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下班路上随手买花的人,会不禁想象她抱着那一两束花回到家中,进行裁剪装饰,搭一个简约的花瓶,轻轻地放在窗台,那定是很让人心生喜悦。
特别是在深圳这座“钢铁森林”中,我总觉得花是一个特别美妙的存在。它让我们看到深圳人的生活不只有房价、物价、KPI,让我发现,原来深圳人不只是务实。
那些繁华的、匆忙的、热闹的、拥挤的背后,还有温柔。
深圳人对花,有一种不经意间的执念。
看似每天匆匆忙忙,世界与你无关。实际上,每个人的手机里不知藏了多少张“花”图。各大主干道上的簕杜鹃、满大街的黄花风铃木、蛇口的木棉花、观澜河畔的凤凰木、人民公园的月季……还有乡野间的普通小花,都相当惹眼。
特别是每年三月,深圳人的爱花体制就藏不住,朋友圈、微博都沉浸在一片“花花世界”中。当然,如果你以为赏花是一种类似于“广场舞”的大妈专属活动,在脑海中极速勾勒出一个画面:春天来了,公园里“开”满了大妈。
那……你就out了。深圳人走过的“花路”有多精彩,出门逛逛就知道。
比如,一直刷爆深圳人朋友圈的“深圳最美停车场”。仙湖植物园大门左侧,6层立体紫色花海把递进似环绕,宛如一艘“花样邮轮”,美艳且壮观。
▲图源:深圳晚报
无独有偶,罗湖的莲塘村六巷,也因一棵簕杜鹃成为了深圳的“网红打卡地”。8层楼高、近26米,18年的攀爬生长,是深圳人叹为观止的“花瀑布”。
▲图源:网络
可能有人觉得,被生活刀刃不断摩擦的深圳人,没有赏花赏景的热情。其实相反,正因为深圳的满处花开,所以无论是不经意间的回眸,还是仪式感的打卡拍照,已然成为深圳人的一种乐趣。
深圳人赏花,也爱买花。
特别是每年的迎春花市,是深圳人过年必备的仪式感之一。对于本地人来说,没逛过爱国路的迎春花市,不足以谈年味。那种闹腾的气氛,是这座没有鞭炮的城市难得的烟火气。
至于养花,相信忙碌的深圳人和爱花之人“老舍”有同样的想法,没有工夫去研究和试验:“我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深圳是隐藏的“花城”。
深圳的花,是都市与自然相契合的果实。
早在2005年,深圳就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政府规章形式明确城市生态保护控制界限的城市:将一半的土地划给建设,留一半的空间归入自然。
在地理环境上,这座城市以天然的优势给予花草热情绽放的空间。尽管深圳没有雪花,但山岭间四季常春:2月底漫山遍野的车轮梅,最有格调的深山含笑,马峦山上不断繁殖的毛稔,因谐音不吉祥而不受待见的吊钟花……2000多种野花,是有别于“钢铁森林”急躁生硬的另一面。
▲摄于2021年3月梧桐山 by饼干
(小孩子用地上的花瓣串成花灯笼)
深圳本土作家南兆旭,就在城市山野里行走了10多年,踏遍深圳的山岭、田野、溪谷、海岸线、湖泊、老村和古道,写下了《深圳自然笔记》,他相信自然对人的疗愈力量,呼吁2000多万深圳人也要关心自己的家园。
当然,深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两种自然。
都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升华,是人们也主动地去营造和表达这份爱意。
比如,集传统文化、生态、科技、艺术于一身的花展,这种足不出城的方式,也给都市人增添了另一种接近自然的方式。
朋友Liu对此就深有体会,“莲花山有簕杜鹃花展,东湖公园有菊花展,深圳各类花展我都去了十几年,挺有意思的。”
四季流转花常在。对于Liu来说,
参加花展已经形成一种习惯,像赴宴一般。
与花展邂逅,是都市浪漫的打开方式。
深圳花展,可以称之为是一场从岭南传统到国际湾区、从科技、艺术到创意、文化的跨界交流。跨别两年,2021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又带着春天的祝福来了。
前几天,圳长也去仙湖植物园参观了这个花展。不得不说,相当惊艳丰富。
