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雪山,冰川边缘最初全是硬石头,像石墙一样,只长藻类。经年累月的寒冻、风化,石墙会变成大石头,继而变成小石头,当石头越来越小,最后会变成土壤。然后,土壤里开始积攒水分、矿物质,于是,有了植物,而且有了开花植物。
我们歌颂海拔4300米以上的流石滩,不是歌颂那里的高冷、酷、枯寂,是歌颂在生命看似消失的地带,每到六七月,便有数百种高山植物在一夜之间绚烂绽放,有的一年只绽放这么几天,有的一生只绽放这一次。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听到“流石滩”这个词,第一次看到流石滩上绽放的生命时,身心感到的震颤:像人物摄影师拍摄明星一样,在流石滩上的黄色岩梅、雪兔子、绿绒蒿面前,自然摄影师
彭建生
跪服在地,拍下她们一生中最好的时光。那刻骨铭心的瞬间,也是我生命里的高光时刻。
▲
第一次知道“流石滩”这个世界,就是从这几张照片开始的。摄影/彭建生
6.20-6.29
,和足迹遍布青藏高原的罗新妇博士,以及每年夏天都在流石滩上摸爬滚打的自然摄影师彭建生一起,在高原最绚烂的季节里,穿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穿过生物多样性无与伦比的滇西北和藏东南,去看白马雪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嘎隆拉岭和色季拉山的流石滩。数十种绿绒蒿,数百种其他高山植物,在这些高寒地带静静绽放。错过一次,也就错过了一生。
更多垂询:
18601900921(电话&微信);daisyhuang16@foxmail.com(邮件)
那些走过流石滩的人们,是如何对她发出生命的礼赞的呢?
最早进入白马雪山流石滩区域的英国植物学家金墩·沃德,面对一株绿绒蒿,在日记里深情的写下这段情书般的描述:
【一株绿绒蒿的标本有0.5米高,上面冠以29朵花和14个正在成熟的夹膜,下面有5朵花蕾---共48朵花。这种植物似乎整个夏季都在一枝接一枝默默无闻地将花朵打开---由于茎空根浅,它就像一株被扔在水里的日本空茎花。但是由于在种子成熟之前,夹膜就遭到一种小蛆的攻击而被残酷地毁坏了,所以能发芽的很少。那些幸存的种子直到11月或12月才抖落在坚硬、冰冷的岩石间。岩石像一块块墓碑立在那儿,目击了种子历经各方杀戮后,发芽的有多少?春天再次到来之前,腐烂的有多少?有多少长成幼苗后,仅仅成为某些在漫长的冬眠之后再度复苏的动物的食品?哎呀,深藏在雪封的大石间不受风寒侵袭的裂缝里,躲过所有这些危险之后幸存下来,到第二年夏天开花的,真是少之又少啊!】
▲
绿绒蒿的颜值经得起所有赞誉,但她养在深山,并不轻易示人,一个花友,如果看到一二种绿绒蒿已经足够幸运,但这次旅途,我们会见到一二十种!算是绿绒蒿的求花之旅里,最奢靡的旅途了。摄影/彭建生
自称距离流石滩最远的植物学者
天冬
,很多时候只能在遥远的北京想念流石滩:
【爬过一次高山流石滩,就会一直惦记,还想去第二次、第三次……亲自到过那个地方,哪怕只经历过一次,就能明白其中的美妙,不仅仅是植物种类不同,而是在更狂野的环境里,自己变得渺小脆弱,不得不敬畏自然。但渺小脆弱如我,能够把那么遥远之地的漂亮野花的照片拍回来,会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家门口就有流石滩的摄影师彭建生幸运多了,他常常自豪、得意地说,“我只带大家去只有我知道的流石滩。”长年累月在流石滩上摸爬滚打,他收获了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流石滩分布在林线之上、雪线之下,远远望去,就是一片荒凉的石海,但这里有一个神秘的美丽世界,绿绒蒿属、紫堇属、菊科、雪莲属植物,在流石滩上尽情绽放。很多人问我,常年在高山流石滩上,植物那么低矮,必须匍匐在地才能看到,这对我看世界的视角有影响吗?我想说,在大江大河的怀抱里面,人的心胸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像高山流石滩上的植物一样。】
