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转化医学网
转化医学领域核心门户,提供优质原创内容、深度行业分析、最新资讯报道!加"vipmed"可与砖头哥进行实时互动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刚刚,2025 考研初试成绩公布 ·  昨天  
解螺旋  ·  独立催化DNA断裂?研究发现:SPO11二聚 ...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儿童腺样体肥大影像表现及诊断标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转化医学网

易孛特生命科学邀您共赴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暨空间组学前沿论坛!开年盛会,四载相约!

转化医学网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21 16:22

正文

论坛背景

近年来,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神经疾病与机制、生殖健康与诊断、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研究热点。为了加强国内外单细胞和空间组学技术学术交流,促进单细胞与空间组学基础研究、转化与临床研究深入发展,由转化医学网、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等多家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系列论坛:长三角、西南和北京论坛,旨在搭建单细胞与空间组学产学研医用交流协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作为2025开年之作,“第四届长三角单细胞组学技术应用论坛暨空间组学前沿论坛”将于2025年2月28日-3月1日在中国·上海召开。

长三角单细胞与空间组学论坛成功举办三届,均受到了领域从业者广泛关注,已成为单细胞与空间组学技术领域的盛会。本次论坛将在传承系列论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将邀请领域内知名研究者、技术专家、应用专家,围绕单细胞与空间组学研究前沿、技术进展、应用场景、临床需求、市场反馈、瓶颈分析及机遇与挑战等话题,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共赴盛会!

时间地点

时间: 2025年2月28日-3月1日

地点: 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上海浦东东方路969号)

支持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产业行业协会

转化医学网

协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

中国遗传学会遗传诊断分会

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前沿科技与临床转化专委会

长三角一体化基因检测联盟

新源转化医学中心

上海市遗传学会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健康服务专委会

上海市医学会生物医药转化分会

注册报名

本次会议免费, 名额有限,报满即止!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提交报名申请,经审核通过后,您会收到报名成功确认短信!

易孛特生命科学受邀参会

展位号:H

易孛特生命科学(上海)有限公司(e-BLOT)位于上海张江,是一家创新驱动的科学仪器公司,聚焦蛋白质领域,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创新工具,同时公司在上海和合肥共有3000平研发及生产基地,具有完善的研发,生产,销售体系。

首款产品Touch Imager,中国原创的接触式化学发光成像仪,拥有十余项独家专利,以解决 Western 成像问题为目标,为困扰于此的终端客户提供解决方案。Touch Imager 灵敏度和定量范围比冷 CCD 高2个数量级,>95%的样品1秒内成像,空间节省90%。

Touch Imager 早已凭在 Western 成像领域的优秀表现,成为美国 MD 安德森癌症中心、罗氏制药、雀巢、百济神州、中科院、农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仁济医院、华西医院等全球600+研究所、学校、实验室、企业的不二之选,助力科研人员发表高分文献达300+篇,最高 IF 达50.5。

e-BLOT 还推出了 Western Blot 一站式全流程解决方案。包括安全研磨仪、高通量微量样品分离制备系统、全自动抗体孵育系统、EZ BLOT一键转膜仪、动态高速湿转仪等众多创新仪器。

同期活动

1、中国转化医学产业大会之转化医学大咖讲坛;

2、单细胞生物医学联盟成立仪式。

论坛日程

02月28日 09:00-17:45

开幕式&嘉宾 致辞 板块

嘉宾致辞

单细胞生物医学联盟成立仪式

临床创新转化平台发布仪式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转化医学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转化医学大咖讲坛一

主席: 卢大儒 教授、 苏冰 教授

09:20-09:45

王向东 教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技术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特聘教授

题目: 循环免疫单细胞检测临床转化:机遇与挑战

09:45-10:10

卢大儒 教授

中国遗传协会遗传诊断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题目: 基因技术与出生缺陷及遗传病的防诊治

10:10-10:35

郜恒骏 教授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题目: 转化医学重心前移:从“样本”到“组学数据“到“数据产品”

10:35-10:45

茶    歇

茶   歇 10min

转化医学大咖讲坛二

主席: 王向东 教授、 郜恒骏 教授

10:45-11:10

苏冰 教授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

题目: 空间多组学技术:解码肠癌微环境与亚区异质性

11:10-11:35

房静远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

题目: 肠微生态研究的基础和应用:我们团队的研究经历

11:35-12:00

高强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胆肿瘤和肝移植外科主任医师

题目: 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的多样性和可塑性

12:00-13:30

午    餐

午  餐 90min

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一

主席: 唐惠儒 教授、 吴立刚 研究员

13:30-13:55

韩泽广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

题目: 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变异与肝癌研究

13:55-14:20

付丽 教授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病理科主任

题目: 高转移乳腺癌单细胞组学研究

14:20-14:45

任善成 教授

上海长征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题目: 单细胞在前列腺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14:45-15:10

George Emanuel 博士

Vizgen/森西赛智

科学联合创始人兼高级技术总监

题目: Mapping the Future of Spatial Genomics with the MERSCOPE Ultra™ Platform and MERFISH 2.0

