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极圈
南极圈,深入面向全互联网的投资创业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第二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大吉! ·  昨天  
创伙伴  ·  第三款免费红包封面:大吉大利! ·  昨天  
创伙伴  ·  他,又一个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年轻人! ·  2 天前  
创伙伴  ·  第一款免费红包封面:蛇年行大运! ·  4 天前  
创伙伴  ·  深圳棉被大王,一年入账30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极圈

腾讯悄悄“变形”

南极圈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2-06-17 18:00

正文


今年5月底,一封薪酬回顾邮件在腾讯内网引发巨大讨论,有人将其解读为待遇的缩减。6月9日,腾讯再发人才评估体系新细则,全面调整绩效考核、职级晋升等内容,不止一位员工感受到了腾讯调整是“动真格的”。与此同时,为了顺应降本增效的大趋势,腾讯的确也在悄悄裁员了。


撰文/ 《财经天下》周刊作者 何畅 赵子坤

编辑/ 董雨晴

来源/ AI财经社(aicjnews)



薪酬回顾,即把员工能力和贡献放在整个市场中比较,从而决定是否为员工加薪。最近几年腾讯的薪酬回顾,已经被部分员工视为普涨。此外,它也可能由调动或降级触发,一般在次月生效。


今年腾讯的薪酬回顾由原本的6月推迟至7月进行。5月31日晚间的一封全员邮件表明,腾讯不再单独针对晋升做出薪酬调整,邮件引发了内部员工的讨论。有人将其解读为,腾讯在涨薪这件事上更谨慎了。


还有一种声音推测,这与腾讯正在进行的人员与成本优化有关。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除了全员的人才评估体系进行优化升级,腾讯的确在进行裁员。截至目前,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下简称CSIG)、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以下简称PCG)均有涉及。有员工反馈称,“腾讯的调整将会是多轮次、常态化的,持续一年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多位来自PCG的员工认为,这封邮件对部分人的冲击较大,“本来PCG也处在变化中,这么一来大家有点紧张。”


对于更多的腾讯员工来说,改变则是慢慢发生的,但这些调整已经说明,降本增效的大势不可逆,腾讯也已经进入了新时期。



调整仍在继续


最近一段时间,有腾讯员工隐约感到,公司似 乎是在从各个方面缩减成本:之前食堂打包有人“拖家带口”一口气打包20个饭盒,现在规定每人只能带一份(实为2022年新规);曾经食堂的早餐面条上铺满新鲜菜叶和炸得金黄的鸡蛋,现在“看起来清汤寡水的”;之前餐巾纸是保洁人员一沓沓发到工位上,现在得自己去拿。

不到两周后,一封邮件又掀起新的波澜。5月31日,腾讯发布通知,2022年年度薪酬回顾将在7月份启动,并对员工晋升薪酬规则进行调整,其中包括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薪酬调整。一些腾讯员工将其解读为:“升职也有可能不涨薪。”不过,腾讯已经在邮件中有所解释,“这个调整并不意味着晋升跟薪酬没有关系,也并没有把相应的资源取消,而是为了让管理者在年度做薪酬回顾时有更完整的视角。”


另有接近腾讯HR的员工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晋级取消调薪”是一种误读,今年只在晋级调薪形式上有所调整:不再单独针对职级晋升做即时的薪酬调整,而是集中整合到年度回顾的激励资源包里。


6月9日,腾讯再度下发内部邮件,公布新的人才评估体系细则,就绩效考核、职级晋升、薪酬规则变化进行全面调整。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晋升从半年一次变成了一年一次;五星(1-5 星)评价体系简化为Outstanding(突出)、Good(良好)与Underperform(欠佳)三档;权力下放,9-11级基层员工晋升权交由所在部门决定。


看上去似有为员工“减负”之意。

“在鹅多年,很少见员工有这么多讨论。”有PCG员工表示,有人直接表达,裁员可以理解,但不必在组织上下此“狠手”。

消息一出,公司内部分成了多派。正准备答辩的员工认为自己PPT做了“白费功夫”,还有员工认为不必接受答辩拷问了是件好事,不少人感慨“变化不小”。

多位腾讯员工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以往的大厂裁员潮中,腾讯员工心态算是“最稳的”。但现在,内部的气氛似乎变了。


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在PCG开启优化前,CSIG事业群已在今年3月开启首轮优化,其各业务线裁员比例不尽相同,有GM(总经理级别)手下数百人的团队,裁员比例接近15%。HR给出了两种方案:“N+1”赔偿,两个月缓冲期;“N+3”赔偿,立即离职。

“被裁的员工也有拿四星、五星的,现在的裁员思路就是这个业务不需要了,没必要存在了,那就砍掉。”接近CSIG的人士任海城感慨。

裁员是悄无声息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这个月又开始拉会了。”任海城说。还有人在续签期到来时未进行续签,悄然离职。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腾讯不续签的情况此前很少见。

“其实不光是人员过剩要裁员,有些岗位和人员或许是不匹配的。”一位接近CSIG的员工透露,有的核心岗位其实还在招人,云业务即使不赚钱,依然是战略性产品。据其所知,裁员并不完全以薪资和职级进行分布,“要看你所在的团队是否负责重要产品,以及这个团队所在城市的管理成本”。


以CSIG瞄准教育领域的智慧产业2部为例,其收缩比例会更高。而在5月底,在线视频产品部就发布邮件通知,旗下内容产品、推荐算法、微视等都不再在杭州设立办公室。

多位腾讯员工称,优化是一个长期计划,“现在不过是开始,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任海城觉得,“个别部门已经有些卷起来了,还是希望能够创造价值吧。”



