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出身也普通,祖辈以务农为主,到了父亲这一辈也不过是个乡村塾师。
但他却凭借个人努力,制定了日课十二条,完成了超凡入圣的变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
曾国藩强调: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
曾国藩每日起床后,会一丝不苟地把衣服穿戴整齐,捋顺皱褶,保持“清明在躬”状态。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潦草地生活,漫不经心地应付着工作,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出门时,会穿戴得整洁干净;工作时,专心致志地处理手头的事情;读书时,会一词一句地推敲。
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我们才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
这时候,他开始放松自我管理,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起来之后也不干正事儿,成天就是串门,喝酒,听戏,聊天。
上天给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给这24小时赋予价值的是自己。
如果你每天比别人早起1小时,1年下来就是365个小时。
也就是说,每年你比别人横空多出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身价值,自然会慢慢领先别人。
另外,习惯早起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会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创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给父亲写信说:营中吃饭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系早起能振刷精神之故。
任何想完成的事,在梦里是不可能完成的,早起却可以。
这也许看似是件小事,但日积月累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人生。
唐鉴是曾国藩的老师,曾提过一个建议:专治一经,一经通了以后其他经也殊途同归。
看书时,从不会东翻西阅,而是每天必须圈点十页,读透读烂。
曾国藩为此受益良多,在给自己儿子的家信中提及:读书有一个耐字诀,一页不懂不读下一页,今天读不懂明天继续读,今年读不通明年继续读。
一个人的专注度,决定了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深度又决定了他思想的尺度。
我不由想到前段时间,牛津词典发布了年度热词“Brainrot——脑腐”一词。
指的是,网络上碎片化、低质量的内容,正在广泛蚕蚀人们的心智状态,导致大脑像“腐烂”一样,出现一定的功能衰退。
我们现在太急,以为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轻松获得各种知识。
甘愿沉浸于低密度的信息泡沫,一本书、一种理论、一个观点想花几分钟就消化掉。
但碎片信息的简单堆砌,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养分。
耐着性子,斟酌好每一句话,悟透每一页内容,养成深度阅读,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识为阶梯。
这个小铜人很奇怪,嘴巴上贴着封条,背上还刻着几个字:无多言,多言多败。
他自此说话谨慎,每日在睡前,还要回想自己是否有言语不当之处。
《学言》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多言,浮也;谑言,淫也;辩言,愎也;巧言,佞也。
他的父亲就经常写信叮嘱: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人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他吃饭很有规律,每顿饭只一菜一饭,只吃七八分饱,不暴饮暴食,不贪口腹之欲。
曾国藩因为深谙养生之道,凭借这样的羸弱身体,操持政务、创建湘军、管理家族等,赢得了功名。
有句话说得好:
健康若失,繁华皆虚;体魄犹存,希望可栖。
人只有查出疾病的那一刻,或许才会明白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以往我们为了兜里有更多的钱,为了地位更上一层楼,为了奢华的房子、车子拼命奔波,不惜透支身体,日夜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