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为《文物回家——1949年以来重要回流文物》
随着
32
件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的回归,越来越多的流失
海外的文物有望回家。下面盘点建国后回流的重要文物,
它们或是国家赎回,或是个人拍得,或是追索成功。
在《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上,展出的部分法国归还的秦国早期文物。摄影/曹志政-CFP
2015年7月20日,备受瞩目的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出自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春秋时期秦国金饰片正式移交甘肃省博物馆收藏。
这32件金饰片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由法国相关人士购买并捐给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
皿天全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盖通高21.5厘米。该器形体高大、富丽堂皇,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称“方罍之王”。供图 / CFP
2014年3月,纽约佳士得意图上拍皿天全方罍之器身。得知消息后,湖南省博物馆正式致函纽约佳士得,以所筹2000万美元价商购皿方罍事宜。2014年,皿方罍器身结束了近一个世纪海外漂泊,回到祖国,并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苏轼《功甫帖》(图片来源网络)
2013年9月,中国大陆藏家刘益谦斥资8229万美元(约合5037万元人民币)从纽约苏富比秋拍中拍得苏轼《功甫帖》。上海博物馆专家、苏富比及藏家刘益谦三方针对《功甫帖》的真伪发表意见,仍无定论。
龙门石窟古阳洞高树龛释尊佛头北魏(图片来源网络)
2005年,龙门石窟的5件佛首雕像由美籍华裔艺术家陈哲敬有偿捐献给国家。2004年,国家文物局在掌握相关线索后,指示所属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鉴定陈哲敬购买的佛雕像。其中5件在严格履行专家论证程序并经龙门石窟研究院确认无误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2005年我国完成了对这些珍贵文物的征集。
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在沪展出。(图片来源网络)
2003年,上海博物馆斥资450万美元从美国著名古董收藏家安思远处购回北宋祖刻最善本《淳化阁帖》。《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原有十卷,共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米芾《研山铭》(图片来源网络)
《研山铭》手卷流传有序,曾经入北宋、南宋宫廷。南宋理宗时被右承相贾似道收藏。递传到元代,被当时最负盛名的书画鉴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被日本有邻博物馆收藏。2002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公司由日本征集并请回《研山铭》书法原作,同年国家斥资2999万元以定向单人形式购回了《研山铭》。
《写生珍禽图》在北京保利博物馆“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画绘画展”中亮相。摄影/欧阳晓菲-CFP
2002年中国嘉德春季拍会上,宋徽宗《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人民币成交。《写生珍禽图》从海外回到北京后,嘉德公司立刻邀请了中国古代书画研究专家启功、傅熹年等共同考证,确认为是宋徽宗亲笔作品。
回归时间:2000-2013 年
回归途径:竞拍、捐赠
济南举行《圆明园特展》,神秘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虎、猴、猪“四大兽首”展出。摄影 / 赵晓明 -CFP
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自此流失海外。
2000年,圆明园虎首、牛首和猴首三件铜像分别亮相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会,最终被保利艺术博物馆竞购回国;此后,猪首铜像也从美国顺利回归,由何鸿燊花600万港元购得并捐赠保利博物馆。10年之后又有台湾藏家推出的马首,其咨询价已是当年猴首估价的10倍,成交价是当年三个兽首的两倍,高达6000万港币,亦由何鸿燊再次解囊捐赠回归。
2007年与2009年,苏富比与佳士得相继对圆明园鼠首与兔首进行了拍卖,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委员会对此提出了强烈反对,最终由法国的皮诺家族在2013年将该收藏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五代彩绘奉侍图浮雕1994年河北保定曲阳王处直墓出土河北博物院(图片来源网络)
2000年,当获悉在美国佳士得拍卖行将要上拍我国河北曲阳王处直墓被盗浮雕之后,国家文物局会同河北省文物局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大量的取证调查工作,从而通过外交手段和法律途径成功地将被盗文物追索回国。
上图团队在翁万戈家中,中间坐者为翁万戈。(图片摘自网络)
2000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拍卖会,上海图书馆与翁万戈先生达成协议,不通过拍卖,以协商转让的方式将这批珍本入藏上海图书馆。
1995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回流文物宋周必大刻《文苑英华》以 143万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古籍善本拍卖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