▲
虽然都是流石滩,但流石滩之间,有时差异之大,像来自不同星球。相同的是,当夏天来临,每个流石滩里都藏着一条隐秘的花卉带,而且视野所及的每个场景,都恍如置身电影片场。它们是罗新妇和彭建生的私家花园。摄影/彭建生
彭建生喜欢流石滩,尤其喜欢流石滩上的塔黄,并以塔黄自比他所属的康巴男人,“如果有一种植物可以代表康巴男人,我一定选塔黄,它高大、伟岸,又充满温柔与智慧。一生都在风霜雨雪中傲立,开花结实后在流石滩上将自己天葬,然后进入下一次轮回!”这是流石滩地带最高大的植物,堪称巨人,这一次,我们也许会见到传说中三米高的塔黄。
▲
图中的塔黄已然十分高大,但还不到两米,
传说中三米高的巨人塔黄,在色季拉山附近,如果足够幸运,会在这次旅途中邂逅,敬请期待。摄影/彭建生
而整个青春年华都付诸流石滩上,写下《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种子植物》,并被花友封为
“流石滩滩主”的徐波
,是这么表白流石滩上的植物的:
【绿绒蒿被称为“绿神”,是青藏高原颜值最高的植物,她的颜色最多样,你能想到的颜色它都有:醉人的喜马拉雅罂粟蓝、纯洁无暇的白色、黄色、蓝紫色,有的甚至接近紫黑色,以及你说不来的颜色。
日本的吉田外司夫先生是全世界绿绒蒿研究的权威,他在日本成立了一个绿绒蒿协会,连续20年,每年带日本绿绒蒿爱好者在不丹和中国看绿绒蒿。和他一起来的队伍里,不乏七八十岁的长者,为了能一睹绿绒蒿芳容,经常爬到海拔4700多米的高山之巅!绿绒蒿的狂热粉丝!
但绿绒蒿有刺,很傲娇,第一次采绿绒蒿标本时,手套都被扎透了,那是一种十足的抗拒感!而且花瓣娇嫩,一碰就掉,很难伺候,也难以引种驯化。然而人就是这样,越是被拒绝,想要接近的愿望越强烈。
全世界一共七十多种绿绒蒿,我到现在才收集到四十多种,算是国内记录绿绒蒿最多的爱好者了,但还有三十种没有见过,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新的绿绒蒿发表,再加上她们的不同颜色和不同的花瓣、植株形状等各种多变因素结合,就有了上百种可能,以及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与不同人同行,又有上千种可能,这个空间是无限的。
我也研究流石滩上的垫状植物,比起绿绒蒿,她们颜值不高,花色也素,花期短,叶子还有点扎人,但它们长成一坨,可以保温、保水,能很好的适应高山冰缘带极端的寒旱环境,成为高山冰缘带的优势植物,同时,这一坨可以为其它植物提供庇护:垫状植物周围都是石头,当其它植物的种子在空中飞舞,如果落在石头上,胚内养料耗尽就会死掉,但如果幸运地落到一坨垫状植物里,垫状的结构就像一个安逸的苗床,能够护理其它植物的幼苗,因此,垫状植物能丰富高山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多了,昆虫就多,鸟兽也会多起来。按照惯有思维,那么残酷的环境,自己活命都很困难,竞争又激烈,别的植物进入冰缘带,一定会增加对有限资源的竞争,垫状植物反而像护士一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滋养其它生命,何等伟大啊!
