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洞见
在转型时代的中国,洞察,见解。新鲜独到,犀利理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书杂志  ·  中读年卡 | ... ·  14 小时前  
河北广电  ·  今日雨水 ·  2 天前  
洞见  ·  庄子:人活到极致,是无情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洞见

一个人爬出底层的最快方式:模仿曾国藩

洞见  · 公众号  · 美文  · 2025-02-18 20:20

正文

图片

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图片

曾国藩被称为:半个圣人。
有趣的是,他的人生起点很低。
曾国藩生性驽钝,一个秀才考了七次。
出身也普通,祖辈以务农为主,到了父亲这一辈也不过是个乡村塾师。
没天赋、没背景、没资源,就是一个“三无”普通人。
但他却凭借个人努力,制定了日课十二条,完成了超凡入圣的变化,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
曾国藩,是我们普通人最好的模仿对象。
洞见君特地从日课十二条里摘取了六条,分享给大家。

01



日课十二条里,排在首位的是:主敬。
曾国藩强调: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每一件事。

曾国藩每日起床后,会一丝不苟地把衣服穿戴整齐,捋顺皱褶,保持“清明在躬”状态。
他所有文书必亲笔批阅,往往逐句圈点。

见客时如果觉得自己言语不够诚意,便会自我反省。

以恭敬之心对人对事,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能力。
生活中,我们许多人潦草地生活,漫不经心地应付着工作,浑浑噩噩地过日子。
但如此敷衍人生,人生自然也会敷衍你。
真正厉害的人,会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天。
出门时,会穿戴得整洁干净;工作时,专心致志地处理手头的事情;读书时,会一词一句地推敲。
古话说: 清明在躬,气志如神。
一个萎靡不振的人,不可能持有向上的力量。
保持清澈明朗的精神状态,我们才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

02


曾国藩中进士后,进入了翰林院。

这时候,他开始放松自我管理,天天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起来之后也不干正事儿,成天就是串门,喝酒,听戏,聊天。

到了三十岁那年,曾国藩决定要改变自己。

他给自己制定了早起的规矩: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从那以后,他的生活又重新步入了正轨。

黎明时分的指针,丈量着一个人的自律程度。
喜欢晨起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支配时间。
上天给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但给这24小时赋予价值的是自己。
如果你每天比别人早起1小时,1年下来就是365个小时。
也就是说,每年你比别人横空多出了整整半个月的时间。
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身价值,自然会慢慢领先别人。
另外,习惯早起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会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创建湘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给父亲写信说:营中吃饭宜早,此一定不易之理,系早起能振刷精神之故。
早起的人,作息健康,这使得他们一整天都精神饱满。
我们常说: 能控制早晨,方可控制人生。

任何想完成的事,在梦里是不可能完成的,早起却可以。
这也许看似是件小事,但日积月累中,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的人生。

03



唐鉴是曾国藩的老师,曾提过一个建议:专治一经,一经通了以后其他经也殊途同归。
曾国藩便按照这个方法实践了下:
一本书还没有读完,不会再阅读其他书籍。
看书时,从不会东翻西阅,而是每天必须圈点十页,读透读烂。
曾国藩为此受益良多,在给自己儿子的家信中提及:读书有一个耐字诀,一页不懂不读下一页,今天读不懂明天继续读,今年读不通明年继续读。

阅读的专注力,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一个人的专注度,决定了阅读的深度,阅读的深度又决定了他思想的尺度。

我不由想到前段时间,牛津词典发布了年度热词“Brainrot——脑腐”一词。
指的是,网络上碎片化、低质量的内容,正在广泛蚕蚀人们的心智状态,导致大脑像“腐烂”一样,出现一定的功能衰退。
我们现在太急,以为鼠标一点,就能“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轻松获得各种知识。
甘愿沉浸于低密度的信息泡沫,一本书、一种理论、一个观点想花几分钟就消化掉。
但碎片信息的简单堆砌,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养分。
这时候,读书不二,就是治愈腐脑的最好方式。
耐着性子,斟酌好每一句话,悟透每一页内容,养成深度阅读,才能真正做到以知识为阶梯。
04



孔子去参观周王的祖庙,在大殿旁边,有个小铜人。
这个小铜人很奇怪,嘴巴上贴着封条,背上还刻着几个字:无多言,多言多败。
话越多,祸越多,嘴越严,人越稳。
如果说话不知分寸,往往很容易惹来祸患。
曾国藩初入官场时,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上司同僚。
惹出祸事后,才给自己立下规矩:谨言。
他自此说话谨慎,每日在睡前,还要回想自己是否有言语不当之处。
《学言》里讲过这样一句话:多言,浮也;谑言,淫也;辩言,愎也;巧言,佞也。
多说多错,唯有谨言慎行,方能无过。
管住嘴,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智慧。
05



曾国藩在年少的时候,身体虚弱,经常身患大小疾病。
他的父亲就经常写信叮嘱: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人要节制操劳,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时时刻刻都像养病时一样地保养自己的身体。
曾国藩听进了父亲的劝诫,格外爱惜身体。
他吃饭很有规律,每顿饭只一菜一饭,只吃七八分饱,不暴饮暴食,不贪口腹之欲。
曾国藩为此获得了一个“一品宰相”的美誉。
曾国藩因为深谙养生之道,凭借这样的羸弱身体,操持政务、创建湘军、管理家族等,赢得了功名。
有句话说得好: 健康若失,繁华皆虚;体魄犹存,希望可栖。
人只有查出疾病的那一刻,或许才会明白在健康面前,其他都是小事。
以往我们为了兜里有更多的钱,为了地位更上一层楼,为了奢华的房子、车子拼命奔波,不惜透支身体,日夜颠倒。
可等到身体垮了之后才顿悟,这是一种本末倒置。
只有颐养好身体,我们才有资格谈抱负、说理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