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辛德勇自述
發佈本人學術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建  ·  亚冬会时刻 | 中国电建为冰雪之城添动力 ·  12 小时前  
MINISO名创优品  ·  【上新通知】迪士尼米奇“趣享生活”系列上市 ·  昨天  
玩物志  ·  《哪吒 2》影史最佳,奇迹还是必然? ·  3 天前  
刀法研究所  ·  阿里人士否认投资DeepSeek;斯凯奇20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辛德勇自述

統購統銷  驚人再現——布衣書局獨家專售《看葉閒語》

辛德勇自述  · 公众号  ·  · 2020-04-03 06:55

正文


拙著《看葉閒語》

初印 1,500 冊(1版1印)

已定全部由布衣書局獨家專售(這是浙大出版社定的,與敝人無關)

內含 胡同 大老闆獨家定製 300 毛邊本

將在疫情緩解後

敝人 親自部署

親自指揮

我自己來 親筆簽名

胡同大老闆說:

普通光邊本 42圓包郵 (這是一本的價錢,不是全部1200本的總價)



不過天這麼熱了

是不是附送糖葫蘆

我就不知道了


謝謝衆多讀者

請切記——

給胡老闆送錢

就是支持我!

德勇在這裏有禮啦!

(由於紐約肺炎的影響,書印得有點兒小毛病,請諒解。二印會改過來。不過收藏的意義,就是買這種初版初印有小毛病的。好在哪兒——和2印的不一樣啊!)


小書中文稿的花絮:


題周啓晉先生所藏《英翰剿捻奏稿》


這兩冊奏稿中還有一些很特別的內容。紹良先生一直將其珍藏書篋,可能衹是因爲這是其安徽老家的鄉邦文獻,但更有可能就是緣於這一部分特別的內容。特別在哪裏呢?它與先主席導演的一齣歷史大戲直接相關聯,實在好玩兒得很。也许,能讓你聯想到《水滸傳》,當然也可能是《金瓶梅》,還有可能是《論語》裏講的“有教無類”。不過現在還是不能過多劇透,因爲我想在日後暇時,寫一篇專稿,具體加以述說,和大家一塊兒,體味一下歷史到底有多好玩兒。



題桐城方氏批本《夢窗甲乙丙丁稿》

四、讀書人亡德則天下亡

讀書可以求學,讀書更能夠涵養性情,增重氣節。中國古代的讀書之“士”,爲人處世,之所以會很講究“節操”,在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書卷正氣充溢胸襟,使之不得不然。可是,古往今來,也頗有那麼一些人,並沒有在讀書過程中汲取有益的養分。好一點兒的,衹是給自己的臉上裝點“知識”的迷彩;差一些的,則兩眼發青,一味追名逐利而略不顧基本的職業操守,甚至寡廉鮮恥,背仁棄義,爲進身求榮而不擇一切手段。

衆所周知,方孝岳先生的兒子舒蕪,在其人生道路上就有那麼一段非常非常不光彩的經歷,即出賣自己的恩人胡風,牽連一大批人長期遭受深重的磨難;最難能可鄙的是,對自己的卑劣行徑,竟能堅持至死而略無悔意。

現在看到這本鈐有他印章的《夢窗甲乙丙丁稿》,不僅是他這位曾經的主人,難免讓我感到厭惡。更多的不快,是我很自然地由此及彼,聯想到民國三十八年九月三十日以後中國大陸上那一大批與他類似的文人學者。時至今日,此類鼠輩已經在文化界、學術界遍地涌動,氾濫成災。

在強大的高壓政治下,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以身相抗,矢志成仁,因爲蛋終究是撞不過石頭的,就是鴕鳥那麼大的蛋也不行。但不能積極地對反抗,頑強地對抗,並不等於就不能消極地抵禦,更不等於非去獻媚求榮乃至助紂爲虐不可。

現在很多過來人,一談到當年種種政治運動中禍國殃民的瘋狂舉止,往往都會說中國的社會就是這麼個樣子,沒辦法,不能不跟着做,好像誰都沒有一絲一毫責任的樣子。在我看來,至少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不能這樣說。

…………

於是,我們看到,卑鄙者變得愈加卑鄙,曲學阿上者愈加大行於世,不僅略無羞恥之心,反而洋洋自得。利之所向,使其喪失所有的人性而返歸作爲一種動物的本性。這倒也還算得上是法天道而任其自然,是牲口的正常行爲。

最爲怪異的是,還頗有那麼一些讀書人,不知是精神分裂,還是巧於化身,在講壇上,論著中,學問不好好地講,研究不純純地做,公然塗抹出一副江湖俠客的扮相,開口下筆,滿嘴滿篇都是救世濟民的大道理,整天閒扯什麼士大夫的氣節,甚至在無關緊要的世人面前頻頻做出與當政者不共戴天的表白,可實際行爲呢?爲了向上爬,爲了種種不斷疊加的“恩賜”,哪怕說說“領導大人(譬如校長之流)聖明,不過此事是否可以再考慮考慮如何如何”,這也絕對不會講,半個“不”字都不會有。下賤無恥到了這麼一個地步,真是令人無語。

