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子木特约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带着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迈出在中国市场新的一步。
可以预见当后人追忆历史时,一定会像对待改革开放初期深度外国考察一样,记录着这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国际性盛会。
对于经济风口期的中国来说,扩大进口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国际贸易平衡,更重要的在于推动深化改革、共享未来、消费升级、拉动内需等等。
如果改革开放初期的特点是引入外国资本的话,那么未来的改革开放的重点将是引入外国优质产品,因为这是实现深度改革的有效倒逼方式之一。
其实,这种倒逼性的改革发展模式,在中国城镇化道路上同样存在,而倒逼的模式便是特色小镇。审视特色小镇的成长之路,不禁要问中国特色小镇发起点为什么会在浙江、为什么会在长三角?这种模式优势又在哪?
从城市肌理看,过去四十年的城镇化发展之路,是靠核心城市的翻新扩建来实现的。
在这个过程中,北、上、广、深成为了世界性的超级城市。但超级城市的巨大“黑洞效应”,使经济整体结构出现了不均衡、不协调的新矛盾。
2015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城市群发展报告》,明确指出:继纽约、芝加哥、东京、伦敦、巴黎城市群之后,长三角已成功位列国际公认的世界六大城市群。
而未来的新型城镇化之路,将是以世界级城市群为体量的协调发展之路。从国外经验看,大城市集群必然会焕发小而美城市的无限可能。
自乌镇借助互联网大会狠狠赚足风头后, 2015年,浙江出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并指出要在全省建100个特色小镇,之后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纷纷制定发展规划。
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长三角各地为何不约而同纷纷搞起了“特色小镇”?
其实,地方政府搞经济搞发展,也跟公司企业搞生产经营一样,需要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战略,特色小镇建设在长三角遍地开花,偶然中仿佛有必然。
首先,战略引导层面上,国家的提法是“城镇化”而非“城市化”,这本身就指明了方向。2016年国务院还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这为江浙沪小镇的遍地开花提供土壤。
其次,瑞士达沃斯小镇、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等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的小镇成功案例,也为经济成熟的长三角区域发展小镇提供了重要经验参考。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倒逼旧有的发展模式。走在发展前沿的长三角地区,伴随着土地指标的不断收紧、用工荒的普遍蔓延、地方债务和融资平台的清理、全球贸易的大幅下滑等因素,传统依靠量的扩张方式已不可持续,资源大省也纷纷成为资源小省。
这些地区更注重的产业转型升级而不是传统意义土地开发,以此来看“特色小镇”确实有其独特优势。
那么特色小镇的发展重点是什么?未来又将会呈现怎么样的趋势?
关于特色小镇的观念,需要首先要注意的是小镇不是行政镇,也不是工业园区概念,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资源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性平台。
与开发区、园区的“大而全”相比,特色小镇讲究小而美,发展过程中以当地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或业态为基础,重视产业链上下游各要素的集聚,建设成制度、政策的“小气候”区域。
综合来看,特色小镇是以“产城游社”融合广泛推进,是大中城市郊区化、中小城市社区化、乡村产业化的过程,也是城市红利转向乡村的划时代拐点,更是城乡协调发展,消除二元结构的最佳城镇化之路。
就特色小镇进化的形态而言,可以大致分为四个迭代阶段。1.0阶段主要为一般景点;2.0阶段主题更加鲜明,3.0阶段具有持续经营的高颜值形象特征。当倒逼城镇化的小镇模式进阶到4.0阶段时,场景化的生活与国际化的配套就变得尤为重要。
1.0版本在于独特的旅游或业态资源,2.0与3.0是对原有资源的升华与提炼,更倾向于形而上的营销主义腔调。而4.0版本就不同了,这一阶段的小镇将于直接与生活相关,这一阶段的小镇才是真正意义的新兴城镇化。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精英不住纽约而住在小城,例如股神巴菲特工作与生活所在地是奥马哈小镇;美国第一大银行美国银行的总部是在夏洛特;沃尔玛总部在南部小城本顿维。究其原因,是美国 “城市群、大都市区”的高级发展形态,加之城乡同步协调的发展步调,逐步消除了原有的城乡二元机构体系,具备场景化的生活与国际化配套的小镇对此功不可没。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路,依然离不开“城市群、大都市区”以及“4.0版本的特色小镇”。对于置业者而言,如何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红利?笔者认为,第一是找到最具价值的大城市集群风口,在该城市群中去寻找具备场景化生活、国际化配套的4.0版小镇就可以了。
中国目前不断成型的世界级城市群共有三个,分别是上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以及京津冀城市群。
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是中国工业、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苏州则被誉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实力强大,南京、杭州的综合实力可以排在全国前列。
整个长三角无论是教育、医疗和商业水平都排在国内前列,外加2.39万亿美元经济总量,使其综合实力及影响力上更居于榜首位置。因此,将长三角作为选择城市群的第一出发点是不会错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除发展潜力外,长三角的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同样也是另外两个城市群无法比拟的。除了优异的自然风光外,在特色小镇的发源地浙江,还将迎来世界三大主题乐园之一的六旗公园的进驻,进驻方式依然是以主题小镇的业态呈现。
值得关注的是,由山水文园集团开发,作为浙江首个文旅PPP项目的浙江山水六旗主题小镇,不仅拥有六旗品牌中国区的第一个旗舰乐园,还拥有派拉蒙酒店及度假村、PVCP旅游度假村等众多世界级IP,整个小镇涵盖游乐、滨海度假、商业、医疗养生以及酒店等8大业态。
作为镇内唯一的住宅用地,融创·海逸长洲更是在山水主题小镇内,打造出了新型城镇化的靠海栖居地,也为我们构建出了一个4.0版小镇的优质生活样本。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原因就在于融创·海逸长洲所具有的的世界级的配套以及场景化的生活质感。
配套方面,融创·海逸长洲其最大配套就是山水主题小镇。首先,作为世界三大主题乐园之一的六旗乐园,其中国的第一个旗舰乐园将于2019年在山水主题小镇正式开放,加之项目自身容积率≤1.5、高达30%的绿地率,自然也就成就了融创·海逸长洲:乐园里的低密度住区的专属特征。
商业配套涵盖巴黎商业中心、香槟天地、168好邻居以及在建的滨海商业广场等等。让人惊喜的是,项目西侧还有2大公园,白洋河湿地公园及在建的梦湖公园,依托于山水主题小镇可以说居住的配套方面整体呈现国际化的优质特征。
生活场景方面,融创·海逸长洲整体占地约40.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6.05万平方米,建筑布局在实现合理紧凑、富有变化的同时,内部景观直接延伸到社区外部景观——3公里绵长海岸线,整体呈现出生态宜人的滨海质感生活。
值得关注的是内部全生命周期的生活场景化设置,社区有便于老人们茶余饭后纳凉小憩的园区凉亭休息区,有让孩子向往的水系游玩区,有爱运动人士可踢足球打羽毛球的可践踏草坪,有幽静的沿河步道。不仅如此,南偏东金角超过30度的采光设计以及13项智能化设施,更加凸显小镇生活的健康、舒适以及安全等特性。
很多人会怀疑,特色小镇模式是否还是卖土地建房子的老套路,但当我们站在世界的高度,去审视并借鉴打破“二元结构”的深度城镇化经验时,我们不难发现特色小镇的发展思维,其实是倒逼模式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而对于一心向往小镇生活的置业人士来说,选择浙江山水主题小镇内的融创海逸长洲,就等于选择了健康、舒适以及归心的生活质感,更等于选择了4.0版本的新型小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