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近期流感高发的情况,提醒人们注意家庭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并给出了正确的清洁消毒方法和建议。文章强调了常见的清洁消毒误区,并指出正确的做法,包括通风、清洁高频接触物品、清洗清洁工具以及个人防护等方面。此外,文章还针对家具、地面、污染物、冰箱、洗手间等具体场所的清洁消毒提供了详细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流感高发,需重视家庭清洁和消毒
文章指出近期流感高发,家庭清洁和消毒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或流感患者康复后更需要加强。
关键观点2: 常见的清洁消毒误区及正确做法
文章强调了人们在家庭清洁消毒时存在的误区,并指出了正确的做法,包括通风、清洁高频接触物品、及时清洗清洁工具以及个人防护等方面。
关键观点3: 具体的清洁消毒方法和建议
文章给出了针对家具、地面、污染物、冰箱、洗手间等场所的清洁消毒具体建议,包括使用消毒剂、清洗频率、注意事项等方面。
正文
通风不足、对高频接触物品清洁不彻底、未及时清洗清洁工具以及缺乏个人防护,都是常见的疏漏。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环节,
实际上是阻断病毒传播、维护家庭健康的重要保障。
1.忽略通风:
单纯依靠清洁和消毒,
不通风可能导致空气中病毒残留。
正确做法: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忽略高频接触物品清洁:
如手机、钥匙等物品未清洁,可能导致病毒传播。
正确做法:
可以使用75%浓度医用酒精擦拭高频接触物品。
3.未清洗清洁工具:
清洁后,
抹布、拖把等工具未清洗消毒,可能成为新的污染源。
4.未进行个人防护:
清洁时未佩戴手套和口罩,可能导致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增加感染或刺激的风险,所以需做好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及美国CDC等,针对流感季的需求,专门编写过一些线上文件,为公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了家具、地板、厕所及高频接触物品的清洁方法。
家具清洁:
家具中经常接触的地方,如家具用品、玩具、用具、厕所、浴室及地板。
建议每天使用消毒剂进行清洁消毒(非金属表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金属表面建议使用70%酒精)。消毒后待干,再用清水清洗并擦干。
污染物清理:
若地面、家具或衣物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如呕吐物、粪便或呼吸道患者的痰液),
需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金属表面可使用70%酒精)。消毒后静置15~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并擦干。
地面清洁:
定期清洁地面,
根据需要增加清洁次数,清洁后保持地面干爽。
冰箱清洁:
低温可能导致病毒滞留且保有传染性,
因此对可能被污染的生肉、蔬果以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清理,
冰箱内部亦应进行简单的清洁。
地垫与地毯:
使用可清洗的地垫,
保持地毯清洁,
并建议每天吸尘并定期清洗。
床品和衣物:
定期更换和清洗床单、枕套、毛巾及衣服。
宠物环境:
若家中饲养宠物(如猫狗),需增加清洁频率。
垃圾处理:
垃圾应包好后
放入有盖垃圾桶,并至少每天清理一次。
洗手间是家庭卫生的关键区域,也是病菌容易滋生和传播的地方。保持洗手间清洁和干爽,
不仅能预防异味和细菌滋生,还能有效降低病菌传播的风险。
冲厕习惯:
确保冲厕设备正常使用,每次如厕后必须冲水,
冲水时盖住厕板。
毛巾管理:
避免共用毛巾。
个人使用的擦手巾需妥善存放,
每日至少彻底清洗一次。
建议准备多条毛巾以便替换,效果更佳。
经历流感后,清洁和消毒不仅是恢复日常生活的重要步骤,更是防止病菌二次传播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的清洁方法和细致的卫生习惯,我们可以有效清除病菌,为家人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居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