15:10-15:35

唐惠儒 教授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题目: 同分异构分辨的定量代谢组学与宿主-菌群共代谢

15:35-15:45

茶    歇

茶   歇 10min

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二

主席: 韩泽广 教授、 付丽 教授

15:45-16:10

刘占举 教授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

题目: 基于单细胞测序对炎症性肠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研究

16:10-16:35

唐天娇 女士

三亚智数生物高级技术支持

题目: 空间多组学技术在免疫微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6:35-17:00

吴立刚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 单细胞小RNA测序探索卵细胞和胚胎发育中基因调控

17:00-17:45

圆桌讨论

单细胞与空间组学基础与临床关键对话

03月01日 09:00-17:35

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一

主席: 郭国骥 教授、 杨欣荣 教授

09:00-09:25

陈洛南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

题目: 系统生物学的AI赋能

09:25-09:50

刘铁民 教授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

题目: Region-specific transcriptomic responses to obesity and diabetes in macaque hypothalamus

09:50-10:15

江一舟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题目: 多组学分型推动乳腺癌精准诊疗

10:15-10:40

李彦欣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转化所研究员

题目: 体外造血分化及应用研究

10:40-10:50

茶    歇

茶   歇 10min

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二

主席: 陈洛南 研究员、 刘铁民 教授

10:50-11:15

郭国骥 教授

浙江大学教授

题目: 数字细胞蓝图的构建与应用

11:15-11:40

吴璇 女士

解码DNA 技术支持负责人

题目: 类器官:单细胞研究驶向蓝海的 “升级引擎”

11:40-12:05

杨欣荣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

题目: 液体活检技术在肝癌精准诊疗中的应用

12:10-13:30

午    餐

午  餐 80min

前沿与转化论坛一

主席: 陈豪燕 研究员、 侯金超 研究员

13:30-13:55

武多娇 研究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副院长

题目: RNA修饰与T细胞免疫应答

13:55-14:20

印彤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

题目: 空间代谢组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代谢重编程研究中的应用

14:20-14:45

曹振 博士

翌圣生物研发总监

题目: 酶进化以及新酶快速开发能力促进单细胞新技术的前沿发展

14:45-15:10

刘宁宁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

题目: 真菌与癌症

15:10-15:35

叶幼琼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

题目: 单细胞空间组学解码肿瘤微环境

15:35-15:45

茶    歇

茶   歇 10min

前沿与转化论坛二

主席:武多娇 研究员 叶幼琼 研究员

15:45-16:10

杨静华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

题目: 泛蛋白修饰组学与人类重大疾病

16:10-16:35

陈豪燕 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

题目: 肠菌肠型与肿瘤代谢

16:35-17:00

黄河 研究员

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题目: 代谢研究中的脂质组学分析

17:00-17:25

侯金超 研究员

浙江大学研究员

题目: Transcriptomic Atlas and Interaction Networks of Brain Cells in Mouse CNS Demyelination and Remyelination: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TREM2

17:25-17:35

闭幕总结

专家简介 (按首字母排序,持续更新中)

陈豪燕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研究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流行病协作组副组长、上海微生物学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肠病分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ell,Cell Metabolism, Cell Host & Microbe(2023;2024), Cancer Discovery, Gut,Gastroenterology, 等著名杂志发表高影响力论文数十余篇,累积影响因子超500,总引用次数>2000次。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陈洛南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士;日本东北大学系统科学硕士;日本东北大学系统科学博士。1997年起日本大阪产业大学副教授;2000年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教授;2002年起日本大阪产业大学教授;2009年10月至今中科院生化细胞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国科大杭高院首席教授。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网络生物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运筹学会《计算系统生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IEEE SMC学会《系统生物学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生化细胞学会《分子系统生物学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计算系统生物学、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发表400余篇期刊论文(包括 Natur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ure Cancer, PNAS, PRL,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Cancer Cell, Cell Research等)和四部专著。

曹振

翌圣生物

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方向。目前任翌圣生物研发总监,自2016年以来,一直致力于体外诊断技术和试剂的开发,在分子酶的结构与功能和生物试剂开发与优化领域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主要负责二代测序、三代测序文库构建、单细胞建库技术与试剂的开发,组织完成酶切法DNA建库、快速RNA建库、甲基化样本单链建库、多重PCR建库等试剂盒的研发工作。

乔治-伊曼纽尔(George Emanuel)

Vizgen

Vizgen科学联合创始人兼高级技术总监,George在过去十年中一直致力于开发高通量空间分析技术,包括拓展MERFISH技术以分析同一样本中的10,000个基因。George获得了科罗拉多大学的双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

房静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交大医学院二级教授和博导、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病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消化科学院院长、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市消化内科临床质控中心主任, 国家卫健委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主任,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亚太胃肠病学会理事。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咨询委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首席。