因为疫情,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自2019年举办首届后,暂停了一年。经过充足的准备,
今年的花展以“深深的爱”为主题,以寓意爱与祝福的月季为主题花,增设了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展场,也在福田、罗湖、南山人气商圈营造花艺景观。
展览总面积达到7.1万平方米,花展共有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35个参展机构和个人。其中,国内共有来自12个省份(29个城市)、3个直辖市、1个特别行政区的机构和个人参与。
38座展示花园,1000余种新优植物品种。逛上一天,意犹未尽。而此行,圳长比较感兴趣的当属8座“国际花园”和7座“城市花园”。
来自俄罗斯、英国、新西兰、南非、西班牙、菲律宾和立陶宛等7个国家的8位设计大师,构建了8个主题花园。
菲律宾设计师雷耶斯·何塞·诺埃尔设计的“梵高的梦中花园”,如梦似幻。花园以梵高画作《星月夜》和《麦田》为设计元素,白色的卵石和黄、蓝色玻璃铺就的小径,模拟了画中的云彩,很多熟悉的元素游客一眼就能识别。
西班牙设计师费尔南多·卡米诺设计的“格拉纳达印象花园”,对称和谐的布局,轻盈的拱门,围绕着水池跳动的水源。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西班牙的万般风情,就散落在花草造型里。
▲格拉纳达印象花园
以及呼应深港澳三个湾区城市连结的“浅湾闲聚”、趣味与优雅并存的“理想共鸣花园”、构建人性联系的“乌班图”、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传统农舍别墅种植风格相融合的“童年花园”、探索人类与自然古老关系的“千画之园”。
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就是一座打开大自然的“世界之窗”。从每个花园的布展中,从独特的异域风情中,我们看到的是国际视野下人与环境的关系。
▲浅湾闲聚
同样,由深圳、成都、珠海、广州、香港和东莞六座城市,分别呈现的“天壤云影”(深圳)、“爱的涟漪”(深圳)、“爱上一座城——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海上明珠,珠连一脉”(珠海)、“广深共济,锦绣千里”(广州)、“幸福花海”(香港)和“追梦者”(东莞),也呈现出每座城市的性格和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本次花展最大的亮点主题花——月季,有100多个品种将在花展中绽放。工作人员告诉圳长,这也是本次花展的最大挑战之一,要保证上百种月季同时开花,需要温度调控,技术性较强。
此为,大家还可以欣赏到优秀园林园艺企业打造的6座“禅意花园”和12座“创意花园”,全国著名高校“未来设计师”带来的“未来花园”。
深圳国际园林
花卉博览园作为本次花展的花艺大赛展区,也举办了花艺大赛、花艺作品展和花艺课堂等活动,让观众最直观感受到植物装置创意性及多样性的魅力。
▲乌班图
总体来说,体验感十分舒适,特别是日常辛苦“搬砖”后,赏花的确是一大休闲选择。最重要的是,仙湖植物园的疫情防控工作十分严谨,除了入园基本的体温检测和健康码出示,园区工作人员一直在提醒游客全程佩戴口罩,人流也相对疏散。
当然,这次花展也很注重线上游览,花展组委会开发了“
2021粤港澳大湾区深圳花展
”专用小程序。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十分精致细腻,沉浸式游览,线上直播,也满足了一部分游客足不出户的赏花需求。
无论是深圳人对花的“痴情”,还是这座城市对“花”的盛情接待,我们都能感受到繁沉的都市生活与自然并不相悖。
深圳花的生命力不仅蛰伏于山野和石缝里,也遍布在高楼耸立中。可以说,这些来自于大自然馈赠的小小生命,也在重新定义着我们的都市生活:以城为家,与花作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