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Art植物
BioArtPlants致力于报道和评论植物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GB湖南人  ·  云计算和本地一体机齐头并进 ·  2 天前  
西藏发布  ·  次旦玉珍夺得滑雪登山亚冬会历史首金 ·  3 天前  
山西省人民政府  ·  海报|亚冬会上的“山西能量包”,Buff叠满!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Art植物

课题组是怎样一个地方?

BioArt植物  · 公众号  ·  · 2021-01-10 14:46

正文

作者 | 陈辉


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培养多以课题组为单位。


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刚刚结束,可以预见,半年后将有大量新同学加入各个课题组开始研究生学习阶段。


那么,课题组是怎样一个地方?课题组由实验室负责人、各位老师和研究生组成,是大家因为对某个研究方向感兴趣而聚在一起,相互协作,共同开展研究的地方。


如果展开来说,课题组是这样的一个地方。


课题组是接受知识和传授知识同时存在的地方

研究生阶段与之前其他阶段的学习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需要思考和实践如何创新知识。


刚进入课题组的新同学以接受知识为主,这些知识部分来源于实验室的各位老师,更多的则是来源于朝夕相处的师兄师姐。


随着你在课题组渐渐长大,你对研究领域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开始对某个小方向尝试探索,此时,你是课题组内对某个小方向最熟悉的人。


这个时候,你开始向其他成员,包括各位老师,传授你所掌握的知识。


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方向的研究动态,还好,课题组有你我多个成员,彼此接受知识,也将知识传授给彼此。


分享,提高了我们知识更新与积累的效率,也为创新知识打下了基础。


课题组是错误和正确相互较量的地方


做研究常常不是为了验证某个想法的正确,而是尽量排除某些想法的错误,做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排除错误、逼近正确的过程。


生命活动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对一个生命现象的观察往往需要施加特定条件来实现。正是因为施加了这个条件,对现象发生的机制解释就需要谨慎又谨慎。


每一次组会都是一场小型学术研讨会,讲演者会报告自己观察到的新现象,并设计实验尝试揭示现象背后的机理。


组内每一位成员都会分析产生这个现象的条件是否合适(尽量排除假象),然后思考并判断演讲者的实验设计以及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能否支持他对现象的解释。


若有不同意见,则当面向讲演者提出来,讲演者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做出回应。


如此,课题研究的每个关键环节都会在组内被反复讨论,一步一步,让研究结论慢慢逼近正确。


课题组是骄傲与谦虚彼此共存的地方


我认为,优秀课题组最重要的标准是:当学生毕业离开课题组的时候,他们建立起了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自信和热情。


进入课题组,包括导师在内的每一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研究课题。经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后,对自己的课题就有了充分的认识,也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设计实验慢慢修正自己的想法了。


待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时,你可以有些许骄傲了,因为在某个小问题上,你是这个世界上最明白的人之一。


但是,请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毕竟,你身边的同伴在另外某个小问题上也是世界上最明白的人之一。


我们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追求卓越固然值得骄傲,同时更要谦虚地认识到所有研究都有其局限性,只有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开阔视野,才能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课题组,就是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找到值得挥洒热情的方向,建立起创新知识的自信。


课题组是个人与集体相互包容的地方


科学研究是讲究个性的,课题组作为一个集体也有需要大家遵守的基本规则。如何在课题组既按照自己喜欢的工作方式来做研究,又与课题组集体大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


鉴于自由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课题组应该尊重个人的自由,包括自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的个人,既然是为了同样目标加入课题组,也应该自觉遵守课题组的规则,参与维持课题组的正常运行。


对课题组而言,只有充分尊重个人,才能建立起富有创造力的课题组;对个人而言,只有真正融入课题组,才能在融洽的氛围里心无旁骛自由探索。


科学发现的过程是喜忧交替的过程,个人情绪因此发生波动实属正常,课题组做不到让每一个人开心,但将尽力做到让每一个人暖心。


课题组是养成自己独特研究风格的地方


如果说导师最大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研究的自信心,那么,学生在课题组最重要的成长是养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


所谓研究风格,我的理解是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的综合体现。 每一个新加入课题组的人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领域内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进展,然后结合课题组大方向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小方向着手研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