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事肝胆胰恶性肿瘤研究20余年,在外科手术创新和胆道恶性肿瘤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他所倡导的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术,提高了外科根治切除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让我们走近本集嘉宾刘颖斌。
《大医精诚》本集专访
:刘颖斌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每次生病,都只能由母亲背着,走
十几公里
的山路去乡镇卫生所看病。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去学医,这样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年少时艰苦的医疗条件、对健康的渴望、对医生的崇
敬
一直刻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经历也影响了刘颖斌在多年后对职业的选择,让他在从医路上能一直坚守初衷,迎风直行。
艰苦但快乐
,是刘颖斌在做实验和研究上最大的感受。
很多实验在人的身上是不能做的,只能在动物身上完成。于是,为了实现胰肠吻合术实验的突破,
刘颖斌有一年多时间是和猪生活在一起,
在猪身上做实验,观察它的生命体征。整个生活状况变得特别艰苦,也在不断磨练他的意志。
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刘颖斌协助导师发明了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
,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这个手术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刘颖斌从事肝胆胰恶性肿瘤研究已经
20
多年了,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信念,获得了非常多的科研成果。
他所研究的胰腺癌扩大根治术手术录像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肝外科领域,完善了肝尾状叶的手术策略,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所倡导的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术在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前提下,将根治性切除率从35%提高到了71.6%,
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
“
勤奋和汗水一定能够弥补你一些先天性不足,
我觉得从我学医那天开始,我就很想成为一个好医生,所以信念和坚持是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要点所在。”
在节目录制现场,刘颖斌坦言觉得自己很笨,在一些科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方案时,速度要比别人慢好多。所以他会比别人起的更早,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
虽然采访中,刘颖斌一直谦虚地认为自己不够聪明,但一位位经他诊治后康复出院的病人,一次次国际会议上获得的掌声和尊敬,或许就是对他所
创造的医学之光
的最好诠释。
正因为有儿时看病的经历,刘颖斌特别能体会患者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