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独立鱼电影
电影从未如此有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幕穿越者  ·  时隔9年徐浩峰新片上映|周末看什么 ·  昨天  
银幕穿越者  ·  亚马逊旗下Prime ...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楚汉风华大剧院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独立鱼电影

消失17年的内娱天仙,突然又翻红了

独立鱼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4-09-15 22:00

正文

前段时间,全网都在骂一部片: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


因选角、剧情、服化道、置景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被痛批「毁经典」。



这也让87年剧版《红楼梦》又被反复重提。


人们怀念起陈晓旭版的林黛玉。


早年,她在大学演讲的视频也被重温。



如今,87版《红楼梦》的经典地位,以及陈晓旭对林黛玉一角的入境演绎,自是无需多言。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当年,陈晓旭其实也遭受着巨大的质疑。


而且,陈晓旭的人生,不止一个林妹妹可以完全概括。


今天,不妨拨开角色的面纱,试着重新走近她——


陈晓旭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影视改编至少已有20部。


提起它,无数人脑海中浮现的还是1987年剧版的影像。


其中,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尤其深入人心。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


活脱脱从书里走出来的女子。


从初入荣国府时的羞怯、矜重。



到与宝玉、宝钗的感情纠葛中,那股尖刻、率直之气。



再到惊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


愁绪满怀,红消香断



她将文学史上这一经典角色的聪颖早慧、多愁善感和清冷孤高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了无数人心中无可替代的林妹妹。


以至于后来的翻拍选角,都有意无意拿陈晓旭当模版。


陈晓旭离世后,无数网友签名反对重拍《红楼梦》


直到今天,很多人还在说,陈晓旭之后,再无林黛玉。



但很多人可能难以想象,当年这部剧开拍时,陈晓旭并非理想人选。


导演认为,她一来演技不出彩,二来外形不好看。


当时很多人挑剔陈晓旭鼻子高、三白眼、还有点龅牙。



相比之下,同时作为林黛玉候选人的张静林(后来是晴雯扮演者),演技、外形都更被看好。



导演最后还是选择陈晓旭,主要是看中了她的才女气质。


陈晓旭和林黛玉很像,说话细声细语,身形瘦弱,思虑很多。


她自小喜爱并熟读《红楼梦》,尤爱林黛玉一角,也受其影响喜爱写诗


导演曾突击考她「书中妙玉的判词是什么」,她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就能脱口而出。


当时其他演员都面试了好几个角色,只有她坚持只演林黛玉。


她说,「如果演其他角色,观众会认为林黛玉演了其他角色。」


足以看出她对林黛玉的喜爱。



剧播出后,当时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声。


受到质疑最多的,当属陈晓旭。


很多红学研究者批评,演员演得过于直白、小家子气,未能把握角色的内在深度,夸大了林黛玉尖酸刻薄的一面,对其纯洁率真、聪明灵秀的一面表现不够,丧失了这个人物所具有的强烈美感。



当年,这部剧获得飞天「特殊奖」,不是因为评委会看好这部剧。


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这部剧没拍出原著的韵味,但看在剧组辛苦了5年,需要鼓励一下,就给了个安慰奖


获奖的演员,也只有饰演王熙凤的邓婕。



当时外界的苛刻,也是因为有珠玉在前。


欧阳奋强在《1987,我们的红楼梦》一书中提到,那时人们已经接受了越剧电影版的《红楼梦》(1962年)


王文娟演的林黛玉已经深得人心,著名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更是无人不晓


作家王安忆,也对比过王文娟版和87版的区别,认为王文娟饰演的林黛玉更有大家闺秀的气派,性子乖张,一举一动却是持重。


可见,陈晓旭的林黛玉,在当时并不被看好。




如今,87版《红楼梦》的口碑彻底翻身。


一来,是因为电视剧对于8090后的影响极其深远。


相比之下,更早的戏曲电影现在已经很少再提,新一代年轻人也鲜少去碰触这类题材。


豆瓣上两部作品条目,虽然评分都很高,但标记人数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二来,也是因为后续翻拍的水准断崖下跌,没有一个能打的。