付丽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病理科主任,同时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女医师协会副会长,英国皇家病理学院Fellow,中国科协全国病理学科首席科学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乳腺癌防治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获得首届全国争先创新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课题组致力于高转移乳腺癌的研究,其系列研究成果在国际上明确提出了高转移乳腺癌的病理诊断标准及临床治疗原则,临床应用显著地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研究结果被国际标准采用。

郜恒骏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生物样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会长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样本整合研究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分子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幽门螺杆菌分子医学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执行院长。

高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导,院长助理、肝脏外科副主任、肝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 、万人计划、国家优青。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胆青年工作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免疫分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人体健康促进会细胞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肿瘤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癌症中心肝癌质控专委会委员兼秘书,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上海市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整合医学青年联盟理事长,上海市抗癌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自然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合重点等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在Cell、Science、Cancer Cell、Cancer Discov、Nat Metab、J Clin Oncol、Ann Oncol等发表多篇论文。

郭国骥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浙江大学干细胞联盟副主席。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新加坡基因研究所。之后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任达纳法伯癌症中心及波士顿儿童医院Research Fellow。2014年入职浙江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2017年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9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生理学会血液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基因检测分会委员。曾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细胞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郭国骥一直致力于单细胞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并在细胞图谱的绘制上有突出贡献;其在Nature、Cell、Nature Genetics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韩泽广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系统生物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组学与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生物工程系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科研方向:肿瘤(肝癌等)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重要基因功能研究;单细胞分析和应用等。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150余篇,包括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Genetics、JCl、GUT、Journaof Hepatology、Hepatology、PNAS、Annu Rev Genomics Hum Genet等发表论文、综述、社评等,论文被他人引用11000余次,获2020-2023年度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在血吸虫系统生物学研究、肝癌功能基因组及新病因和新机制发现等方面,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等。

侯金超

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临床百人计划研究员,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博士生导师。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神经免疫性疾病及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转化治疗研究,包括基于单细胞转录组等技术解析Multiple Sclerosis及 Alzheimer's disease疾病中小胶质细胞的转录特征及关键调控因子,并设计靶向小胶质细胞关键免疫分子的Fc突变型单克隆抗体,用于神经免疫性疾病的转化治疗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含共一)作者发表于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Cell Report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Anesthesiology等,文章他引2100余次,h-index为23。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批中国、美国及国际PCT发明专利共5项。主持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拔尖人才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特等奖等。为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期刊特邀审稿人。

黄河

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

2012年获武汉大学化学学士学位,2017年获美国Akron大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2017年起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并兼任BIDMC质谱中心助理研究员,2019年7月全职回国任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所青年研究员,并担任代谢院代谢与脂质组学平台技术指导专家。2020年获得上海市特聘专家荣誉称号。回国后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等。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研究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方法学研究。包括靶向/非靶向的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技术,以及组学数据相关的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一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通讯作者发表Cancer 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Cell Research、Nature Cancer、Nature Genetics、Lancet Oncology、Cell Metabolism、Nature Chemistry等期刊论著,他引6000余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达摩院青橙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卫生健康系统 “银蛇奖”一等奖。

李彦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研究员、博导。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转化所PI,浦江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儿童血液以及实体肿瘤增殖和干性维持的分子机制。建立并完善了无插入的体细胞重编程平台和向神经,心肌,血液细胞等的分化平台,以及造血转分化平台,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近年以通讯或一作在J Hematol Oncol(2024)、Mol Cancer(2024)、J Exp Clin Cancer Res (2024)、Adv Sci(2021,2024)、blood(2021)、STTT(2021)、Nat Commun(2013,2017,2019)等国际著名生物医学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曾获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5)以及上海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2)。

刘宁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副主任。入选国家优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担任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生态与健康专委会委员、中国菌物学会遗传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微生物学会临床微生物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卫生检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分子诊断专科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兼任hLife、iMeta、Fungal Genetics and Biology等期刊编委和Cell Host & Microbe等期刊审稿人。研究方向聚焦真菌感染与癌症发展,通过整合微生物组、单细胞组学等技术,解析癌症发展过程中的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抗真菌抗癌的新策略和新靶标。以通讯/第一作者在Cancer Cell, Nat Microbiol, Nat Protoc, Nat Commun (3篇), Cell Res, PNAS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主持国自然优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自然面上和青年等17个项目。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上海交通大学“十大科技进展”,被同期Cancer Cell杂志前瞻评述和F1000prime高度评价,被Cell、Nat Rev Microbiol、Nat Rev Cancer、Nat Rev Clin Oncol、Nat Rev Gastro Hepat等杂志多次引用和正面评价。

刘铁民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大脑和周边器官包括脂肪,肌肉和肝脏等在调节能量,代谢/糖脂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多伦多大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学中心(美国)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美国)博士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讲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系主任,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组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特聘教授,内蒙古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外国优秀青年学者,中国科协海智计划特聘专家,亚洲生物物理协会(ABA)委员会委员。荣获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在Cell, Cell Metabolism, Neuron (封面和推荐文章), Nature Neuroscience, 等杂志发表90多篇文章。

刘占举

同济大学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