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乎者野记
来自牧之野的独立社会观察和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玉林晚报  ·  男子点烟花被炸身亡,殡仪馆:已收到遗体 ·  11 小时前  
玉林晚报  ·  男子点烟花被炸身亡,殡仪馆:已收到遗体 ·  11 小时前  
大皖新闻  ·  元宵节!安徽一市公共自行车停运 ·  2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2 天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  ·  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巡展——【2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乎者野记

牧之野的文章是写给谁看的(下次开放时间2025年4月26日)

之乎者野记  · 公众号  ·  · 2024-04-26 07:30

正文



有次工作拜访,结束后互加微信,对方有个人说,你叫“牧之野”?我说是的,他说,是那个牧之野吗。
我有些不太好意思,说大概是吧,这么怪和不太有辨识度的名字,应该重的也不多。
他们互相探头看了看之后,打开公众号才发现,每个人早就有十几个关注的朋友。
他们说很喜欢我写的文章,问了很多问题,比如写文章的起源,怎么会有精力日更两篇完全不同类型的文章,比如时政的底层逻辑是怎样的,比如舆论的影响、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比如读者(粉丝)数量、收入以及变现问题之类。
拳不离口戏不离手,搞文字工作的人,勤于练一练笔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做做研究,看看书,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成习惯就好。
我也坚定认为,形势越严峻复杂,人越只能靠实实在在每天做点事情,知和行一致,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方有逆流而上的可能。 焦虑和浸泡在负面情绪中,没有什么意 义,总得做点什么。
就像在迷雾的森林里,你只有靠自己扎成一个火把,才有可能走出去。
说来惭愧,我没什么发展方向,也不刻意追求影响,因为这些文字,本就不想让太多人看到,更不需要有特别多的粉丝,更愿意影响那些应该被影响的人。
因此,我更愿意 称看牧之野文章的人为读
读者,是相互平等的地位,不论你的年纪、地位、地域、成长背景,只要我们有相似的三观和对一个问题深入地思考,就能够 平和安静地交流思考,相互受益。
我不需要对个人的盲目崇拜,自然免疫任何吹捧或打击,我很有自知之明。
我写东西不是完美的,只是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正确率,更不是鸡汤,它是思虑和现实复杂的交织,是阶段性的思考和实践。有时会直接以观点和结论的形式呈现,因为篇幅时间所限,略去了基本的常识、数据,默认读者对相关情况有一定了解和思考。
甚至需要某种程度的自我觉醒。
而这些东西,并不适合所有的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经过艰难困苦,人不在事上磨,很多道理其实根本不是真的懂,很多信仰根本不是真的信仰。
不经过自己悟出来的东西,别人给不了你,给了,也留不住。
而不能听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每隔一段时间,我会拿出一些认真研究分析的结论,做一些研判,有的政策性的东西,希望相关部门或智库能够看见,为科学决策提供一点参考;有的涉及大家切身利益的则是进行一些必要提醒,因为你们只有自己生活过好了,才会更加相信党和国家。
我定期对过去的思考做一些反思,不怕有错,也不爱惜羽毛。
所以,牧之野的文章,主要是写给自己,以及三观相近的人。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会发现自己跟周围的人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说不出道不明这是为什么,陷入莫名的自我怀疑。他们似乎不是非常关心物质多少、官位几何、人际关系怎样,而是更着迷精神世界,希望搞清楚这个世界本质运行规律。他们 可能在十八线的小城市活在国外背井离乡,只能装作和周围人一样,每当抬头看星光,却感叹找不到相似的灵魂。
他们是真正的少数派,心中理想主义的火苗却从未熄灭,因为对外心墙足够高,对内手捂火苗足够紧。
我是想,这些文章,就像鸡毛信一样,飞出去联络这样的灵魂。
互联网是这样, 如果不公开出去,就没有办法找寻;可 一旦公开发表,就必须面对全体受众;但,面对的目的不是为了流量,而是为了大浪淘沙。
人生是一场体验,体验而已,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流量,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变现,都想红,精神交流的乐趣,灵魂的共鸣,是用钱买不来的。
我2014年开始写作,到今年是第十年。
在这十年里,关于上述这些的想法没有太大变化。
所以回答走访遇到那位读者的问题,我没有什么发展方向,虽然也需要钱,但不会去带货、接广告什么的变现赚钱。
每多一赚一分钱,便必然多丧失一分自由。
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没有多少重要的事,或者非做不可的事。
我就是这样慢悠悠和随意地走着,没有目的。
或许 做了一点力 所能及的事,无意影响了一些人生命的轨迹,说中了一些事,讲了一些真话,带着一点点理想主义的稚气,就这样,这就是全部。
本来这是最正常地做自己,但是,在这个浮躁不安的世界,却显得另类和怪异。
因此,也不得不偶尔解释一番,说清楚。
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 理解是珍稀和反常的,曲解才是正常的,但曲解,其实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因为每个人各有各的处境和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遇到合适的人,碰到毫无保留的信任,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奇遇。

所以:
我有几个读者群,不说话,不讨论,不争吵, 群内平时都保持静默,因为 大家的知识、背景、经历、专业领域各有不同,一人一句就会乱。
只是大家发发筛选后觉得有用的资讯,我和管理员每天会整理些资料提供大家参阅。
进群后一段时间,会定期开放补录知识星球,知识星球上可以讨论、免费提问,互相帮助一些生活当下遇到的困难,未来也会开放小程序。
这些都是免费的,到现在为止,牧之野没有做任何盈利的事情。
可是,会很严格筛选,因为并不对外,是个小小的桃花源。
所以,如果你有兴趣, 关注公众号一年以上 (两年上老读者优先), 是一个理智的爱国者 ,在这篇文后留言 (涉及个人情况的留言不对外展示和公开) ,介绍自己 学历+工作+三观+关注时间+一小段看文章的感受 ,我会在后台视情回复邀请入群。
这不是什么面试,更像是网络上陌生人之间莫名投递的一种信任,很久未敢打开的心扉,说一些真诚的话,不必拘束。
信息会淤塞,所以回复会很慢,需要时间。
在沉淀一段时间后,未来,我们会一起做点事情,比如公益和互助之类,在这个寒冬因为大家的帮助变得温暖,共克时艰。
面对着人工智能时代和信息大爆炸时代, 我想这样些许古老的组织方式可能和大家以前遇到的不太一样,甚至多少有些“反人性”,它也不仅仅是完全的乌托邦臆想,也是实实在在尝试解决问题。留下的,都是三观类似的有缘人。
你可以理解成早期的“费边社”。
如果翻到这一篇文章,大概我们已经有了浅缘,剩下的,就看多深吧。
认真地考虑清楚,再申请。
如果自己本身就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那还请按捺住一时的激动。
人是沉淀出来的,不是交往出来的,这是个很嘈杂复杂的世界,很多东西要靠悟性,而相逢的人总会再相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