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ASA)以推动技术创新、引导产业发展为宗旨;以面向市场、平等自愿、共同投入,联合研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以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新兴产业为目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后沙月光  ·  美乌黑幕:他俩是如何结下梁子的? ·  昨天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3 天前  
CHINADAILY  ·  跑鞋,是越贵越好吗? ·  3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梁东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

我国LED外延芯片环节市场概况

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  · 公众号  ·  · 2018-04-03 17:26

正文

导读

随着我国LED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LED外延芯片产业规模取得了显著增长。2006至2017年间,产值增长超过1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今天 1°姐将从规模、产品结构、竞争格局等多方面分析我国外延芯片环节的发展现状。


(一)产业规模


2017年,我国芯片环节产值达到232亿元,全年供需基本平衡,间或出现供不应求,其中产量较2016年增长20%~25%,而价格整体较上年增长了5%~7%。预计2020年我国LED上游产业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二)产品结构

我国LED上游外延芯片产品主要分为蓝绿芯片和红黄芯片,另外还有少量的紫外等其他芯片。


四元系红黄光主要应用于显示屏、消费电子、家电、信号灯、汽车及景观装饰等领域,由于四元系产品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应用市场也发展的比较成熟,近两年,随着LED显示屏快速崛起以及在农业禽类养殖中的应用,红黄光市场容量处于较快增长阶段。


GaN芯片则在显示及照明应用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除通用照明外,景观照明和显示市场对其推动明显,GaN芯片产量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整个芯片市场的占比也不断提升。


从芯片类型看目前我国国产芯片中GaN蓝绿芯片产量占比超过80%,而以InGaAlP基芯片为主的四元系芯片的产量占比约为15%,GaAs等其他基材的芯片占比仅为5%左右。此外,紫外、红外等也在近两年成为关注热点。


2017年我国芯片产品构成

数据来源: CSA Research


从应用结构来看,国内不少企业技术和产品性能正在快速提升。国内芯片企业的产品目前不仅大范围应用于室内中小功率照明,在室外大功率、背光、显示、汽车照明领域都已经开始占有一席之地,其中,三安、华灿、德豪等企业在积极向LED显示屏、汽车照明、紫外应用、农业照明等市场突破。


目前LED芯片产品在手机、景观装饰、显示屏、NB背光、Monitor背光等领域的应用已经成熟,市场空间增长趋缓。TV背光的渗透率2016年底渗透率已基本达到饱和,以后的增长空间将逐渐缩小,市场带动作用有限。


未来LED芯片产业的驱动力仍然主要来自于照明应用领域,目前通用照明应用市场已全面启动,带动了整个LED芯片产业进入下一轮的快速增长期,LED照明智能化、网络化推动、新型显示市场的加速爆发,成为新一轮LED行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三)MOCVD保有和分布状况


据CSA Research统计,截至2017年底,我国MOCVD设备保有数量超过1700台,2017年国内外延芯片月供给量超过1000万片(2寸计)。


从全球LED供应区域看,中国大陆目前已拥有全球最多的MOCVD机台,研究机构DIGITIMES的数据表明,到2017年,中国LED外延晶圆和芯片制造商的产能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随着产能的不断释放,中国厂商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未来供应量将超过日本和台湾地区。


从企业层面来看,MOCVD设备进一步向大企业集中,国内15%左右的企业装机数量超过50台,18%的企业装机数量在20-50台之间。据CSA Research数据,2017年上游前10大企业产能占比达到82%,特别是前三大企业2017年的扩产使得上游集中度显著提升。

2017年我国企业MOCVD保有量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 CSA Research

(四)竞争格局


大陆厂商迅猛赶上,美、日、韩收缩,台湾减产


从整体来看,随着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的企业在LED领域近两年均呈现收缩战略。日本与欧美的芯片生产量已经较少,主要由台湾和大陆地区代工,但技术上仍然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日本与欧美是外延芯片行业的传统强势地区,Nichia、Toyoda Gosei、Cree、Philips Lumileds和Osram等技术领先、资金雄厚的代表性厂商目前仍主导全球市场,引领行业技术的发展,但从产量规模上来看,已经低于大陆企业。


通过这两年的整合并购,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德豪润达等国内龙头企业规模迅速扩张。随着大陆 LED 芯片厂的技术提升及产能释放,其占全球 LED 芯片产值的比例由 2014 年的 36% ,提升至2016年的 43% 。中国大陆封装厂商采用国产芯片的比例不断提升,在价格上也颇具竞争力,未来中国大陆厂商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逐渐增加。


国内竞争格局成型,规模成为最重要竞争要素


行业洗牌,两极分化显著,外延芯片企业减少到20家内,竞争回归理性。过去几年,由于LED芯片行业新增大规模投资产能释放导致价格大幅下跌。 2013 年国内从事 LED 外延芯片生产的企业有 60 多家(拥有 MOCVD ),而截至 2017 年规模化生产的 LED 外延芯片企业不足 20 家,加上欧美企业纷纷退出,日韩收缩,台湾减产,行业竞争开始回归理性,市场供需关系正在改善,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供给局面。


规模成为竞争行业竞争关键要素。 未来上游芯片产能将进一步集中: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的业绩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合肥蓝光等企业紧随其后,加紧发展;华磊光电、苏州新纳晶、聚灿光电、澳洋顺昌正在寻求稳重求进。未来,国内芯片市场还将进一步集中到 5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