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京大学
这里是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们为您带来最鲜活的南大资讯,邀您一同见证这所百年名校的厚重足印与前行目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的背后:开源模型的胜利与未来趋势 ·  昨天  
独角兽智库  ·  DeepSeek概念,前十名 ·  昨天  
创伙伴  ·  OpenAI坐不住,说明中国大模型路走通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京大学

央视《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扫码随时观看:国之大者,南京大学挺膺勇担当

南京大学  · 公众号  ·  · 2025-01-02 23:09

正文






《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

正在播放!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随时观看!

扫码即可进入央视频,随时观看央视《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旗帜高扬的“红色南大”

与家国同向、与时代同行

许党报国的精神底色历久弥坚

南京大学是学脉绵长的“厚重南大”

肇始三江、并溯二源

负笈万里报国归的光荣传统赓续百廿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大楼)


南京大学也是

风华正茂的“朝气南大”

团结奋斗、争先进位

坐言起行、应势而动

正成为南大人的青春誓言

南京大学更是

勇立潮头的“卓越南大”

攀登科技高峰、传承中华文脉

培养一流人才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是南京大学的校训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

是南大学子一百二十余年来

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担当


科学家李四光跨界谱曲《行路难》


1932年,李四光,这位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任南京大学代理校长。从1904年东渡日本,到1920年从英国学成归国,李四光跨越了整整十六载的留学之旅每一步都镌刻着他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心


(李四光旧照)


回忆李四光先生时,可能绝大多数人的印象还停留在他破除“中国贫油论”、发现和研究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等成果,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第一首现代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的曲谱,作者正是李四光

(中国第一首现代小提琴独奏曲《行路难》曲谱)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在巴黎和会上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这让当时暂居巴黎的李四光心生愤慨。他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光明未来的追寻诉诸笔端、寄情音符,谱成这首《行路难》,交付友人,并在1920年毅然归国。


(李四光在英国留学期间使用的小提琴)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四光化用李白《行路难》的诗意,用跳跃的音符,向世界表达了中国爱国知识分子心系祖国的信仰和上下求索的艰辛。

(李四光与家人合照)


在节目中,有一张特别的小纸条,这是李四光1971年去世后,家人在整理遗物时发现的遗言。纸条上写着: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四光心中所念,仍是国家之事;话中所嘱,皆为报国之责!


(李四光遗物中的小纸条)


剧透:《我的大学》还有更多超燃瞬间!


李四光的故事,感染着一代代南大人,无论何时,都要将“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作为毕生的自觉追求。五星红旗最初的设计者曾联松“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他们都是南京大学的光荣与骄傲,他们的传奇故事,也都将在本期节目中精彩呈现。


(五星红旗最初设计者曾联松旧照)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旧照)


彩蛋:南京大学“神奇课堂”




同时,还有一个彩蛋!我们可在地球上利用太阳光、植物和藻类将水和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和氢气等,然而在月球的极端环境中将如何实现呢?让我们去南大的月壤“神奇课堂”中寻找答案。



青春何以报国?挺膺勇担当!这是南京大学全体师生和校友给出的最响亮的回答。让我们跟随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的脚步走进这座学术的殿堂


《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