对我来说,每年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那是整个高原最灿烂、最能展现高原活力的季节,高山植物都在这时开放,她们在最短的时间里,绽放出最灿烂的生命。在那么残酷的环境下,花期就那么一两个星期,很多植物甚至一辈子只开一次花,错过一次,有可能要等很多年,甚至等一辈子,这和人生太像了,升学、婚姻、家庭、事业,很多时候只有一次机会,一次错过,也就永恒错过了。】
▲
六月中旬开始,在短短一个月内,所有植物都展开自己的高光时刻,她们一起造就了高原上最绚烂的季节。摄影/彭建生
还有人并非专业植物学者,但旅居滇西北多年,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里,发现了另一个天地,比如
乔阳
:
【白马雪山的普金浪吧,你们看到的是流石滩,当地人看到的是牧场——雾浓顶村的牧场就在这里。普金浪吧有一种植物,华丽龙胆,她是从普金浪吧的湖边逐渐往下开放的,只要她们开到一处,就说明这里的气温已经降到一定程度,牧场就要往下搬一段。等到华丽龙胆再往下开,他们就继续往下搬……牧民是以华丽龙胆的开放来作为搬迁牧场的自然提示的。
那些高山植物,你们看到的是科学属性,牧民看到的是其他。雾浓顶的村民酿青稞酒时,会到山上采不同的花作酒曲。村民说,以龙胆花为酒曲,这种青稞酒喝完之后烦恼就“不有”了,你会哭,但你是笑着哭的。以雪茶为酒曲,这种青稞酒喝完之后,人容易发脾气,“像牛一样”,会出去打架。
他们语言中有很多诗意,植物的名字里也有各种浪漫。比如偏花报春和锡金报春,德钦藏话叫“da-wa-mei-duo”,形容它们像一支迎面而来的骑兵队伍,或者像迎亲队伍一样,很热闹,一下就过来了,因为这种花一下开很多,而且偏花的样子像飘动的旗帜。
比如雪山小报春,当地话的意思是,“看到就会流眼泪的花”,不是因为伤心,是因为看到这种花,就知道春天要来了,等了那么久,漫长的冬季终于结束了。
比如“桃儿七”,有通用的拉丁文名字,但在德钦藏话里,桃儿七叫“na-ma-lu-lu”,意思是像新娘一样漂亮的、小小的花朵。
我会跟本地朋友讲,它叫“桃儿七”,和叫“na-ma-lu-lu”,是平等的。科学是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角度,但它不是唯一的,也不一定是第一的。】
▲
流石滩发育最为完好的白马雪山普金浪吧,也是德钦县雾浓顶村的高山牧场所在。图1的龙胆,正在湖岸的流石滩上怒放着,这正是放牧的好时节。摄影/彭建生
连续四年,在高原最灿烂、最能展现高原活力的季节,我们都如期来流石滩赴约。在前三年“三江并流区域”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藏东南区域。这两个区域在板块碰撞过程中形成的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经与东亚、古地中海、北温带等多种植物区系混合,并在漫长的山地隆升过程中再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植物区系。1909年金墩·沃德初次探访此地,历经多年调查研究,1927,他开创性地将这个区域定义为“中国-喜马拉雅植物区系”,这是一个全新的植物地理和植物区系概念。
