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帮助资产证券化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首先,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可以快速有效地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底层资产以进行之后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其次,区块链技术为中介机构提供本地部署的全流程分析、管理、运算体系,增强中介机构承接资产证券化新业务及现有存续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管理能力。最后,区块链技术以服务商端口的形式在整个资产证券化链条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发行、定价、交易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职能。另外,区块链技术可以协助资产证券化向商业模式升级和进行多维度联动,提升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流动性,提升资本市场的活跃度,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二)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如果将所有的资产信息与现金流全部写入区块链,能够让资产证券化项目涉及的众多参与方看透底层资产,从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彼此之间的信任。基于此,还可以让主体信用评级和项目信用评级真正地实现分离。
(三)可以提高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效率,防范系统风险
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让每个节点都成为了中心。金融监管机构可以成为区块链的一个节点,掌握比以前作为单一中心时更多的数据,有效把握底层资产,真正实现穿透式监管。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正是肇始于次级房贷资产证券化的泛滥,如果运用区块链技术,监管部门就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上所有被有意隐藏起来的信息,避免重蹈覆辙。
对于参与资产证券化的机构而言,应用智能合约有助于对业务风险进行稳妥处置。智能合约可以通过编程来设置资产证券化的业务运行、违约处置、合约终止等环节,还可设定业务阈值。如设置时间条件和资金阈值,到期自行启动将归集的资金用于偿付投资,也可自动运行担保措施,由机器直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违约风险可得到有效化解。
(四)可以使一级市场中资产支持证券的分级、定价更精准,降低投资者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可以培育并活跃二级市场
区块链技术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中的应用存在巨大潜力,资产证券化的各个领域,包括证券化产品的设计与发行,证券交易、清算结算等各流程、各环节,都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被重新设计和简化,带来一系列潜在优势,包括提高效率、缩短处理时间、加大透明度、降低成本和确保安全。
在我国,资产证券化二级市场流动性不足制约了ABS的发展。大部分投资者都是将资产支持证券持有至到期,二级市场交投的寡淡造成流动性缺乏,反过来制约了一级市场的发展。证券化资产的信息不对称是证券化市场交易量不足的重要因素。区块链的发展有望解决这一问题,ABS持有人记录在区块链上,投资者可共享ABS的底层资产状况,这为ABS交易提供了一个透明、安全的交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