缘化,要怎么领悟体制内的生存法则”等等。
这些热帖牵动起了万千人的神经,引发了大家强烈的共鸣。
是啊,我们都在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困境重重。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不是戏谑之词,是沟壑难平的生存现状。
大家都期待自己的职场之路,能够顺遂畅通、扶摇直上;也切实希望自己能找到所热爱的事业,追随自己的梦想,收获满当当的职场幸福度。
只是,当我们的才华还不能撑起自己的梦想时,当我们面对窘境还没准备好怎样应对时,我们该何去何从?
又有谁能给我一盏明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帮我们探探路,告诉我们大致的方向和选择,或许还可以这样去行动,这样来给自己解围?
我们也希望能链接上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成为在这股快速变革和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胜出的先锋份子,希望他们能够现身说法。
把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历和做法敞开心扉地跟大家谈谈,从中学习个人成长和提升的方法。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作者:特立独行的猫,她善于将年轻人所面对的成长困境和话题,用鲜活而接地气的语言娓娓道来,并帮助大家一一剖析,去寻找成长的真相和出路。
她相信“坚持是一种品格,努力是一种习惯,成长在于行动。”
本书《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是她的励志第二部曲,在书中她帮助大家寻找了诸多的个人成长问题:“我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人的”,“经历怎样的痛苦才配拥有怎样好的人生”,“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你会怎样”,等等。
这些成长的话题,直击我们年轻人身上的痛点,作者却以故事的方式来叙述,用轻松接地气的笔触来和你谈谈,一层一层帮你打来内心那扇幽深的门,助你卸载情绪的同时,也在帮助你理清思路,寻找出路。
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和励志方法,为我们的前进照亮了路,让我们更清晰笃定地面对这个不确定性的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去探寻《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梦想时》,你该怎么办?
⒈
我们都会迷茫与困惑,不轻言放弃就会有希望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在农耕时代,这样的划分,似乎是不同年龄层对人生状态的一种理想追求。
可在今天的职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四十、五十岁的中坚力量,依然风尘仆仆地在职场一线忙碌着,大家在为家庭的日常开销,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而努力拼搏着。
他们也困惑、也迷茫、也还在奋力地挑战未知。
201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了测定,对年龄划分标准也做出了新的规定,将18岁到65岁的人群统称为青年人。
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是对世界报以好奇和怀疑的态度,行为是在叛逆和且行且修正中做加法前进。
看了不禁吓一跳,原来我们的生命力是如此的蓬勃,原来这个充满疑问和变数的青年群体,跨度是如此之庞大。
在现实面前,大家似乎都有数不尽的迷茫与困惑:毕业了,是选择在一线城市每周996地劳碌奔波,过着一种高压力的生活?还是屈尊回老家的省会城市,降低择业期待?
就业是选择有安全感、工作轻松但待遇一般的体制内?还是走出体制,拥抱未知,去勇敢地去闯荡一把?
关于教育问题,是要竭尽全力、消尖脑袋拼拼顶尖学区,为孩子争取精英化的教育环境?还是忍忍就安守于二流学区,抵御外界的焦灼和压力,逆流而上对孩子进行佛系教育?等等。
每天萦绕在你身边有太多的现实问题,足够令人迷茫而焦灼。它们是大家在某个阶段或某个境地上,可能要面对的真实状况。
人生总有很多难题和困境,让大家不知道哪个选择或者哪个方向更好。
或许你不需要问任何人该怎么办,因为没有人知道哪个选择绝对正确,没有人绝对了解你内心真正的需求,生活原本就没有定数,生活也常常需要综合考虑。
只是迷茫了、困惑了,我们要清楚怎样做不可取,我们还要知道大方向上可以如何去行动。
就像作者在本书中所说的,
迷茫是每个人正常都会有的状态,18岁有18岁的迷茫,60岁有60岁的迷茫。
不要觉得迷茫和困惑就是不对,就是生活的一个大病症,进而以此为借口,在原地期期艾艾、顾影自怜成为不好好努力、放任自流的一个借口。
如果迷茫了,我们更要行动起来,去提升自己,在成长中让自己真正地走出困境。尤其是年轻人,年轻即是资本,也是需要我们要好好花精力去认真对待的易逝品。
在迷茫之际那又该怎样行动,我们该如何去提升自己呢?