1930年,金墩·沃德再次提出,“中国-喜马拉雅山结”是两大山系、三个植物区系和两个地理区的交汇点。其后,著名植物猎人J.F.Rock、G. Forrest、中国著名植物学者及采集家秦仁昌、俞德浚、王启无、冯国楣、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横断山队等先后到此地考察。中外学者在此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基础工作,一方面丰富了西藏和云南的植物区系,一方面为后面本区域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西藏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的编撰。
这两个区域不仅是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带,也是耐寒的杜鹃、龙胆、报春、绿绒蒿的发育中心和现代世界分布中心,是许多著名的植物模式产地,有众多特有属种,几乎是所有植物学家与高山花卉爱好者梦寐以求之地。
但不论你是植物学者,还是单纯热爱生命的平凡人,只要上了流石滩,就一定会为这里的生命感动,就像罗新妇和彭建生,两个大男人,年年上流石滩,还年年感动着。
▲
一会儿满目繁花,转眼就是冰河世界。前一秒还在忧郁的热带,瞬间进入原始森林。生物多样性各自都已然无与伦比的滇西北和藏东南,连接二者的通道,动植物之精彩,更使人眼花缭乱。摄影/彭建生
领队嘉宾
▲
罗新妇
:
植物学博士,足迹遍布青藏高原,多次深入三江并流区域,以及藏地无人区开展科考活动,发现新物种30余种,出版专著两部。目前拍摄记录绿绒蒿属花卉35中、紫堇属花卉40种、报春花属花卉40种、杜鹃花属花卉45中、雪莲花33种。曾参与中美加日韩等国际联合植物科考多次,参与自然类纪录片拍摄三部。
▲
彭建生
:彭老师是老朋友了,大家对他的摄影作品和生态观已然很熟悉,这一次,我们只在青藏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地图上,简单列出他为了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而走过的路,已然足够壮观。
行前阅读书单
《雪山之书》 郭净著
《雪山短歌》 马骅著
《王文采口述自传》 胡宗刚著
《纳帕海的鸟》 韩联宪著、彭建生摄影
《喜马拉雅植物大图鉴》吉田外司夫著
《横断山区高山冰缘带种子植物》徐波著
《云南植物采集史略》 包士英、毛品一、苑淑秀著
《青藏高原野花大图鉴》 牛洋、王辰、彭建生编著
《雅鲁藏布的眼睛:大峡谷生物多样性观测手册》 西藏户外协会编著
《横断山“三江并流”腹地野生观赏植物》 潘发生著、彭建生摄影
电影《碧罗雪山》 刘杰导演
电影《茶马古道-德拉姆》 田壮壮导演
【流石滩巡礼】
费用:
17800元/人
(单间需补房差2800元,如需发票,需另收5个税点的费用)
时间:
6.20-6.29
招募人数:8人成团,上限22人
费用包含:全程豪华越野车(新款大切诺基或丰田4000-4500越野车,每3人一辆)、行程所列住宿标间、餐费、景点门票、旅游意外保险、摄影指导、植物专家、小食品、无限量矿泉水、氧气。
费用不含:往返机票、驾驶员小费、个人消费等。
支付方式
户名:重庆浪游之歌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重庆较场口支行
账号:3100-0215-0902-4730-619
补充说明
1.成功支付全款17800元即为报名成功。
2.汇款成功后,请将汇款底单用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发送给联系人:18601900921(电话&微信);daisyhuang16@foxmail.com(邮件)。
3.即日起开始报名,报名时间截至6月10日18:00。活动前15天取消行程,退还全部费用;活动前14天至10天期间取消行程,退还50%;活动前10天内取消行程,不退费用;活动期间如因自身原因提前结束行程,不退费用。