动刀员工与组织


2018年9月30日,腾讯启动了公司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提出既要扎根消费互联网,也要拥抱产业互联网,史称“930变革”。以此为起点,to B业务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内部员工已有共识:“腾讯要打的是一场硬仗。”


但另一种声音也始终在互联网上流传——“腾讯没有帅才”。换句话说,在产业互联网这场硬仗中,腾讯欠缺可以打胜仗的中层干部。


主张打开尺度的腾讯高管,决心讲一讲腾讯的核心问题。在一场总办会议中,腾讯CEO马化腾提到了年轻干部的数量,有人答称,“腾讯30岁以下的总监级干部还不到10个”,这引起了马化腾的重视。腾讯总裁刘炽平也补充说,“腾讯不可以把干部变成终身制”,要鼓励“能上能下”,把位置留给后起之秀,每年淘汰10%的管理干部。


那是腾讯在这一轮组织调整中危机意识最强的一次,也是腾讯开启组织人才评估体系调整的开端。随后,腾讯针对中高级管理骨干的薪酬机制进行了调整,“薪酬回顾”开始扩大至腾讯全员。


可以看出,动刀员工与组织,腾讯心意已决。


一位PCG内部员工认为,930大调整之后,尽管感觉到PCG一直在变化,但最近半年尤其明显。员工们感受到腾讯在“动真格的”。“这还是以前不会裁员、福利满满的腾讯吗?有点不认识了。”


在6月9日发布的最新内部邮件中,腾讯多次强调了要“鼓励长期主义,不急功近利;价值贡献论英雄、拿回报,不论资排辈”等字眼,有腾讯员工表示,这样的表述在腾讯内部不常出现,“可以看出来这次调整对腾讯的重要性。”另有员工统计,“价值创造”一词在内部信里出现了五次。


过去几年间,腾讯员工数量不断膨胀,但员工能创造的价值似乎正在变得稀薄。


细数腾讯的薪酬成本和员工数量便可发现,2020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腾讯从6.4万人迅速扩张至11.6万人,对应的薪酬成本也由151亿元飙升至292亿元,接近翻倍。要知道,该时期腾讯的营收增速也不过25%。


不止一位腾讯员工反馈,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腾讯确实面临人员冗余的情况,“人太多了,你会发现各方面效率都比较低”。


尤其是业务频频赛马的PCG和基于发展趋势进行大范围扩招的CSIG。


今年5月的“腾讯新闻地震”,原新闻负责人王诗沐被调任PCG社交平台与应用线,负责其带队孵化的幻核等创新业务,一些人将其解读为“能下”。“一直说干部‘能上能下’,但就没见几个人真正下来过。”据《财经天下》周刊了解,该消息发布得非常突然,即便是内部中层,变动消息也只比全员邮件早一点知道。

王诗沐所在的PCG是腾讯业务构成最为复杂的部门。2018年架构调整后,该部门分为长短视频、信息流和社交三类产品线,包括QQ、QQ空间、QQ浏览器、微视、腾讯视频、腾讯动漫、腾讯网、腾讯影业等腾讯几乎所有媒体内容服务。

王诗沐的口碑在内部颇具争议。经常能在脉脉上看到有员工抱怨他“骂人太难听”,以至于高层都有所耳闻。“高层一定是能知道底下人不满的。”有员工猜测,王诗沐的突然调任也说明了高层的决心。


实际上,最新的人才评估体系细则中就提到,腾讯在这轮优化升级中加强了对管理干部的责任要求,将管理要求纳入干部考核,监督权力使用,避免懒政,防止滥权,同时提出,“要及时调整和更换不合格的干部”。


《财经天下》周刊了解到,王诗沐是产品出身,曾被内部人士视为“不太懂内容”,甚至要将腾讯新闻对标B站,主攻一二线市场。但也有员工认为,腾讯新闻不只是这一位高管的问题,“组织架构一直变动非常频繁,中层经常调换,但并没有给业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有离职员工回忆。


另有员工认为,王诗沐也曾在内部做出过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对大厂汇报风的不满。有人周报写了上万字,被王诗沐直接骂了,“他觉得你们这都是干啥呢?搞这些。”


也有员工在一定程度上认可这次取消晋级答辩的制度。过去,晋级答辩在腾讯内部被员工视为“年度大考”,临场发挥和一张PPT的质量也许要胜过日常表现。更重要的是,答辩还要面临跨部门组成的评委,这些评委可能对部分专业业务不甚了解。从员工的角度看,这种变化可以减少答辩晋级压力,使得晋升结果公示保证公正透明,从而让员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



腾讯变了


在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流量红利日益枯竭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作别高速增长,大概已成为一种必然。


动刀组织似乎也是互联网企业们的共同选择。2021年,美团进行了新一轮内部人才激励优化调整,开始实行以“扁平职级,宽带薪酬”为原则的新职级与激励体系。阿里巴巴则在2021年12月,将实施了多年的中台战略改为多元化治理体系。同样是在2021年年底,字节跳动实施了拆分“大中台”与合并“小前台”的效率优化。


腾讯作为这轮变化大潮中最后转身的一个,其动作却仍旧超出了许多人的意料。


“腾讯原来在我们看就是实力最强的,但现在腾讯都已经这样了,大家要开始认清现实。”一位腾讯内部员工表示。


因为高福利、高待遇,鹅厂(腾讯代称)一度被视为大厂“养老基地”。就在去年11月,腾讯还推出员工“专属退休福利”,干满15年可选择“提前退休”,引来一众大厂员工羡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