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想装逼地说这么一句:
生活才是我的职业,赚钱只是我的业余爱好。
只可惜,K叔段位还远远不够,修行还任重道远啊!
上个月,周记群里有个同学,问我关于考MBA的事情,他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如下:
不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行业,但收入还不错一年200多万,希望再读书深造,寻求转行,我应该去考北京的,还是本地的,毕竟北京很难,本地要轻松的多。
内容大概如此,其他信息直接出于隐私就隐去了。
对了,最后他还加了一句:“
K,你很成功,一定有更好的思路!”
……
我回答:
“大哥,你真的比我成功多了!”
光是年收入这一条,我就被甩了几条街啊!
但,字里行间确实能感受到他的焦虑。
我也试着以一个年收入200万的年轻人的心态,换位思考,如果让我去干某一个非常讨厌的行业,我是不是也会如此焦虑?
我的答案是:……焦虑算个P,让我赚到1000万再说!
开个玩笑哈~
我给他的建议是:
1、想寻求转行业:可以边读书,边开阔视野,有意识地在学校期间涉猎不同的领域。
工作之后再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变得更加功利。
注意,这里的功利可不是贬义词,当学生当惯了,很容易失去主动性,而工作几年之后,就会慢慢了解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二进宫之后,目的性会更强,此为“漂亮的功利”。
2、在北京和本地做选择,我推荐北京,或者上海、深圳……总之,跳出自己的小城市,这个太重要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总觉得对于高考选择来说,一个城市并没有那么重要。
就像我,在北京本科四年,连香山都没去过,总是宅在学校里。
但后来读硕士的时候,很多同学都是外地考过来的,成绩分数都很高,但是在很多问题的思考上,大家似乎真的有差别。
当然这个差别没有优劣,只是一个人的思考总会带着一座城市的印迹。
汇报一下近期的情况吧:
1、10月下旬,要博士中期考试,看了复习材料清单,我在群里和同学们说,我估计这次是“药丸”。
同学们鼓励我:“没事的,K哥,我们都还没看呢!”
谢谢你们的鼓励,上次我考刚及格,你们考了快满分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2、9月计划再做一次语音分享,内容主题是关于
求职
,作为一个当年走了狗屎运,拿了10个offer的人,准备把几年前的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卖,重新感受一把当“学长,师兄”的感觉。
3、有读者说,K叔,你现在广告怎么这么多!
天地良心啊!我已经很克制了,一周一次的“广告生活”,对于一个30岁男人,真的算多么?
就允许我给孩子赚点尿不湿的钱呗,好不好嘛?~
多说一句,我已经推了好几个黑五类的广告了,估计已经上了黑五类广告商的黑名单了,哦耶~
好啦,今天就到这儿,我得继续加班了。
上班效率低,只能加班搞了,鄙视自己!
晚安。
完
我是K叔
有书共读签约作者、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
85后/二胎爸爸/会计在读博士/500强央企/减肥达人/马拉松跑者
三年陪孩子读了300本书/半年10个500强offer/2个月考博/1个月瘦了2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