长大后的8090后回过头来看,87版怎么拍得那么好。


而陈晓旭,更是被一步步捧上神坛


「林黛玉再世」「天选林黛玉」等各种浮夸的标签,都成了她的标配



陈晓旭本人,除了气质性情外,后来的经历和命运走向也确实与林有几分相似。


她后来学佛,看破凡尘,选择剃度出家,又在42岁时英年早逝。


她的墓碑为两块石头,墓前立着一尊林黛玉的白玉雕像。



但,就像追思会上,演员邓婕所说的。


「她不是林黛玉,她就是陈晓旭。」


林黛玉终究只是一个角色,无法定义陈晓旭全部的人生。


实际上,陈晓旭的很多亲友都表示,生活中的她活泼开朗、爱闹爱笑。


从小学杂技学芭蕾,在京剧团做过报幕员,绝不只有文弱的一面。



人们将她与林黛玉划上等号,不仅因为内娱再也没能拍出合格的、与之靠近的《红楼梦》版本,也因为她本人没再有过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陈晓旭曾说,《红楼梦》替她打开一扇窗的同时,也替她关上了一个门。


她也曾期望出演更多的角色,在演艺道路上走得更远一些。


但因为这一角色入戏太深,她后来演什么都像林黛玉。


除了拍完《红》后紧接着的一部《家春秋》,之后整整三年时间,没有人找她拍过戏。



她选择另谋出路,做过文艺兵,也尝试过出国。


但因经济拮据,在北京难以为继26岁的她最终选择下海经商,在广告业深耕


1996年,陈晓旭创建一家广告公司,并担任董事长。


千禧年初,她已身家过亿,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最具风采女性广告人等称号


著名的五粮液广告语「其外而绝无奢华,慧其中而内涵悠远——名门之秀五粮春就出自陈晓旭之手。


这哪里是林黛玉,妥妥一个女霸总。



之后她开始学佛。


用她的话说,是物质生活充裕后,精神世界开始空虚、茫然。


赚了很多钱却体会不到快乐,她就在家烧香供佛,在佛经中寻求答案。


再后来,她体检查出了乳腺癌二期


其实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医治的。


但却因一时的执念,不愿意破坏身体的完整性,选择用中医保守治疗,最终耽误了病情。


很多人由此赞叹她真有古人之气,我却只觉得可惜。



后来她选择剃度出家,皈依佛门,一开始被传是看破了红尘。


但也有很多人指出她是误入迷信,生出其他执念,才耽误了生命。


出家后的陈晓旭,投身于佛教事业,投资了一些佛学教育片,其中一些影像讲述了许多绝症患者信教后获得治愈的故事。


皈依的师父曾提到,陈晓旭留下上亿资产,遗愿是成立慈善基金会。


但她去世后,遗产下落不明,慈善基金也不了了之。



虽然个中细节无法确证。


但至少可以说,外界也因为《红楼梦》,将她的死浪漫化了。


她的死不似黛玉的宿命,不是对「质本洁来还洁去的诗意成全,本应是可以避免的。




陈晓旭的经历也让我想到。


影视圈其实存在不少和她一样的演员。


不仅在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中尽其所能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悟,为角色注入了灵魂。


他们的现实生活也与这些角色的命运产生了不可思议的交织与暗合。


像戏里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戏外同样以孤寂和悲剧的终章落幕的张国荣。



像贾宏声,《昨天》中以自传的方式演绎自己失意、困顿的人生。


现实也难逃同样的命运。



像永远的「小丑」希斯·莱杰。


他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疯狂、复杂的角色,尝试与世隔绝,深入暗夜。


但最终,他的真实生活也被角色的阴影所吞噬。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娱乐圈,这样的演员很少见了。


人们更多是在卖力地表演,而非让角色复活。


而说回《红楼梦》,人们如此怀念陈晓旭版的林黛玉。


不仅因往日情怀,更多是出于对这种真正能吃透角色的表演艺术者的怀念。


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能与角色共舞的演员。


现在很多能诠释厚重角色的公认的表演艺术家,大都是有经验的、年长的老戏骨。


年轻演员读不懂角色的情况,在今天的内娱倒是愈发寻常。


像《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中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将林黛玉定义为「离经叛道、特立独行」。


像出演《第一炉香》的马思纯,用假语录去理解张爱玲。



反观陈晓旭。


时隔多年后再提林黛玉,还能穿透她多愁善感的外表,解读她内在的灵性与悲悯,以及她命运中深藏的宗教、哲学思想。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在大众眼里,陈晓旭和林黛玉的形象已融为一体,成为穿透时间的艺术符号,中国影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她本人都成了一段玄之又玄的传奇。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部剧完美无瑕,陈晓旭的表演无懈可击。


也不该急着为她树碑立传,使其成为阻挡后来者的天花板。


最近,鱼叔看到日本翻拍《水浒传》的消息,私心也还是期待内娱有更多这方面的尝试。


「毁经典」并不可怕,很多经典都在争议中诞生,经历时间的洗礼才成为珍宝。


更可怕的是经典被束之高阁,落满尘埃。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