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多学科心脏团队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TAVR产品VitaFlow Liberty® Flex成功完成了一例重度症状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患者的手术。该手术是全球首次使用自膨胀瓣膜治疗此类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手术。手术过程中瓣膜表现出优越的性能,术后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手术背景与目的
患者为75岁男性,因胸闷、心慌、气喘等症状入院,诊断为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病等疾病。手术目的是通过TAVR手术植入瓣膜以改善心脏功能。
关键观点2: 手术过程与难点
手术过程中使用了VitaFlow Liberty® Flex瓣膜系统,该系统具有3D空间调弯功能,使瓣膜过弓、跨瓣更加顺畅安全。手术团队面临了患者高龄、高风险解剖结构等挑战,但最终凭借高超医技与默契配合,成功完成了手术。
关键观点3: 手术结果与意义
术后超声显示瓣膜位置良好,压差消失,未见瓣周漏及反流。该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在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为类似患者提供了更好的医疗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4: 专家介绍
文中介绍了陈绍良和张俊杰两位教授的专业背景、荣誉职务、研究成果等。他们是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多学科心脏团队的领军人物,对该手术的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正文
近日,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张俊杰教授领衔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应用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TAVR产品VitaFlow Liberty® Flex经导管主动脉瓣可回收可控弯输送系统(以下简称“VitaFlow Liberty® Flex”),成功为一例重度症状性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完成TAVR手术,这亦是自膨瓣装载在可控弯输送系统针对于单纯主动脉反流患者治疗的世界首次使用。术中该款瓣膜在输送系统过弓、过瓣口以及调同轴性方面均展现出优越性能,最终以跨瓣压差消失、无反流和瓣周漏的优异介入结果画上圆满句号!此次高难度TAVR手术的成功,既是团队多学科交叉、医工融合的又一阶段性成果,同时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在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75岁男性,因“胸闷心慌气喘2年余”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室增大,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窦部瘤样扩张,升主动脉增宽,LVEF 58%,心功能NYHA分级III级。入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脏瓣膜病 ,阵发性心房颤动,陈旧性脑梗死,慢性胃炎,帕金森病。
术前CT&策略制定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瓣叶无增厚、无钙化,瓣环均径25.9 mm,LVOT均径25.8 mm,STJ均径41.8 mm,AAO均径41.7 mm。
左右冠高度分别为19.5 mm和21.7 mm,冠脉风险低;二尖瓣幕帘长度较短,术中操作应注意避免影响二尖瓣;窦宽相对TAV30瓣膜可。患者临床、心超及CT结果符合SEASON AR研究入选标准,随机入选到TAVR治疗组,拟使用TAV30瓣膜零位释放,瓣环压缩比1.16。
右侧入路最窄处内径7.8 mm,左侧入路最窄处内径6.7 mm;右侧入路股动脉分叉高度可,迂曲程度高,建议右侧股动脉为主入路,22F大鞘;穿刺点附近有分叉血管,建议外科切开或避开穿刺;瓣环角度60°,大弯侧无明显钙化,升主动脉扩张。
手术过程
患者在导管室全麻下行TAVR手术,DSA和食道超声双重引导,通过右侧股动脉建立工作路径,经超硬导丝置入预装好的30mm VitaFlow Liberty® Flex。该款瓣膜系统创新性增加了3D空间调弯功能,独有的Capsule(胶囊)段内管调弯技术使瓣膜过弓、跨瓣更加顺畅安全,瓣膜释放过程保持同轴,最终一次释放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术后超声&DSA提示瓣膜位置良好,压差消失,未见瓣周漏及反流。术前超声&DSA显示重度主动脉瓣反流
控弯辅助过瓣,过瓣后同轴性能良好
瓣膜定位造影确认
调弯同轴释放,释放过程中保持同轴
瓣膜释放至2/3造影
瓣膜完全释放后造影
术后超声显示瓣膜启闭正常,未见瓣周漏和反流
结语
此例患者为陈绍良、张俊杰教授主导的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采用经导管自膨胀瓣膜治疗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多中心、随机对照SEASON-AR研究的手术组病人,该高危高龄患者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并已出现了症状及心功能恶化(NYHA III级),反流引起的左心室代偿导致左心室增大(LVESD 62mm)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随着反流进展将可能面临心室功能进一步恶化、循环崩溃、恶性心律失常等巨大风险;患者从术前CT评估结果看,患者瓣叶无增厚钙化、瓣环偏大(瓣环周长81.4 mm),同时合并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环角度偏大(60°)、二尖瓣幕帘长度偏短等高风险解剖结构,这对手术团队、人工瓣膜及输送系统提出了极大挑战,亦对TAVR术中操作和瓣膜释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张俊杰教授领衔的多学科心脏团队凭借高超医技与默契配合,同时亦得益于最新一代VitaFlow Liberty® Flex保留前代设计优势的基础上,在手术效率、安全性及易用性体验上的进一步提升,术中瓣膜轻松过弓跨瓣,同轴一次释放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充分验证了该款瓣膜用于包括单纯重度主动脉瓣反流在内的高难度TAVR的良好临床表现。作为全球唯一“真”同轴控弯自膨胀式TAV输送系统及全球唯一电动可回收TAV输送系统,VitaFlow Liberty® Flex目前已成功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将为国内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带来更优质的医疗解决方案,惠及更多医患群体。
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原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第一层次、江苏省突出医学成就奖、第一批江苏卫生领军人才、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南京市科技功臣、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政府参事等荣誉称号。担任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欧洲心脏学会(ESC)委员、亚太分叉病变俱乐部(APC)及CBS大会主席、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APSIC)理事,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血管临床研究学组组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担任《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杂志特约编委及中国区副主编、《European Heart Journal》中文版副主编,《Cardiology Discovery》副主编,《Catheterization Cardiolovascular Interventions》及《EuroIntervention》的特约编委等杂志的编委及多个SCI杂志审稿人。近年来获科技研究成果40余项,主持完成国内外多中心临床研究18项,取得医疗器械及新药研究等科技成果专利30余项;主编、副主编专著10部,参编20余部。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5.855。2014至2022年连续9年入选“医学”类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单篇论文最高被引用1000余次以上,为中国心血管专业论文被引最多篇次。主持完成《中国冠状动脉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指南》、参与制定《指南与共识》及《标准与规范》13项;双对吻挤压术(DK CRUSH术式)被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年会(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向全球推荐。研发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 denervation,PADN)被新版《2022 ESC/ERS 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为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方法。2020年荣登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学术影响力百强名单第二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亚洲心脏学会(AHS)结构性心脏病理事会首任主席、亚洲心脏杂志(AHJ)副主编、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构性心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委员 (FAPSIC)、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学会会员(FSCAI)、欧洲心脏病学会会员(FESC);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IF 391;其中1篇EHJ、2篇JACC,5篇JACC CI);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学技术二等奖等。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