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享茂亲友:怀疑团伙盘踞世纪佳缘作案 呼吁提供线索
9月11日下午消息,最早曝光WePhone开发者苏享茂事件的DevLink发布消息称,收到了来自苏享茂亲友的声明,公开了部分新的线索,并呼吁社会各界尽可能提供线索,以利于尽早破案。
声明中称,该女在和苏结婚之前至少结过两次婚(未必领证),每次婚姻维持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女方所提供的工作单位证实,没有此人。初步判断为一长期盘踞于佳缘的团伙作案。家属请求网友提供相关线索。
以下为声明全文:
声明
目前,我们又掌握了一些新情况
1. 该女在和苏结婚之前至少结过两次婚(未必领证),每次婚姻维持时间不超过三个月。
2. 有网友反应该女通过佳缘和她约会,当天就要他买车。被他拒绝。
3. 婚姻存续期间,苏从未见过女方任何闺蜜,同事,朋友。
4. 女方所提供的工作单位证实,没有此人。
5. 交往期间,有其他男性一起电话威胁苏。
初步判断为一长期盘踞于佳缘的团伙作案。家属请求网友提供相关线索,包括不限于
1. 女方及伙同人员的所有相关线索,包括同学,校友,老乡,同事等所有信息。
2. 其他和该团伙打过交道的人的信息。
3. 欢迎佳缘红娘和我们联系,提供线索,佳缘目前还未和我们有任何沟通。
联系方式,吕先生 17192098447
同时,我们转发苏享茂好友的悼文一篇,愿逝者安息,施害人早日得到惩处。
少年留给这个世界的背影
~~悼念我们的同学
沈浪(化名)
相信大家这几天,被那位逝去的开发者,给刷屏了。作为事件主人公的同学,我深感痛心和遗憾。在此我不评论谁是谁非,只回忆一些我们相处的片段。
18年前的1999年秋天,我们一起,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报到入学,风华正茂。第一次见面是在教室里,我坐在那里,他跑过来,向我问东西,大概问了足足有20分钟,我耐着性子听完,就说了一句,你是福建的吧?你说的什么?我一句都没有听懂,这就是我们的初次相识。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一晃便是十八年。
四年后的毕业,我们分开,各奔东西,我去工作,他去读研,一晃又是几年。再次印象深刻的相聚,是在美国。2009年的秋天。我知道他在纽约,恰好我也飞到纽约,便去找他。当时纽约,红叶正盛,唯美如火。我换乘了好几种交通工具,到了纽约的长岛,找到他所居住的位置。推开门,发现他住在一栋别墅的佣人房里,连一个窗户都没有。我问他,你怎么住在佣人房里,他笑笑,却觉得挺好,只是孤独,每天连火都不生,就买一些简单的外卖,然后每天就坐在那里,配合公司开发程序。他一直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购物,不旅游,只是醉心于他所热爱的程序开发。那时的他单纯的如同平静的湖水,不起微澜。
再次聚会,就在北京,和他一起聊起了他自己开发的wephone,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告诉我他的开发的非常成功,他一个人开发,做到了有3000万的用户,在苹果商店里排名同类第一,而且用户基本都是外国人,甚至超过了一做海外业务著名的猎豹移动的同类产品。我开始还不信,等到我打开才发现,真的非常好用,此时我才惊讶于他在开发方面的才华。他是一个生活极其简单的人,和他所开发的app一样,简洁,明了,不假修饰。正是他的简洁,单纯,专注和才华,造就了他在开发领域的成就。也是他此生最大的罩门。
北京越长越大,我们越离越远。当我们盘算着下一场同学会的时候,便传来了他离去的消息。于是,我们之中,少了一个,便再也凑不齐了。
我知道还有很多程序员漂在这个巨型的城市,透支青春,过着类似的质量很低的生活,唯愿你们在孤独的城市照顾好自己,不让故乡的亲人担心。
程序员之死当事人翟某欣舅舅身份确认:公安大学教师
12日下午,备受关注的“程序员自杀事件”中,女方翟某欣的舅舅刘克俭给北青报记者发来个人声明。
9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宣传部回应澎湃新闻称,确认在职教师刘克俭是程序员之死当事人“翟某欣”舅舅,确认刘克俭并未参与到此事当中,并称“很快刘克俭会有个人声明称‘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9月8日,有网帖称WePhone开发者苏享茂因被前妻翟某欣所逼,遭索要1000万元和房产赔偿,后自杀身亡。
根据苏享茂家属和同学方面发布的信息,在苏享茂跳楼自杀前几个小时,陆续收到女方多条辱骂威胁恐吓消息。其中一条截屏信息显示,翟某欣曾在朋友圈发文称其舅舅荣升高级警监职位。
现可查到刘克俭最近动态为:2016年4月7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网的一篇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遥感中心刘克俭一行到合肥研究院调研》的文章,文章中刘克俭的身份显示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遥感中心主任。
程序员苏享茂之死:没有这个翟欣欣,也会有下一个
作者:互联网圈内事
1
程序员苏享茂之死引起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在被前妻翟欣欣哄骗加勒索1300万后,他不堪其辱,竟然选择跳楼自杀。
在决定自杀之前,他写下了沉重的令人不忍卒读的长篇遗书,曝光了和前妻的一系列聊天截图,更是在自己开发的拥有三千万以上用户的手机APP上向世人宣告自己被害死,并曝光前妻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
这是以死相拼。
但是,拼尽一切的控诉背后却是这样悬殊的现实:苏享茂曾是北邮最优秀的程序员之一,也是一个小有成绩的创业者,而他的妻子
翟欣欣则
身份不明,满口谎言。
翟欣欣提供的大多数信息都是假的,包括工作单位、年龄、婚恋史等核心信息都是假的。
两者优劣立判,前者强于后者。后者的威胁则主要在以下无耻手段:带人骚扰死者、雇佣流氓律师恐吓死者、暗示自己有担任公安局高官的舅舅(基本是假)。
到底是怎么样的卑屈才能把
苏享茂
逼向死路呢,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有点荒诞的事。
电影《让子弹飞》中的一个情节:陈坤饰演胡万诬陷张默饰演的六子吃了两碗粉,六子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不惜剖腹自证。而苏享茂为了证明自己被妻子迫害,不惜跳楼自证。
难道真是千万的勒索害死了苏享茂?比他惨的人大有人在。真正害死他的是落差感,是用尽一切娶得翟欣欣,原以为可以过上幸福生活,但没料到自己完全看错了人,以致被骗得资金链断裂,感情事业都成了一个笑话。
羞愤交加下,还有什么极端事情做不出?
