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尔克·里希特成功过做到了极少数20世纪90年代以来后现代主义戏剧人能做到的事,即是将开放式叙事、不断地颠覆、cool fun等手段与独特的真诚和直接相结合,揭开符号的面纱,直击真实。”(德国午夜剧评网)
2024年5月3日至5日,作为十大“最值得关注”剧目,由福克·里希特(Falk Richter)编剧导演、柏林邵宾纳剧院出品《沉默》(The Silence)亮相柏林戏剧节。
德国剧作家福克·里希特他这部新作中回溯了自己的家族史,并再次遭遇了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真相、埋藏的秘密和未曾处理的创伤。为了回溯家族史,他录下和母亲的对话,他们谈论了创伤、沉默与压迫。很快,自传性和虚构性便产生了交叠,回忆自相矛盾,新的现实浮现。
在这部自传性剧作中,站到台前的不止有作者本人,还有演员迪米特里·沙德(Dimitrij Schaad)——他扮演福克·里希特,时而对他的故事发表评论,时而又融入场景之中。这是一段触目惊心的旅程,穿越战后直至现代的西德市民社会,讲述了代际间围绕谅解而展开的争斗。
柏林戏剧节评审对该剧这样评价:
一名父亲,备受战争梦魇折磨直至高龄;一名母亲,偷看儿女的日记;一对父母,在亲生儿子遭受恐同言论攻击时仍无动于衷。剧作家兼导演福克·里希特在他的自传性戏剧作品《沉默》中踏上了一场寻觅之旅,回溯了他在北海德(Nordheide)度过的整个被沉默笼罩的青少年时期,探索了那些沉默背后的原因。
他在纪录片影像中与自己的母亲相逢,母亲将自己的一生讲述成一个坚忍不拔或“顽强不屈”的励志故事,他也编造了自己与学校同学以及一名心理治疗师之间的可笑对话。他将舞台布置成位于故乡布赫霍尔茨(Buchholzer)的房屋前院,并让演员迪米特里·沙德表演自己。沙德一方面对他所扮演的艺术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另一方面也对这场自我发掘之旅持有自己的态度。
在《沉默》中,福克·里希特将自己的家族作为案例,深入地展现并反思了法西斯主义与战争经历在联邦德国民众精神世界中所残留的深刻印记。同时,他也让观众参与了挣扎与视角转换,或许这种视角转换会带来新的开始。
摄影 © Gianmarco Bresadola
原文来源:柏林戏剧节官网
翻译:王雨宽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