具体行程:
Day1 6月20日 周四 各地飞往香格里拉
欢迎晚宴
下榻:希尔顿花园酒店
Day2 6月21日 周五 香格里拉-德钦飞来寺
早餐后前往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
重点观赏:中甸刺玫(全世界花瓣最大的野生蔷薇)、金铁锁、景天点地梅、中甸绿绒蒿(香格里拉特有)、匍茎百合、西藏杓兰、云南杓兰、黄花杓兰等。
在奔子栏午餐后,翻越白马雪山,
进入普金浪吧,重点观赏:锡金报春、紫花雪山报春、线叶丛菔、囊距紫堇、暗绿紫堇、灰岩紫堇、全缘叶绿绒蒿、总状绿绒蒿、美丽绿绒蒿、宽叶绿绒蒿、长叶绿绒蒿、总状绿绒蒿、横断山绿绒蒿、轮叶绿绒蒿、大花红景天、拟耧斗菜羽裂雪兔子、水母雪兔子等。
傍晚时抵达雾浓顶,赏梅里雪山晚霞。
下榻:雪龙梅里逸居精品酒店
Day3 6月22日 周六 德钦飞来寺-碧罗雪山-贡山
早起赏梅里雪山日照金山,早餐后沿澜沧江而下,从江边的永支村翻越碧罗雪山的孔雀山垭口到怒江的帮当乡一线,也是当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实地核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线路。
我们沿着该线路考察:澜沧黄杉(极小种群)、西藏红豆杉、云南大百合、多斑豹子花、云南豹子花、紫背杜鹃、樱花杜鹃、突尖杜鹃(世界上叶子最大的杜鹃)、平卧怒江杜鹃、粉红滇藏杜鹃、黄花滇藏杜鹃、火红杜鹃、弯柱杜鹃、岩须、杉叶杜、硫磺绿绒蒿(花海)、滇西绿绒蒿、长柱独花报春、高山捕虫堇、西南手参等。
傍晚时抵达贡山县城。
下榻:贡山三江明珠酒店
Day4 6月23日 周日 贡山-独龙江垭口-贡山-丙中洛-察瓦龙
早餐后前往独龙江垭口
重点考察贡山绿绒蒿、碧江绿绒蒿、豹子花,
返回贡山午餐。
下午抵达丙中洛,观赏怒江第一湾和重丁教堂。之后前往察瓦龙,
在石门关赏悬挂在江边的茶马古道、第四季冰期孑遗物种桫椤、贡山特有的珍稀植物贡山棕榈、四川百合、叠峭石斛、梨果仙人掌等。
傍晚时抵达察瓦龙乡。
下榻:商务酒店
Day5 6月24日 周一 察瓦龙-骑马拉-金拉-折拉-察隅
早上从察瓦龙溯怒江而上,藏东南的高山峡谷里,大面积的仙人掌群落仿佛置身南美荒野。随后转入让舍曲谷地到梦扎村,赏木孔雪山。再翻越4603米的齐马拉山口,
在目若村简单午餐后,连续翻越三座伯舒拉岭4500米的大山,途中高山流石滩与高寒草甸是观赏野生花卉最理想的家园:黄花杓兰、宽口杓兰(花海)、西藏鼠尾草、总状绿绒蒿、滇西绿绒蒿、卷叶贝母、罗氏马先蒿、丽江紫菀、肉瓣虎耳草、总状绿绒蒿、藏波罗花以及众多的杜鹃属植物。
傍晚时抵达察隅。
下榻:甘巅酒店
Day6 6月25日 周二 察隅-然乌湖-波密
早上从察隅出发,溯秀丽的桑曲河而上,沿途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渐向温带高山松林带过度。
在河谷地带可以拍摄到卓巴百合、怒江豹子花、匍茎百合,很快海拔上升到4500米以上的德姆拉,这是喜马拉雅与念青唐古拉两个全世界最大的山脉交汇所在,也是1970年代中科院青藏队采集标本的地方。在这里可以拍摄到横断山雪莲、岩须(本尊)、长毛岩须,大面积的滇西北点地梅、圆叶点地梅、长柱独花报春、展瓣紫晶报春、山丽报春、葶菊、大花红景天、喜马拉雅岩梅、尖被百合、小百合、黄花小百合、西藏杓兰、总状绿绒蒿等,并寻找罕见的德姆拉绢蝶。
在德姆拉山,可以观赏藏东南著名的岗日嘎布、德尔恩玛、若拉雪山景观以及日隆巴冰川。下到半山腰,可赏然乌湖全景,6月下旬,然乌湖岸瑞香狼毒地毯般的展开,一直绵延到冰川脚下。卡萨藏族村的油菜花盛开,牛羊遍野、雪峰连绵,一派阳春白雪!