古代士大夫爲人處世,是首先從小處實實在在地做起,即所謂先修身齊家,再治國平天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那樣空唱高調。這是因爲國與天下是由一個個具體的個人構成的,每一個人先努力做好自己,儘量先讓自己活得像個人樣,在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上多堅守一點做人的底線,國與天下自然就會變好;至少不會太過於渾濁,太過於黑暗。這當然會讓你失去很多利益,領不到賞賜的狗糧,但死不了人,日子也不會過不下去。


書廢序仍存

爲此,不得不現學現賣,努力邊學習、邊授課。由於天資愚鈍,我做事比較仔細,甚至過於叫真兒,認死理兒。在備課過程中,自然會對一些既有成說,或是不甚清楚的問題,思索一番,結果發現很多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於是,就陸續寫出一批方方面面的文章。例如,我寫《秦始皇禁祠明星事解》,是爲給本科生講天文曆法知識而備課學習的副產品;寫《北齊樂陵王暨王妃斛律氏墓志與百年太子命案本末》、《〈馬天祥造像記〉與北齊武平九年紀年》、《北齊〈大安樂寺碑〉與長生久視之命名習慣》等石刻文獻的研究文章,是緣於給本科生講碑刻學知識;寫《雒楊武庫鍾銘文辨僞》,是爲了向本科生更好地說明中國古代的紀年形式問題;出版《製造漢武帝》,其緣起,首先是爲了在“目錄學概論”課上向研究生清楚說明《通鑑》各個部分的史料價值;出版《中國印刷史研究》,緣於給研究生講授“版本學概論”過程中對相關基礎問題的反覆思索。

總之,是爲了更好地做好教學工作,不得已而爲之。儘管有極個別自視爲某一學科“大專家”的人,很看不慣我這一類旁涉於彼的研究,並公開撰文,對我厲聲訓斥,但我想,作爲一名大學教員,上課教書是自己最基本的本分,要想努力上好課,對學生負責,就不能不積極地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索,不管那些專家者流是不是看得慣(況且就其人“列舉”的具體問題而言,至少到目前爲止,我並沒有覺得自己的看法有什麼不妥),這樣的研究,我還是要繼續下去。


《古代交通與地理文獻研究》 再版後記

記得還是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做狗官的時候,有一次,老領導林甘泉先生,語重心長地指教我說:“你這兩年的工作,做得很好,推動歷史所的研究,更加扎實。但同時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歷史所人員所做的研究,越來越苛細,越來越缺乏對宏觀重大問題的關照,希望你能及時注意這一點,在這方面有所作爲。”我非常感激老領導、老前輩對我本人和歷史所工作的支持與關心,也非常贊成他對歷史研究所總體方向的把握。同時,也很坦誠地講述了我對這一問題的想法。

我認爲,一個好的歷史學者,要能夠解決、並且着力解決一些重大的歷史問題,至少像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這樣的國家級研究單位,其中要有相當一部分研究人員,不能永遠滿足於具體細瑣問題的研究。但是,在另一方面,我覺得學術的成長,要有個自然的過程,有一條合理的路徑,並不是怎麼做都能夠達到你所期望的目標。

如果從小處做起,從更具體的問題做起,更多關注歷史的細節,就會逐漸形成一個比較堅固的基礎。在此基礎上,一部分人,研究的境界和能力若是能夠有所提昇,就是實實在在的長進,就能夠切切實實地解決一些大問題,推動歷史學的研究取得重大進步。與此相反,若是一入門就兩眼緊盯所謂大問題,對於絕大多數普通學人來說,恐怕無異於擢髪昇天,就是揪破頭皮,也昇不上天去。

至於有許多、甚至絕大多數從小問題做起的學人,最後一直未能有所躍昇,那是他天分如此,而不是方法和路徑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高度各不相同,這是天注定的自然生理條件,無可奈何。所幸歷史學不是高能物理學,也不是哲學,做不了大學問,成不了大家,踏踏實實地研究的小問題,仍然會對學術有所貢獻,終究會比空洞地漫談所謂大問題更有價值。

況且從本質上講,我認爲歷史學是研究具體歷史事實的科學,大問題要研究,小問題也需要有人研究。所謂大問題,不過是牽涉面比較廣、同時對全局的影響也比較大而已,並不是它比別的問題更高貴。研究者和接受、消費、利用其研究成果的讀者,因個人關注點的不同,需要的不同,喜好的不同,問題的大與小,也是隨時可以轉化的,絕非一成不變。問題的關鍵,還是要能夠切實解決歷史問題,揭示歷史的真相。能夠做到這一點,就是好的研究,就是有價值的研究。具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