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王小波逝世20周年,杂陈着思念、怅惘等各种情绪整理出来一些评论,想来他这个有趣的人看了一定不会觉得无趣。
高晓松: 他是“神一样的存在”,“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且甩开第二名很远”。
刘瑜:他代表的精神中国很缺乏。他那种举重若轻的叙事方式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冯唐:他是“一个奇迹”“一个好得不得了的开始”“小波的好处显而易见”。
豆瓣小组“王小波”:在那些跳达的文字中静坐,想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人,你只能够想像他曾经的生存,可能永远也不能够一睹他亲切的面容,黯然神伤。就好像王小波,当你发现世界上原来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已经一别经年永不回头了。你不可能再想像一个偶然的相逢,想像你伸出同声同气的手,告诉他,你喜欢这样的文字和这样的思想。
---这是某位前辈写来纪念图雅的文字,借来略表我对王小波的怀念。
|
“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
内容简介: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慢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豆瓣“rebix” :
在很多人眼里,文革是一段灰色痛苦的岁月,文明的践踏与人性的扭曲纠葛在一起。描写文革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大师级(如巴金随想录),还是大批不知名的作者,无一不是用痛苦的氛围去诠释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这种文学被称为伤痕文学.邓小平说“哭哭啼啼,没有出息”,说得正是此类文学。然而在芸芸众书中却也可觅获些许让人欣喜的作品,它们完全颠覆了一般所看的近乎陈词滥调般的文革作品,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既是其中浓墨重彩而又不可忘怀的一笔,不难理解为何它是“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
|
我很少一本书读两遍,但《白银时代》例外。
|
内容简介:
①你可以想像各种千奇百怪的开端,最后总是一种结局;
②对不相信的事情说不在意,这就是我保全体面地方法;
③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假话有上千万种理由,真话则无缘无故。
豆瓣“Eric的胡子茬”:
我很少一本书读两遍,但《白银时代》例外。合上书,我得到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吹牛扯淡时的崭新谈资——读王小波要比读韩寒小众,而装叉的精要就在于小众和复古。另一样东西就是他点到为止又余韵无穷的YY描写,饶是那时已经阅片无数的我也不禁肃然起敬,崇敬并重估起汉语言的强大魅力。王小波表现出了可贵的诚实,他的诚实骇人听闻, 停止矫情,享受快感,仅此而已。这就是我看到的王小波和他的《白银时代》。
|
《青铜时代》是一部具有显著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小说集。
|
内容简介: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个迷宫面前,有很多的线索,很多岔路,别人东看看,西望望,就都走过去了。但是我们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渺小的心灵里,容不下一个谜,一点悬而未决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一切疑难放进自己心里,把自己给难死了。
豆瓣“big fish” :
如果说卡夫卡是构筑荒诞世界从中透出现实,如果说博尔赫斯是为现实插入荒诞世界,那么王小波则根本无须这些苦劳,因为在他的笔下,现实就是荒诞,荒诞就是现实。他需做的只是勇敢地记录着生活,再把它自由地结构,然后按照故事将他们拼贴,最后用一梭子机枪子弹将它们彻底打烂。
|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
内容摘选: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豆瓣 “[已注销]” :
仔细想来,能将智慧、独立和有趣集于一身,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小波做到了。任何一个作家都应该从小波的身上觉悟一个道理:只有作家尊重读者、为读者着想,读者才会买作家的账。作家尊重读者、为读者着想,就是要用自个儿的大脑思考问题、想办法给读者以启发、并将这一切有趣地表达出来。
|
《社会篇》和《文化篇》让我明白了许多问题,
而《艺术篇》却为我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大门。
|
内容简介
一个人快乐或悲伤,只要不是装出来的,就必有其道理。你可以去分享他的快乐,同情他的悲伤,却不可以命令他怎样怎样。我个人的一个秘密是在需要极大快乐和悲伤的公众场合却达不到这种快乐和悲伤应有的水平,因而内心惊恐万状,汗下如雨。
《三联生活周刊》王小峰:
“一来是在那个年代背景,像他这样的人确实没有;二来是现今中国也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的人,作品魅力与人格魅力合二为一。”
|
以反讽和幽默的手法直面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