过然乌湖、顺帕隆藏布而下,进入藏东南雅鲁藏布江流域,这里是中国森林最完美的区域,山顶是喜马拉雅与念青唐古拉山连绵不断的雪峰,雪线以下是完美的寒温带暗针叶林,巨大的冰川直接插入到林海,黑白相间犹如十指相扣,摄人心魄。途中可以观赏到选美排名第一的米堆冰川,喜马拉雅隆起的证据盔甲山。
傍晚时抵达波密。
下榻:波密悠游道木屋
Day7-8 6月26-27日 周三、四 连续两天在嘎隆拉徒步观花
嘎隆拉山是波密通往墨脱的屏障(现在隧道贯穿以后,不需要再翻越嘎隆拉垭口),
这里是喜马拉雅东南部植物最富集的区域,没有之一。这里有紫背杜鹃(红色)、弯月杜鹃(黄色)、弯柱杜鹃(暗红)编织的杜鹃花海;乳黄报春、中甸灯台报春、察日脆、蒴报春,漫山遍野任性开放。这两天可以观赏到美丽绿绒蒿、硫磺绿绒蒿、贡山蓟、苞叶雪莲、岩须、杉叶杜匍匐、长果报春、叶萼龙胆、胡黄连、西藏独花报春、米林凤仙等。
而这一切的背景,是巨大的雪山群与悬冰川,无论物种还是景观,都是全世界无语伦比的绝妙胜地。
我们将连续两天从波密驱车40公里抵达嘎隆拉隧道口,然后沿废弃的老公路观赏奇花异草。视天气情况,第一天沿老公路扫花;第二天直接到山顶在嘎隆拉天池赏花。
下榻:波密悠游道木屋
Day9 6月28日 周五 波密-色季拉-林芝
一早从波密出发,在鲁朗用完午餐后,前往色季拉垭口观花。
这里可以观赏到接近三米高的塔黄,而考氏美丽绿绒蒿(又叫拟多刺绿绒蒿,这里的特有种)、普莱氏绿绒蒿、百利氏绿绒蒿、单叶绿绒蒿、硫磺绿绒蒿、滇西绿绒蒿。在一个山头云集了如此之多而且极其特殊的绿绒蒿种类,可见色季拉在观花界的重要地位。其他如大花韭、小百合、单头尼泊尔香青、条裂垂花报春、杂色报春、林芝报春、暗紫脆蒴报春等奇异花草竞相开放。
晚上抵达林芝。欢送晚宴。
下榻:林芝天宇藏秘主题酒店
Day10 6月29日 周六 送机
一生难忘的美好行程就此结束。
特别声明
1.本团为高山野生花卉科考摄影团,每天日程以各地物候、花期、道路等情况做合理调整,早出晚归,非观花爱好者慎重参加。
2.本线路在海拔3500-4800米之间活动,有严重高原反应、脑心血管以及呼吸道疾病者谢绝参加。参加本团旅行者视为听取了以上忠告,发生各类高山疾病后果组织方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但会为客人提供一切正确的处理方法,产生费用客人自理。客人因高山疾病或任何其他原因中途退团,不退还任何费用。
3.受当地自然地理、天气、政治等影响不能完成计划日程,组织方保留与客人协商后合理调整日程的权利,调整后的费用多退少补。
气温与着装
虽已是夏季,山顶最低温度还可能在5度左右,高原旅行仍需要着冬装,薄羽绒服, 内着秋衣秋裤,外套冲锋衣、抓绒。夏季还需要准备雨具,雨衣雨伞同时准备;
多备内衣,沿途没时间洗衣。遮阳帽、太阳镜,手套,防晒霜,保温水杯也需要准备。
特别强调鞋子,高山流石滩活动最好穿高邦登山鞋,可以准备一般旅游鞋在其他徒步地段使用。灌丛地带寻找植物,最好配上雪套防止刺刮。
摄影器材建议
植物拍摄建议最好佩带单反相机与100毫米微距镜头。
24-70;70-200,用来记录生境与活动。
超广角或鱼眼镜头可以帮助记录从前景到无限远的高山野生花卉。
卡片机其实拍植物非常方便而且在流石滩容易携带。
即日起开始报名,名额有限,报名从速!
文字:Daisy
摄影:彭建生等
地图: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