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报道称,
KORE Power公司取消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巴克艾(Buckeye)投资10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建设锂离子电池工厂的计划,另外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已宣布辞职,由总裁Jay Bellows接任。
KORE Power是一家位于美国的清洁能源和电子交通行业电池技术开发商,成立于2018年1月1日,专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以满足电动汽车和储能应用的需求。
公开资料显示,KORE Power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原计划占地面积为200万平方英尺,主要生产镍钴锰(NCM)和磷酸铁锂(LFP)电芯,用于生产电动汽车电池和储能系统,并计划于2024年底或2025年初开始商业生产,最初的年产能为6GWh,未来有可能扩大到12GWh。
该工厂一度被定位为美国首个由美国企业拥有的锂离子电池工厂,并在2023年6月获得了美国能源部8.5亿美元的有条件承诺贷款,用于支付约80%的设施建设成本。
但行至此时,这家工厂仍未建成,并且KORE Power已宣布计划出售该工厂的地块。目前待售厂址已完成多达1000万美元的现场施工,总承包商已向KORE Power申请留置权。
值得注意的是,KORE Power也曾红极一时,在运营的时间中,多次获得融资。除了上述提到的美国能源部8.5亿美元贷款外,KORE Power还获得了西门子金融服务的投资,以加速其在亚利桑那州巴克艾的工厂建设。
甚至在2023年10月,KORE Power还与日本电产签约了储能电池供应协议,2024年开始将向后者提供450MWh-600MWh锂离子电池单元,同时KORE Power承诺,将在2024-2026年内向其累计供应2.2GWh储能设备。除此以外,日本电产似乎还参与了KORE Power的A轮融资。
不过,目前来看随着KORE Power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的结束,KORE Power在锂电行业的布局会更为艰难。
实际上,KORE Power的状况反应的是美国市场大部分电池企业的现状。据观察,目前美国动储电池市场主要由依赖进口和日韩企业,本土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较少。
数据显示,在美国增加关税的情况下,中国依旧成为美国最大的供应商,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锂电池的金额达到了153.15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4%。
此外,日韩企业通过在美的电池厂进行本土化生产,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而美国电池企业一部分正研究类似固态电池等新电池技术,处于难产阶段,一部分则和KORE Power一样“丢盔弃甲”,甚至破产倒闭。据悉,在2024年,美国就有多家锂电企业宣告破产,其中包括比尔盖茨多次投资的液态金属电池研发商Ambri。
整体来看,美国锂电池产业的运行短期内无法“脱离”中国市场,即使关税增加,但凭借国内制造成本优势以及龙头企业海外布局的曲线渗透,美国新能源事业将继续依赖中国产业链。
但仍需要提醒的是,美国对中国锂电产业的打压不会轻易结束,未来的政策和规则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苛,对于中国锂电企业而言,布局北美市场应提前进行规划,打造技术壁垒,规避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