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  ·  【新商业文化洞察】以春节营销为例,从烟火气到 ...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突发,董事长失联!暂无法兑付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这82款App,侵害个人信息权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财经

一季度GDP增长6.9%!为啥你的收入没增长?

新浪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17 18:44

正文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 牢你的 股票代码

回复给 我们 ,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A先生



1


概念:地产项目如何被计入GDP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GDP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1、周期为季度或年度,所以我国才有了每季度的GDP增长率和每年的GDP增长率;

2、必须是最终的产品或劳务,没完工的项目/达不到使用条件的产品/没结束的服务是不能统计在内的;

3、不仅包括产品还包括服务,衣服/鞋子/电脑/冰箱/汽车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产品计入GDP,律师咨询/出租车乘坐/教育培训/贷款中介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也被统计入GDP。


为便于理解,我们还是举个例子,就举大家最熟悉的房地产:


一个地产项目年度销售额100亿,是否就把这100亿直接统计入GDP呢?当然不是。因为这100亿里头含有钢铁/水泥/玻璃/建筑工人/甚至规划设计等生产成本,而这些生产成本已经作为最终的产品或劳务被统计入了GDP(在出厂的那一刻),再统计一次就重复了。


房地产创造的GDP是扣除这些生产本后的增量部分。 另外,完工的房子/达到入驻条件的房子产生的增量部分才被统计入GDP,未完工的房子是不能统计入GDP的(因为它不是最终产品)。


虽然房子还没盖好,但它使用的水泥/钢铁等原材料却是在出厂时就属于了最终产品,这部分原材会被统计入GDP,所以项目虽然没完工哪怕烂尾了,但仍然促进了GDP的增长——它消耗了钢铁/水泥等原材料,项目开工前的规划设计等服务也已完成了。


最终产品和劳务构成了GDP,还得有个前提条件——能被统计出来。有很多最终产品生产出来了,很多劳务也提供了,但却无法统计—— 没有发票的纯现金交易就是例子 ,可能合法(家庭保姆服务),也可能非法(色情/毒品/赌博)。


2


统计:性、毒品与意大利的GDP


GDP统计的产品和劳务是以交易/出售为目的的,所以妻子在家里看孩子或操持家务洗衣做饭,虽有劳务的支出但不以交易为目的,是不能统计入GDP的,但保姆服务就可以统计入GDP——保姆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换取收入为目的的。


可如果给保姆支付的是现金,它虽然创造了GDP但仍无法体现在GDP数值内,因为统计局统计不到了这笔交易啊。若保姆去税务局开了张发票,这笔交易就能被统计入GDP。


是的, 如果统计数字不作假的话,原则上一个国家或地区实际的GDP应该大于统计局公布的GDP——因为总有一些交易没有被统计。


为了真实反映GDP情况,已经有一些国家尝试着把灰色经济统计入GDP了。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自2014年9月起,就把贩毒、卖淫、走私等非法交易计入GDP统计数据——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产品或劳务,并以交易为目的也产生了实际交易,这样就会增加GDP的数额。


意大利政府“玩弄”数字游戏,不光是为了向百姓展示自己施政能力强、搞经济是一把好手,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欧盟监管要求及从欧盟获取好处。根据欧盟规定,成员国的年财政支出不得超过GDP的3%,否则会有经济处罚。


对于南欧这些喜欢晒太阳、不想工作只想吃福利的国民来说,就利用选票逼迫政府借债发福利——于是政府超支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讨好选民,又为了避免处罚,不得已就只好在统计上想办法了。另外的好处是,各国是根据自己的GDP总额来确定在欧盟的基金份额——份额高就能贷更多的款、紧急时刻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因为有这么多的好处,英国/奥地利/芬兰/爱沙尼亚/瑞典等欧盟国家也纷纷把性/毒品/走私交易等统计入GDP。当然这只能预估,是无法确切统计的,因为很难接触到交易的双方,欧盟还为这种灰色经济的统计提供了一些指引方法。


3


数值:一场车祸所能增加的GDP


知道了GDP所统计的内容,就引来了一个问题: GDP增长高就一定好吗?答案是不一定。


我们暂且不论GDP增长过快会造成资源供应失衡并引发通货膨胀,主要是被统计入GDP的产品或劳务不一定对社会/百姓真的有好处: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确实能提高GDP,但却破坏了青山绿水、污浊了新鲜空气,进而易导致当地居民患各类疾病——百姓得病就得打针吃药住院看医生,讽刺的是这却促进了GDP的增长,因为药是产品而住院/看病是消费服务啊。 难怪一个段子说:每出一次车祸就是对GDP增长做了一次贡献!


再比如,城市里的道路/桥梁/房屋每拆一次建一次就能为GDP增长做出两轮贡献——拆,贡献的是拆卸劳务;建,贡献的除了规划设计/法律咨询/融资中介等劳务外,还有更多水泥/钢铁等原材料产品。可这一拆一建除了增加GDP/二次返工劳民伤财外,对百姓生活/城市面貌/资金的合理运用有什么益处呢?它本可以一次提前设计规划建设好的啊!


因为GDP统计背后的诸多弊端,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绿色GDP/有质量的GDP,官员考核也不再唯GDP马首是瞻。


为了与世界通用的以GDP反映国民富裕程度的方法唱唱反调,上世纪80年代,喜马拉雅山脉脚下的小国不丹国王提出了另一套衡量国民满意度的指标—— 国家整体幸福指数 ,除了经济发展,还把环境保护、文化推广和良政涵盖进去,统计结果是不丹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注GDP增长的数值,更应关注增长表象下的内容——持续的、和谐的、绿色的、对人类有益的产品和劳务才是我们要的,不能唯GDP数值论英雄。


4


解惑:GDP涨你的收入不一定涨


粮食年年大丰收,工业产值年年创新高,GDP年年稳增长,可很多人的感觉却是收入没有跟着涨啊,于是,最直接的反映是这TM统计局的水分也太大了!


我相信统计数据会有些水分(通过前文也知道,数据只能大致反映GDP,但不会跟实际GDP绝对一致,因为很多产品和劳务统计不到啊),但数据基本是可信的——统计学毕竟是一本科学,也有交叉证伪证实的措施,趋势和方向性绝对没问题。


那为什么GDP涨了,可你的收入没涨呢?原因出在新增财富的分配上,是增量财富没有分配到你手里罢了。


GDP统计的是整体,所以就存在有的行业涨的快,有的行业涨的慢,甚至有的行业不仅不涨还在下跌,它并非均匀的增长。于是,在快速发展的行业里收入增长的就快了,在没落行业里只能被平均。


是的, 要想收入高于GDP涨幅就得在高速发展的行业里混 ——80年代的商贸物流业、90年代的工厂制造业、2000年代外贸行业、及2010年前后的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及今后的医疗/娱乐/休闲/养老等产业。


GDP增长不仅关系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还关系着百姓的就业。问题来了: GDP增长,就业一定会增长吗?答案同样是不一定。


我们再回到GDP的概念上来——它是产品和劳务的总值。目前的趋势是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越来越无人化、机器化和自动化——是的,用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可生产的产品却越来越多,产品多了GDP就增长了啊,可就业人口不仅不增长还在下降!


所以,更准确的说法是:依靠劳务和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才能更好的促进就业的增长,保就业增就业就得发展第三产业。



5


思考:GDP只是个统计参考指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