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是小麦铺4.0版本核心看点,但如果把小麦铺的“模块化”简单理解为“形状新奇、可拼接的智能便利店”,那就大错特错了。
小麦铺新版本不只是为了突出美感,更多是出于内部空间的降本增效方面的考虑。换句话说,小麦铺的模块化并不只是模块化了门店结构,还包括标品、鲜食等两个方面。
“我们的模块包含了标品、鲜食,还有设备,常规来讲需要三个模块。”小麦铺副总裁全斌解释道。
据小麦铺产品相关负责人向《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记者介绍,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4.0版本的小麦铺经营面积、SKU、节能等方面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营面积在20㎡~30㎡之间,SKU增加35%,此外也提高了鲜食产品比例,目前约占20%,未来预计会达到50%。
(
小麦铺新旧版本部分数据对比图
)
产品迭代是优化体验与提效的重要手段,但《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认为,对于小麦铺来说,以上三个模块之外,最终都是回归到后端供应链的模块化。
从今年4月份至今,小麦铺已发布四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承担不同的任务。第一版实现基础功能,第二版改变布局、优化生产,第三版完善体验与运营,此次亮相的4.0版本,则实现了门店模块化拼装。
在这之间,小麦铺也先后与Face++、心怡科技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供应链等层面达成合作。
这一系列的动作表明,小麦铺在主动或者被动地探索更优的供应链契合模式。无论是商品优化、前端技术、设备补充等,无疑都是服务于后端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系统通过前端,包括交付也好,手机APP和超级电脑也好,最终是推动商品的变化,商品的开发,爆品的上架,所以供应链是智能便利店未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而不只是前端的技术。”全斌曾在与心怡科技的合作发布会上说到。
对于智能便利店而言,搭建供应链的挑战主要是哪些?全斌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点:
第一、协同。传统便利店的SKU有2000多个,未来线上、线下的结合,对于商品的品类、对于每天的送货、配货、库存管理要求会更高。
第二、精准。传统模式库存管理非常繁琐,运输配送、订单管理要求更精准。
第三、效率。前端的车、货都容易模仿,但是系统智能性、库房管理模式以及新技术应用等层面的问题会直接影响信息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