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民银研究
民生银行研究版块专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民银研究

【民银研究】2025年各地经济工作要点前瞻

民银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24 15:2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摘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日闭幕以来,各地陆续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和政策基调,部署落实明年工作与重点任务。从会议情况来看,有以下要点值得关注:

一是“超常规”“挑大梁”,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从各地政府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总基调来看,部分省份积极表态“超常规”、经济大省主动响应“挑大梁”责任担当、多省强调积极用好并落实中央政策。

二是“扩内需”“促消费”,部署落实具体细节。从各省政府对“扩内需”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关于促消费的措辞更加有指向性,多地强调将继续落实“两重”“两新”,“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同时,中西部省份多提及“争取”这一关键词。

三是“强产业”“促改革”,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从各省对“产业体系”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新质生产力”、“科技与产业融合”是各地方政府关注重点。此外,各省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聚焦就业、重点群体帮扶,并强调要“兜牢民生底线”。各省政府对城乡、区域、改革、开放、化险等领域也进行了部署安排。


文 丨 温彬 高洁 王静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日闭幕以来,各地陆续学习传达会议精神和政策基调,部署落实明年工作与重点任务。我们简要梳理各地会议情况,初步分析2025年各地经济工作要点。

一、 “超常规”“挑大梁”,积极响应中央政策
从各地政府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总基调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部分省份落实“超常规”。 江苏省、重庆市分别表态要“加力落实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以超常规举措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从两地经济数据看,确有“超常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江苏、重庆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为5.7%、6.0%,排名分别为全国第三、第五,仅次于体量较小的内蒙古、西藏、甘肃等西部省份,“超常规”基础稳固。
二是经济大省主动响应“挑大梁”责任担当。 目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均表示要扛起“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政治责任。从经济数据看,以上六省GDP常年稳居全国前六,2024年前三季度GDP总量占全国比重达45.1%,具备“挑大梁”经济基础。此外,北京市也提出“立足北京自身优势,自觉扛起挑大梁的责任”,积极发挥首都模范带动作用。
三是多省强调积极用好并落实中央政策。 从各省表态来看,积极争取、紧密对接国家政策已成共识。包括 浙江 “更好发挥政策引导保障支撑作用,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上海 “抓住机遇、用好政策,进一步做好重大项目申报和储备”, 山东 “扎实抓好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切实放大政策效应”, 天津 “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用足用好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 四川 “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精准对接、系统谋划”, 湖南 “积极争取、及时跟踪国家政策,深入研究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等,推动更多项目、资源、政策、资金和试点落户湖南,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
二、 扩内需”“促消费”,部署落实具体细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内需、产业、改革、开放、化险、城乡、区域、绿色和民生等九个方面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且将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重点工作的第一项,显示出明年经济工作将会向稳增长方面倾斜。整体看,各地政府聚焦重点工作,对“扩内需”、“促消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部署。
从各地政府对“扩内需”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 关于促消费的措辞更加有指向性, 河北、上海、江西、新疆等多个省份明确将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同时,各地根据自身资源禀赋提出多项具体举措,探索多元化消费场景。如北京“拓展消费新场景”,河北“拓展文化旅游、体育赛事、 假日休闲等多元化消费场景”,上海“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山西“挖掘我省独特文化资源,将无形的文化资产变成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产品服务”,吉林“真正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黑龙江“壮大冰雪经济、首发经济、平台经济”等。近日,文旅部发布12条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包括“冬奥之城·冰雪长城”“晋美冰雪·古建瑰宝”“相约北疆·乐享雪原”“欢乐冰雪·冬韵辽宁”“梦幻冰雪·‘吉’致世界”“大美龙江·运动冰雪”等,促进冰雪“冷资源”释放“热效应”,着力推动冰雪消费成为扩大内需重要增长点。
此外, 多地强调将继续落实“两重”“两新”。 如河北“加快推进我省‘两重’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山东“抓好‘两重’项目和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黑龙江“推动‘两重’‘两新’”,江西“谋划推进一批‘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城项目”,甘肃“加力落实国家‘两重’‘两新’政策”等。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是各地政府关注重点, 如河北“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广东“紧密对接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增量政策举措”,山东“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黑龙江“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等。
中西部省份多提及“争取”, 如河北“最大限度争取和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政府专项债”,甘肃“加大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实施力度”, 湖南“积极争取、及时跟踪国家政策”,内蒙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等。

三、 强产业“”促改革“,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从各地对“产业体系”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 “新质生产力”依然是各地政府关注重点。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吉林、黑龙江、重庆、陕西等多省均有所提及。
此外, 多地政府强调科技与产业融合, 如广东“聚力推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陕西“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互动和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安徽、山西、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多地政府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发展)”。

从各地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部署情况来看, “稳就业”是高频词, 如上海“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解决好群众宜居安居问题”,江苏“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实现就业增收”,吉林“突出就业优先,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重庆“扭住就业增收和安全稳定”,江西“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新疆“稳定扩大就业、提高群众收入”等。
重点群体帮扶是各地政府民生工作的焦点, 如北京“安排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天津“做好帮扶助困工作”,上海“促进重点群体就业,解决好群众宜居安居问题”,吉林“做好重点困难群体精准帮扶”,黑龙江“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湖北“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帮扶”等。
多地政府重点强调“兜牢民生底线”, 如江苏“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建立完善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山东“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集成‘三保’底线”,海南“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江西“加强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民生保障建设”,陕西“抓实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等。整体看,半数以上省份对民生保障进行了部署,相关措辞更加丰富,措施也更为具体。
针对其他工作,各地政府也立足自身实际进行了部署。 城乡与区域方面,京津冀地区强调“协同发展”,浙江、广东推动城乡融合工作落地。 如北京“纵深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天津“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落实好‘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河北“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内蒙古“发挥区位优势,深化与京津冀等地区务实合作”, 河南“推进郑州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等。浙江、广东等地则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浙江提出“以‘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广东提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城中村改造,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工作落地见效”。
改革与开放方面,多地政府提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如河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广东“稳步推进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改改革”,河南“持续抓好营商环境综合配套改革”,陕西“推动营商环境等领域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等。
化险方面,“稳楼市”与“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被各地政府重点提及, 如辽宁“稳住楼市”,黑龙江“推动房地产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打好‘保交房’攻坚战”,山西“推动一揽子房地产政策落地见效,持续促进市场止跌回稳”,河南“落实稳住楼市股市措施”,此外,天津、河北、上海等地均对社会大局安全稳定进行了强调。


【相关研究】
【民银研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十大关注点
【民银研究】2025年中国经济形势展望
【民银研究】2025年财政政策展望
【民银研究】区域经济月度报告—10月数据点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