2
在这场悲剧中,世纪佳缘网是祸源。苏享茂和翟欣欣相识于世纪佳缘,而且是世纪佳缘的VIP会员。世纪佳缘网站也确认了。
这件事的性质和去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前不久发生的李文星事件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平台监管不力下演变成的悲剧性事件。
不过,魏则西和李文星只是相关平台的普通用户,但苏享茂是在世纪佳缘上花了上万甚至更多钱的VIP会员,苏享茂认识翟欣欣也是由世纪佳缘红娘专门撮合的,所以,两者又是不同的。
换言之,世纪佳缘提供苏享茂的信息理应是清白无误的。
翟欣欣的资料上写着未婚,但事实上女方之前有过婚史,而世纪佳缘网站没有一点披露,她的出生年月本来是86年11月,但却写成了87年1月。
爱情掺不了一点假,对于提供相应服务的世纪佳缘而言,这是原则性的错误。
事实上,世纪佳缘在这方面的管理无异于放纵。苏享茂的遭遇绝非个例,没有遇见这个翟欣欣,也会有另一个翟欣欣伺机等候。
今年3月份,新民网的一则报道显示:三名接受采访的世纪佳缘VIP用户被安排的相亲对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资料造假,比如照片造假、公司名字造假、学历造假,更多相亲对象对资料信息绝口不提,猫腻甚多。
用户的几万块钱服务就这样浪费在几个信息造假的相亲对象上,不得不让人怀疑,世纪佳缘是不是找托敷衍一番了事?
不仅仅是世纪佳缘,其他的比如珍爱网、百合网也都存在严重问题,关于受害者的一手资料、相关媒体的权威报道,在社交媒体和网页上俯首即是。
所以,在谈及互联网企业的原罪以及责任问题,以世纪佳缘网站为代表的婚恋网站难辞其咎。
3
目前,我们暂时无法把事件定性为婚骗事件,在不少分析中,都怀疑这件事有背后团伙操作,相信在翟欣欣被抓后,事情会水落石出。
当然,她的行为无可争议地指向婚骗,以下我们不妨来谈一下婚骗相关的一些现象:
很多人对婚骗极度不耻,一方面对骗子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对受害者的无知、轻信和愚蠢很是鄙夷,至少觉得自己一定不会上当。
这并非少数人的心理,几乎是全社会的普遍心理。
但,或许正因为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才导致婚骗如此猖獗,从2008年第一桩婚骗案宣判以来,9年间,婚骗现象非但没有减少,还愈演愈烈。线下的婚骗转移到线上婚骗,如今又成了婚骗O2O模式,创新一点没拉下。
而且,骗子想得比我们周到多了,
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香港这一名词特别容易出现在婚恋骗局中,骗子往往以香港居民自居进行行骗。
香港人在内地人的印象中往往代表高素质、多金,而骗子就利用了这一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内地香港相隔较远,受害者难以查证。
不少骗子还会编造这样的故事,由于不喜欢香港女生的浮夸,偏爱内地传统女生。由于受害者对香港人的爱情观不了解,因此往往愿意轻信。
或许,不在于受骗者有多愚蠢,只在于骗子有多高明。这次事件更无可争辩得说明了这点。
4
反观世纪佳缘等婚恋网站,作为从业者甚至也一定程度是“作恶者”的他们想必清楚这一点,作为服务提供者,他们理应做出对策,和提高要求。这才是一个有灵魂的企业的本职。
当然了,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身上往往有一个怪异的现象:用户对他们的漏洞、弊病一清二楚,互联网上都吵翻天了,但他们就是装成鸵鸟。
这次世纪佳缘的回应又证明了这一点:在一条生命面前,世纪佳缘一开始的回应是会配合警方调查,其后的回应是:女方无主观欺骗之意,女方资料有待核实,冷冰冰的回应正向着推卸责任的方向游移。
而世纪佳缘CEO吴琳光或许更高一筹:
作为一个曾经的技术男,在此事发生后,内心颇为沉重,一直以为只要科技和服务到位,资料真实可靠就行,没有想到,真正难测的,不是物化的外部信息,而是人心的复杂。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满足客户的物化条件的同时,还能满足其心理的健康祥和。
可是,在“
资料真实可靠”上,世纪佳缘真的乏善可陈。而且,官微还在说查证资料,吴琳光就强调资料可靠,并把责任归咎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人心,实在令人诧异。
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未来:
涂抹越多,或许越糟糕
。
曾经有一句流行语叫:打击盗版,人人有责。在婚骗如此肆虐的当下,平台难以依靠的情况下,我们或许是时候喊出:打击婚骗,人人有责。或许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更加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