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会上通报,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
这一次人口普查,有哪些重要数据值得关注?
01
人口突破14亿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但增长率持续放缓
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下同)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
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第一次人口普查的1953年,大陆总人口为5.82亿;上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010年,总人口已经突破13.3亿,这一次则站稳了14亿。
虽然总人口创下历史新高,但10年新增人口却在不断减少。2000年相比1990年增加了1.32亿人,2010年相比2000年收缩到0.74亿人,2020年相比2010年增加0.72亿人。
近年来,人口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年大降。2017年出生人口下滑至1725万,2018年再下降200万至1523万,2019年降为1465万。
因此,即便过去几年来我国先后放开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政策,但依然阻挡不了生育率走低的大趋势。而
出生人口减少进一步带来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02
老龄化率再创新高,
我国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根据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
一般而言,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则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一比重超过14%,则标志着“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超过20%,则称为“超老龄化社会”。就此而言,我国早在2000年,就已步入轻度老龄化社会。未来5-10年,大概率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到2035年,有可能进一步滑向超老龄化社会。
据联合国测算,我国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14.6亿的峰值后趋于下降,2050年降为14.0亿。同时老年人占比继续增加,少儿和劳动人口占比继续减少,长方形的顶端进一步变宽,底部进一步变窄,人口结构将变为倒金字塔形(预计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占26.1%,劳动人口占59.8%,少儿人口占14.1%)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4月发布《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的论文也指出,我国的人口转型不同于发达国家,老龄化更严重。
一是老年人规模大。
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8827万,占比7%,进入老龄化社会;2019年,该数据分别为1.76亿和12.6%。中国老年人口规模长期居于世界第一。
二是老龄化速度快。
联合国数据显示,1990-2019年,世界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速为2.7%,发达国家为2.1%,而我国为3.2%,预计未来二十年都将快于世界平均增速。2000-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从7%上升至12.6%,预计2022年超过14%,由老龄化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32。这一过程仅用22年,远快于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法国(140年)和瑞典(85年),也快于美国(72年)。
此外,发达国家老龄化通常发生在高收入阶段,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多在二千美元以上,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多在三万美元以上,但我国该数字分别为约一千和一万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该结果发布后,
A股养老概念走强,多只个股涨停。开能健康大涨17%,大湖股份、宜华健康、悦心健康、湖南发展等个股涨停。
03
东部人口大增,东北人口减少,
广东领跑全国
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广东成最大赢家。
根据七普数据显示,
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与2010年相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下降0.7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上升0.2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人口向经济发达区域、城市群进一步集聚。
先看东部地区,因为经济最发达,就业机会最多,人口流入也是最多的。首先是广东增量最高,10年间大增2170万人,成人口迁徙的最大赢家,目前广东人口已达1.26亿,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全国2020年比2019年增长1172万人,广东一个省就增加了1080万人,基本上贡献了全国人口增长的90%以上。远远跑赢其他省市,一骑绝尘。之前广东到2030年的目标是达到1.25亿人口,但这一人口目标提前十年就完成了。广东人口流入的速度确实是让人瞠目。
除了广东外,浙江、江苏,十年分别新增1014万、608万,山东增加573万,福建也增加了464万人。北京和上海作为直辖市,人口增量也不错,分别又228万、185万。
中部和东北地区,受东部地区人口吸虹影响,人口减少最为明显。山西、内蒙古都在减少,湖南、湖北、江西作为劳动力人口输出大省,十年间人口增加都只有几十万。
东三省是最严重的,十年人口减少了1097万。黑龙江减的最多,占645万,按照省里公布的常住人口统计,2020年比2019年减少了565.5万,很恐怖的数据。
而西部地区以前是人口外流大省,但最近十年随着西部的崛起,人口有回流的迹象,广西、四川、重庆、贵州、新疆,十年间人口都增长了三四百万。陕西也增加了两百多万,西安最近两年是拼了命的抢人。
未来,人口聚集的效应还会越来越集中,人口往经济发达的城市流入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未来区域非均衡增长趋势明显是时候应该全面放开计划生育了,不过即时放开也别期望太大改变。
04
城市内卷化加剧,
城镇化率64%,谨防地产泡沫危机
既然,目前人口呈现增长缓慢趋势,而房地产长期发展要看人口,那人口数据对房地产有什么深远影响呢?
首先肯定的是,
整体人口增速下滑后,城市必然内卷化更加严重。
在以前人口红利还比较大时,人口的流动和现在的差异不大。
一线城市虹吸所有地方的人口;
二线三线虹吸四五线、县城、农村的人口;四五线虹吸县城和村里的人口;
县城虹吸农村里面的人口。
这么多年来,中国就是靠人口红利一直维持上面的平衡,即便一二三线城市不断虹吸地方的人口,但农村和县城和四五线城市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大体的平衡并没有被破坏。
也是由于人口红利,很多开发商深入四五线城市开拓市场,碧桂园甚至重仓四五线城市。
当时由于大量农民进城买房,加上棚改货币化,那些布局四五线城市的房企都赚的盆满钵满。
从成交量便可看出来,2017和2018年,三四线城市的新房成交比强于一线,但是2019年后,随着棚改退潮,三四线进入新一轮调整期,一线城市明显超过了三四线,三四线有点后劲不足的迹象。
可是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后,上面的平衡逐渐被破坏,农村的出生率也不如从前,人口外流现象严重。
其次,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后半场,应该谨防房地产泡沫危机。
据七普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
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
目前城镇化率64%,而十四五期间也许能达到70%,可以预见后面空间不大了,房地产泡沫也就危险了。
05
要促进教育和科技进步,
控制房价,别让高房价逼走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