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之后,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好原料、好工艺、好品质,对于食饮之品最本真的这些要求,在科技与狠活的摧残下似乎变得那么难以企及。
好在,一直有一群人在坚持匠心做好物,这也是咱们厚朴好物一贯的产品准则。比如厚朴甄选的酱油,它的原料简单纯粹,工艺传承古法酿造,品质值得信赖,口感也不错。
评论里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说酱油不错,有的提到酱油味道自然,简单的拌菜无需再加诸多其他的调料就能吃出满足感。好品质的酱油,只需简单调味就能衬托出食物的美味,但是酱油背后酿造的过程并不简单。
咱们这款酱油配料十分简洁,酱油的鲜香味道 来自原料发酵的本味儿。查一下
配料表就知道,它的原料为非转基因大豆、小麦粉、食用盐和水,没有多余的添加剂和防腐剂。
所谓“产有地,采有时”,为确保成品的品质,原料的选择至关重要。这款酱油的原料产自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日照充足的黑龙江省。蛋白原料选用的大豆,是非转基因优质大豆,经过严格的种植收割过程。在选料时,人工挑选颗粒饱满的豆子,每一颗大豆都充满了营养和美味。淀粉原料选取的也是来自黑龙江的优质小麦粉。
现代工业化生产追求的是高产量低成本。俗话说有得必有失,在得到上述优点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失去了大自然的洗礼,也就是天然发酵过程慢慢呈现的味道。
关注“北京厚朴中医”公众号的小伙伴,应该都懂得“
知己贵生
”的含义。工业化的产品和手工匠心凝结的作品差别到底有多少,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理解。所谓的古法工艺,往往凝聚着满满的人力和时间的力量,好味道的秘诀也在于此。
首先,精选的豆子在清洗干净后,上锅蒸前,还要经过古井水常温浸泡。蒸豆的过程大家都能脑补出来,就是把古井水浸泡好的豆子倒入笼屉,利用蒸气,慢慢蒸熟。蒸熟后,豆子要在竹篾席上摊开晾凉,此时大豆通体晶莹,散发着绵绵豆香。
下一步,待黄豆完全冷却就可以开始制曲了,先后拌入曲粉、小麦粉,使曲粉充分接触黄豆,再给大豆包上一层小麦粉薄衣。之后便可将竹篾席放入曲房,发酵制曲。制曲需要长一点儿的时间,当酱醅结成翠绿的块儿,能用手轻松掰开,里面长出细细的霉菌丝的时候,酱油曲就成了。
曲成之后,搬到室外便可入缸发酵。缸内要先倒入食盐水打底,然后将酱油曲倒入陶制的发酵缸。再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发酵过程啦,我们叫做
日晒夜露
。
与工业酿造酱油不同,天然的阳光日照,可以适应不同温度的微生物菌群生长,日夜温差的不同,也可以让酱醪得到充足的呼吸。在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日月交替中,酱油就会将色、香、味渐渐呈现出来。
你猜猜大豆变成酱油,要经过多少天呢?咱们的酱油至少超过一年了哦。具体来说,人工选豆、清洗浸泡、柴火蒸煮、冷却摊凉各要一天左右,曲室发酵要一周左右,下缸酿造至抽油复晒要经过一年以上。
古法酿造酱油的工艺特点除了耗时长之外,也特别考验制酱师傅的手艺。特别是在晒露的过程中,每隔几天,制酱师傅都要进行“捣缸”。只有时常搅动发酵缸,缸内的物质才能均匀晒熟,产生浓烈的酱香味。
翻酱是特别考验水平的一个环节,把缸底的酱醅翻到表层,既要让上面的盐水和下面的酱料调换个位置,还不能把豆子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