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介绍了呼和浩特市在2025年前实施的社会民生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文章提到了项目的数量、投资额度、具体实施的学校、医院和养老设施等,并强调了这些项目对市民幸福生活的改善和未来的期待。
2024年,呼和浩特市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新增学位2.4万个。2025年,将继续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8个,让更多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医疗事业,让市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2024年,建成国家级医学分中心5个,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同时,通过“双首健康行动”引进首都名医资源,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养老服务是城市对老年人的关爱与担当。呼和浩特市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探索“老幼共托”模式,加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使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稳定在100%,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舒适、安心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100个!今年首府社会民生项目更实惠更厚重
实施实验中学东河附属第二小学、苏虎街实验小学阿尔泰校区、南湖四中分校建设;
实施首都医科大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自治区儿童医院感染性疾病综合楼建设;
推进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泰康之家等项目建设……
2025年,呼和浩特宛如一艘满载希望的巨轮,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破浪前行。“确保2025年实施社会民生项目100个,年度计划投资达到82亿元。”这是呼和浩特市全面推进“六个行动”中,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方案对社会民生项目的谋划和承诺,在新的一年里,将为市民带来更实惠更厚重的幸福感。
教育
,是一座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石,也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回首2024年,呼和浩特市教育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20所顺利投用,新增学位2.4万个,“四个一”工程校达到66所,“名校+”教育集团组建了87个,还与中央民大、首师大、北大金秋、北师大附中、北京市一零一中学等16所区外名校合作办学。
北大金秋·呼和浩特赛罕区实验学校就是首府教育发展的有力见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一应俱全,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孩子们打开知识的大门,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追逐自己的梦想。
2025年,呼和浩特市还将新续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8个,当年投用17个,将新增学位1.2万个
,让更多孩子能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健康
,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也是最大的财富。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大力发展医疗事业,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首府建成国家级医学分中心5个,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3个,自治区、市、县公立医院57个重点专科全部建成。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市中蒙医院医养中心也具备了投用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双首健康行动”为呼和浩特市居民带来了首都名医的优质医疗服务。以新城区为例,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优质中医医疗资源,新城区建成“北京名医工作室”,9名北京专家定期出诊,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首都医疗专家的诊疗。
从2021年到2024年,呼和浩特市依托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建成了肝病、睡眠、儿童咳喘等一批特色专科诊疗中心,培养了众多行业领域的业务专家。2024年8月,第二个“双首健康三年行动”正式启动,涉及北京市17家合作项目单位、呼和浩特市15家合作项目单位以及100家基层医疗机构,为首府医疗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开工建设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敕勒川医院、市第一医院云谷院区,加快建设北大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二期,公共卫生服务园区也将开诊运营。同时,市四区医院将着力打造优质专科医院,全方位提升首府的医疗水平。
养老服务
,是城市对老年人的关爱与担当,也是2025年首府民生项目的重点。过去一年,呼和浩特市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4个、村级养老服务站102个,完成46个农村互助幸福院改造;建成老年人助餐点295个,城乡养老服务设施总数达891个,街道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
2025年,呼和浩特市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还将探索“老幼共托”模式,让老年人和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相互陪伴。在推进市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泰康之家等项目建设的同时,呼和浩特市将全面加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使乡镇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街道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稳定在100%,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舒适、安心的环境中安享晚年。
100个社会民生项目,就像100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呼和浩特发展的道路。它们承载着城市对市民的深情厚意,是城市发展的生动见证,更是民生改善的踏脚石。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些民生项目的推动下,呼和浩特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开启市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