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远看经济
光远看经济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晚点财经  ·  阿里三年投资AI3800亿元;蜜雪港股招股继 ... ·  11 小时前  
经济观察报  ·  A股收盘:沪指收跌0.18% ... ·  20 小时前  
零壹财经  ·  DeepSeek变革下,金融业的应对 ·  22 小时前  
读嘉新闻  ·  集体爆发!飙涨! ·  3 天前  
读嘉新闻  ·  集体爆发!飙涨! ·  3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公安部:严打证券违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光远看经济

马光远:信用违约风暴,一个信用周期终结的回响

光远看经济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1-17 07:00

正文


《光远看经济》喜马拉雅音频节目
10月荣登新锐主播榜单 第一名

欢迎订阅《光远看经济》音频专辑!

本期音频 主题是 《RCEP的签署意味着美国围堵中国的失败?》 ,中美在未来的贸易规则上,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合作和竞争,这可能是双方不得不做出的唯一的选择。双方虽然看不惯,双方虽然有很强烈的竞争关系,但双方又不得不携手共建21世纪人类的贸易规则。本期专栏从我的视角进行解读。 欢迎围观、订阅、拍砖!

年前订阅终身免费。明年将实行会员制收费!抓紧上喜马拉雅搜索“光远看经济”抢免费指标~~


信用违约风暴,一个信用周期终结的回响

文|马光远


11月10日,一个叫永煤控股的企业发布的一则债务实质违约的公告引发了市场的震动,公告称, 本应于11月10日兑付本息的“20永煤SCP003”因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根据公开资料,该违约债券发行总额为10亿元。据相关统计,永煤控股旗下存量债券余额多达230亿元,而违约债券余额达到200亿元以上。


说实话,10亿违约,哪怕200亿的违约并非天大的事,但为什么引发市场如此的恐慌?因为,这次违约的主体的 信用评级是AAA ,身份不像2018年,那一轮违约的企业大多是民企。而 永煤控股是如假包换的地方国企 ,而且是资源类的企业,其债券的信用评级是AAA。


市场担心的不是永煤违约这个个案,担心的是这样的个案恐怕不是个案。


在过去,这样的信用评级、身份 和违约不挂钩,这样的行业也和违约不挂钩。 然而今天, 市场担心不是永煤控股一家,而是同样身份同样行业的恐怕面临同样的问题。市场担心的不是永煤违约这个个案,担心的是这样的个案恐怕不是个案。


在风声鹤唳中,市场已经列出了好多家可能违约的企业,其实,大家都知道,列这样的名单并不是一件难事。


我奇怪的不是永煤股会违约,我奇怪的是这样的违约居然到今天才发生。其实,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资源类的企业已经告别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一轮牛市,自2013年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之后, 全球信用周期终结,全球也彻底告别了格林斯潘时代创造的惊天的信用扩张周期。


这个周期导致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但在危机爆发之后,全球央行又通过格林斯潘制造危机的办法去解决危机,使得信用扩张又延续了多年,到了2013年,随着美联储从宽松走向紧缩,全球信用周期的黄金扩张期终于画上了句号。


中国真正的信用收缩则要晚很多。


201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明显的,

2014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

2015年,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经历短暂的牛市之后开始暴跌,引发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在信贷该收缩的情况下又开了口子,

导致2016年房地产市场又一次大反弹,而这次大反弹使得高层终于下决心告别信用扩张周期,

在2017年,“去杠杆”政策正式发力,房地产市场开始退烧。

2017年年底,中国的央行正式提出金融新周期,这一年,中国的M2罕见地告别了两位数的增长。

2018年发力的“去杠杆”政策的效果终于显现,以民企为主的一些企业出现了债务违约潮。


防风险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实上,这个时候,形势已经非常明朗。 所谓“金融新周期”,意味着在中国经济逐步告别高增长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在和过去的无限扩张进行告别, 防风险被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管理层开足监管的马力和风险在抢时间。


但是,对于管理层的做法和不断提醒,市场上很多企业置若罔闻,对于习惯了信用放水饕餮盛宴的他们而言,高杠杆就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况,他们从内心深处是排斥“去杠杆”的,他们对高杠杆玩法的自信过头。


我2018年看到一个关系非常好的房地产企业非常高的负债率时善意提醒时,对方很直接的给我的意见泼冷水: 经济学家们每天都在提醒风险,但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话,什么事都干不成。


北大清大,不如胆子大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当然,北大的胆子大不大不知道,但北大方正的胆子肯定不小,清大的紫光也是),任何关于风险的提醒,在他们看来就是迂腐不堪的笑话。


乌鸦嘴索罗斯曾经在2017年提醒, 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信贷方面,很多旧的债务需要新的信贷来维持下去。 他指出, 中国正重燃炉火,刺激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虽然会出现泡沫,但可以推动经济增长。


可是市场不会永远立而不倒,但中国认为这一泡沫不会破,这也是利用泡沫来刺激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索罗斯的话也被他们当成了耳旁风。


好了,不再回顾历史,回到当下的现实。


对于永煤等企业引发的信用违约的担忧,以及下一步的解决之道,我再马后炮几点:


信用周期时代的终结


第一,这不是个案,而是 一个 信用周期时代的终结 金融新周期下,信用收紧将是长期事件而不是短期的措 施。 企业不是属性,风险不分国企民企。 千万不要以为,你只要是国企身份,就可以拿到免死铁卷。 任何企业,如果在这个周期下如果没有认识到信用环境已经完全不同,则会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的企业家一定要深刻领会金融新周期的生死内涵!


第二, 中国的企业家,特别是过去成功的企业家,一定要深刻领会金融新周期的生死内涵! 中国的很多企业家的成功,既有自身的天赋,但也和经济大周期大风口有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