首先:培养每日三省吾身的习惯,多思考、多复盘。
学习包括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间接的知识和经验,让自己不断成长。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从自己的经历入手,为自己操刀把脉。从每日碰到的小事开始,去思考和复盘,想想还可以怎样去完善和行动,让小事做得更完美。
把每一件小事想清楚、思考周全、做漂亮了,在大事面前才不会期期艾艾,迷茫不知所以。
这一点可以看看晚晴名臣曾国藩,是如何利用日记持之以恒地从德行、学问、经济、艺术等不同维度来复盘和学习,让自己从一个被人痴笑的笨小孩到一代大儒的。
其次,多培养微习惯。我们都知道好习惯的建立很难,需要意志力、持续的热情和动力来支撑。
说好了,这个月减肥5斤,可是碰到美食还是管不住嘴;知道要早睡早起,11点前必须睡觉,可是到了11点思绪还在活分地各处游荡。
一个宏大的习惯建立确实听着诱人,但实操起来往往很难。那不妨从微习惯开始,给自己规定一天读两页书、做5个仰卧起坐、写50个字的心得,这些都是举手投足之间就可完成的任务。
问题不在于我们做了多少,而是一直在持续做,一旦微习惯建立了,这个习惯本身也就拥有了。
最后,懂得为自己投资。
很多时候,你之所以迷茫,生活处处小心翼翼的,是害怕错误的选择代价太大,自己承受不了决策失败带来的后果。
于是,做什么都磕磕绊绊、畏手畏脚的,因为手头的筹码太少,我们终究不够强大。
当我们对生活没有足够的底气时,要懂得为自己投资,与其把钱花在美容、旅游、包包上,不如多去学几项生存的技能,当自己具备多条腿走路的本领时,很多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只要我们不放弃,有揭竿而起的勇气和行动,请立即去充电和提升自己,未来就会向我们敞开无限的可能。
⒉
工作之外,还要塑造那个强大的自己
作者在本书中,讲到了自己的真实故事。她原本毕业于东北的一个二流大学,中文专业,成绩平平,照形势只能在二三线城市谋得一职,勉强养活自己。
但她不甘心于现实的平庸,为了挣脱家乡的笼罩,来京城闯荡一番见见世面,在大三、大四时就另辟蹊径,着手突击英语和公关课程。
她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奔赴于辅导机构学习,靠着勤奋和自律,这两门课程终于攻克下来了,最终也如愿进入了北京的一个国际公司,从事公关助理的工作。
不过,现实很残酷。那个自鸣得意、为自己争取跨国企业就职机会的英语,上班之后就让自己极为受挫。因为,平台很大人才济济,要突显自己需要日积月累、货真价实的真功夫才行。
她同事很多都有留学经历,或者从小就是双语教育的人群,他们的英语和母语一样好,加上又是公关专业科班出身,想和她们PK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既然英语和公关很难在公司取胜,作者意识到工作之外还要一技傍身才行,于是选择了拼中文。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启了每天下班后写1500字的行动计划,再苦再累她也没停歇过。
三个月后,文章发表于各大网站。三年之后,旅行小说《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出版,以及之后的畅销书《挺住,意味着一切》、《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火爆网络。
她说:如果不是当初想着工作之外,去塑造一个更强大的自己,如果不是当时顶着疲惫,天天熬夜写博客,就不会看到后来多样的自己。
作家柏邦妮说:“我们必须找到除了爱情之外,能够让我们用双脚坚强站立的东西。”
生活中我们对爱情赋予了很大的精神信仰,可一旦单脚立地、这根支柱毫无防备地坍塌,那你是否想过,还有别的支撑来搀扶自己呢?
同样的道理,除了那一个安身立命的本事之外,你是否考虑过为自己打造多样的可能性?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有时快到你还没来得急反应,又是下一个关口。
唯有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技能和视野,才可消除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如果我们考虑拓展新领域,增加自己手头的筹码,那不妨这样来操作。
首先:明确我们的方向之后,要学会自己去找资料、找内容、找领域导师学习。
想学PPT、文案或者新媒体写作,免费或者付费的内容,网络上共享的资料不胜枚举。关键在于自己要舍得花精力去查找,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欲求和耐心,瞄准方向一定能找到它们的身影所在。
其次,要明白道路维艰,做好持续战的准备。
想学写作,上来就是获得万人关注的目标,不是说不可行,但一般来说,这需要我们持续努力才能看到的结果。
也许你每天输出1000字,写了一年也还是达不到高关注目标时。那你要学会发现自己的进步,哪怕微不足道,那也是坚持的动力所在。
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要清楚自己还可以怎样去改进,还能坚持不断去改进。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可能很美好。
你要相信,从量变到质变在于每个微小瞬间的累积迭代。我们真正的强大,也是自己新陈代谢持续更新的过程,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是会静默无声地在创造。
⒊
生活原本艰辛,欲带戴皇冠必承其重
看到身边的人在职场上顺风顺水、扶摇直上,房子住得比自己大,地段优越,景致好,吃穿用度也高出自己好几个台阶。
我们常常很容易泛酸地从外界来找原因:她不就是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会搞关系么;也就是因为她有个好爸爸,出生就是你我的终点,靠着那点美貌和家世,找了个富有的老公加持,生活才如鱼得水。没有这些相携,你看她能活成怎样呢?
这是女人们闲来无事,在一起窃窃私语,讨论身边一个比自己活得精彩的女性常有的对话情景。或许是为自己庸庸碌碌、没有太去拼搏,过得不尽如人意的一种开脱和慰藉吧。
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不可抓的外界因素,能减轻一点自己懒惰、对自己没有要求、随波逐流的罪恶感。
谁都渴望自己熠熠生辉,无需太努力,就能唾手可得上天的眷顾。
不排除那些口含金钥匙出生的人,生来就是上流阶层,有各路资源来开道,上升速度堪称火箭。
可是,作为塔身和塔基芸芸众生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清楚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道理呢?
就像泰戈尔所说:“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一切伟大,注定要在苦难中浴火重生,唯有不断地去淬炼自己,让自己由内而外地散发光芒,才能戴出皇冠的气韵美。
所以,当你艳羡那个女孩一毕业就进入了BAT头部互联网公司,拿着年薪30w的offer,是班级唯一签约的女同学。
在你羡慕不已,啧啧称赞的时候,是否看到了她的付出:你还在睡梦中时,她可能已经闻鸡起舞5点起床,就开始进行英文的口语训练。
毕业找工作前,她已经把这个公司的招聘信息和笔试、面试的情况研究了个通透,并进行了一次又一次地模拟面试。
当我们在惊叹豆瓣励志达人潇洒姐,生了孩子依然保持着A4的腰围,少女的脸庞,大部分宝妈们只能望洋兴叹:
她一定是享受了某种专业的护理,怪罪自己的水桶腰不过是生孩子的自然规律时,你是否感受到了,自己对身材的放任自流和懈怠不作为呢?
你和潇洒姐的区别,真实的情况可能是:
当你在家里小心翼翼坐月子、享受家人的照顾时,她在产后第36天就启动了瘦身减肥计划,顶着喂养孩子的压力,每天在健身房挥汗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