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
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将大数据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思维和方式、优化社会治理环节和过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促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要将人民需求作为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推动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达到更优质、更关注细节和更加人性化的治理效果。
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智能化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有助于促进社会治理决策科学化和治理方式精细化。
变革传统社会治理方式。
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需要创造性运用大数据搭建共建的治理平台、整合共治的治理资源、确保共享的治理成果,利用大数据及时、全面掌握社会治理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变革原有自上而下的矛盾化解机制,逐步建立上下互动、主体多元的矛盾化解机制;
实现从关注宏观数据向关注微观数据转变,促进社会治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科学精细转变。
实现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
与传统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大数据强调了预测、预警、决策、智能四要素,因此社会治理主体能够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选择正确的治理路径,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盲目性、无序性等问题,推动实现社会治理效益最大化。
在大数据体系下,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社会治理主体转变的特征,在发挥政府作用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于大数据运行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推动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作为开展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数据资产运营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数据资源融合释放,形成优势互补、多元参与、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并运用大数据思维,深入挖掘大数据,推进共治共享,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看病难、食品安全等“现代病”的利器。
当前,数据资产运营的模式在解决社会治理的瓶颈问题过程中,呈现出新特色:南通市通过大数据技术发现经济犯罪的苗头,实现了更科学更高效的经侦决策,在打击经济犯罪的创新智慧发展之路上处于领先地位;丽江市依托多年来积累沉淀的雄厚旅游数据,利用大数据智能预警、科学预测和可以辅助决策的特点,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综合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苏州吴中区利用大数据创新政务服务管理体系,让办事不再“跑断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的转变……
不难看出,案例的聚焦点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高度契合,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认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并带动了群众参与,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
当然,各地区情况不同、特点不同、重心不同,为此,需要如九次方大数据等市场主体,遵循有的放矢、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新思维获知“用户”需求,与政府联手搭建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开发符合民众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信息化。
九次方大数据“三叉戟战略”深化数据星河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