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从2012年起,每年超过30%的增长率,到19年规模将达到3800亿。内容、技术、资本正成为厂商教育市场抢夺的三大壁垒。壁垒建起困难,拆除起来却容易。只有用知识产权将壁垒保护起来,方能一统江湖。网络教育如何实现知识产权基本保护,且看下文。
自2012年起,我国互联网教育行业保持着每年30%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19年整体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3800亿大关。
2 发展趋势
2017年-2019年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将呈现以下趋势:
(1)回归以教育内容为主
互联网教育厂商如何更好吸引用户,提升用户留存,其基础仍在于回归教育的本质,提供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发展基石。
(2)技术不断创新,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教学应用场景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以及创新一路伴随技术进步。互联网教育发展之初,互联网教育服务商大多以视频,数字化的教学方式输出教学内容,然后再到虚拟教室的出现和使用,可以容纳成千上万人同时在线,把真实课堂所具有的功能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
3 开放合作,资本助力下互联网教育业内逐步融合
2016年,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投入程度有增无减。此等情况下,各方势力不断跑马圈地,传统教育机构加速布局进军线上,BAT等也强力布局互联网教育加入竞争,并凭借资源和流量优势,形成强大竞争壁垒。
互联网教育厂商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不言而喻,并且随着互联网教育市场纵深化发展,竞争程度会越演越烈。厂商只有建立足够的壁垒,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壁垒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内容和技术两个层面建立基石和动力,以此引入资本这一助力。
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发展的基石;技术是动力,预计以后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互联网教学的应用场景也将得以不断拓展创新,从而更好地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教学交互,这也将会对互联网教育厂商的教学模式设计、平台技术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上俩为基础,在资本的助力之下开始增强开放合作,行业内部逐步融合,最终一统江湖,实现大统。
市场壁垒的建立对于任何厂商来说都是相当困难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保护,被拆除却非常快,只有通过知识产权对已建立的壁垒进行保护,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壁垒。主要壁垒保护
方式如下:
1 内容保护
依据《著作权法》,保护内容包括:表达比较具体、细致,在表达上具有独创性的教学理念;表达比较具体、细致,或在设计上有明显的特点,在表达上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大纲;受厂商委托的授课视频、授课内容(签订合同时要有约定);有独创性,构成作品的汇编题库;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软件;讲课PPT、练习题等;厂商开发的软件著作权等。
2 技术保护
《专利法》可以提供保护,如下:网络教育主要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涉及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以及实时信息交互传递、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具体创造性的VR技术、软件与VR硬件设备配合实现的虚拟教学功能、VR设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都可以申请专利。
3 商标保护
商标是厂商区别其他的标识,如不进行保护容易被抢注,甚至被乱用导致商誉受损。
《商标法》可以提供保护,如下:
一般来说,与网络教育厂商相关的核心类别主要有:第41类(教育、出版、视频制作等相关服务)、第38、42类(网站相关服务)、第16类(印刷出版物)。此外,应根据业务需要选择相关类别,比如第9类(音像设备)等五大类,建议先将这5类全注册下来。
针对如火如荼的网络教育市场,作者非常手欠的对某著名投资人徐小平先生旗下真格基金投资的18家教育企业进行了简单统计发现,只有8家能够有意识搞了一下商标注册,只有1家在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著作权(版权)登记都有动作。不知道这些厂商失去发展的信心还是怎样?下一阶段,想要继续获得徐先生的投资,请尽快把建立起来的壁垒用知识
产权保护起来吧。徐先生是很重视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前两天还给雷总支招解决小米品牌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