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趣店在纽交所上市,开盘价34.35美元,较之24美元的IPO价格大涨43.1%,当日收盘价为29.18美元,市值达到96.25亿美元。持股21.6%的创始人兼CEO罗敏盘中身价突破百亿元人民币。
就这样,罗敏和他的趣店成为励志典范。一时间媒体纷纷起底创始人罗敏屡败屡战的创业经历,每次站在风口上都没能飞起来,这次却一举逆袭。
即使登陆纽交所,成为今年美国第四大规模的IPO,人们也不会轻易忘了趣店的黑历史:做“校园贷”起家,在法律和道德的边缘游走,随后在监管施压的背景下悻悻退出,转战小额信贷。
旗下有主打现金贷的来分期、主打场景消费分期的趣店和房租分期趣租。然而,真正赚钱的还是现金贷业务。
趣店的超高估值离不开其近段时间的出色业绩表现,招股书显示,2017年上半年总营收18.33亿元。这超出2016年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93.30%。同期,其净利润达到9.73亿元,同比增长695.25%,业绩远远好于同行业对手。
而趣店之所以迎来高增长,与其获得蚂蚁金服的投资密不可分。阿里虽然只有趣店不到13%的股份,但是趣店的用户资源几乎全部仰赖支付宝的流量接口。
现金贷指纯线上、不限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P2P、民间借贷的变种,
小额、短期是其主要特点。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现金贷平台申请门槛低,放款时间短,因此是很多非信用卡用户的救急选择。
现金贷自2015年下半年进入市场后,短短两年间出现上千家现金贷公司。据网贷之家不完全统计,至少超过30家P2P网贷平台有现金贷业务,约占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1.3%(截至2017年3月底,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为2281家)。
根据网贷之家的估测,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约在6000亿元到10000亿元。
除了蚂蚁金服,腾讯财付通、百度金融、京东金融等互金巨头都杀入了小贷市场。
日前,京东金融在重庆巴南区建立的重庆京东同盈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是京东金融继重庆两江小贷之后在重庆设立的第二家小贷公司。在目前拥有网络小贷牌照的34家支付机构中,蚂蚁金服以4张牌照暂居榜首美的集团、拉卡拉、万达拥有3张网络小贷牌照。此外,像百度、小米、苏宁、网易、滴滴、恒大、通联支付等也纷纷获得了网络小贷牌照。
但是在发展初期,大多数现金贷平台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尽管整个行业发展迅速,但多数平台的营收情况并不乐观。根据趣店、拍拍贷、和信贷等平台的公开招股说明书:三家平台的业绩的转折点均在2016,原因也接近一致——趣店和拍拍贷均在2016年前后推出了小额现金贷业务,定位为中小型贷款的和信贷,也在2016年将重心转移到了在线信贷。
(注:和信贷以次年3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统计)
从监管的层面看,现金贷的很多归属还处在灰色地带,从本质上看它不属于互联网借贷,也不属于金融机构,更多是在做小贷公司的业务,应该属于互联网小贷,因此谁来监管的问题还存在盲区。
很多机构也没有相关牌照,资质不健全,放款、催收程序不规范,利率制定过高,这都为现金贷平台利用监管盲区进行套利提供了便利。
上半年关于现金贷的负面报道已经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4月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开展“现金贷”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中已经明确提出了现金贷部分平台存在问题:
利率畸高;风控基本为零,坏账率极高,依靠暴利覆盖风险;利滚利让借款人陷入负债危机。
早在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司法解释明确: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即使划定了36%的利率红线,现金贷平台还是能避开监管,巧立名目,将名义利率大幅提高:
比如额外收取服务费、咨询费、审核费、账户管理费等费用;甚至变着花样地推出砍头息等名目
,即在放款之时就已经扣除了各种费用,借款人实际拿到的数目远低于本金。这些操作使得实际利率远高于平台的名义利率,甚至突破36%的法律红线。
趣店方面表示,在其贷款规模中,年化利息超过36%的占比为59.5%。为此,趣店在2017年4月对所有信用产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整,以确保其年化利息不超过36%。但同时提到,由于平台服务费占趣店收入的绝大部分,一旦向借款人收取的服务费用大幅减少,可能对趣店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拍拍贷在IPO文件中也提到,虽然他们所有贷款的利率不超过36%,但有一部分超过了24%。截至2017年6月30日,利率超过24%的贷款规模为1.74亿元。
除了高利息,
多数平台的风控措施也是极差,这就意味着借款的逾期率高,坏账成堆。用户资金流无法覆盖债务,逾期的利息成本极高,利滚利之下,产生的利息就会是本金的好几倍。
这种情况盛行,主要是由于部分用户没有负债能力,据调查,多数现金贷平台的用户都是月收入在3000元~8000元之间,35岁以下的蓝领阶层,这部分群体的需求旺盛,但是信用和资质较差。
平台在未进行资质审核的情况下就盲目放款,甚至诱导用户发生逾期现象,一旦逾期,就是开始不断骚扰借款人,以及身边的朋友、亲人,甚至演化为线下的暴力催债,最终逼迫借款人向家人摊牌,使其父母至亲成为填补窟窿的那个人。
即使最终借款人赖账、骗贷成功,平台也不会因此蒙受损失。由于借贷利率极高,平台上的优质用户自然会用高额的利息为这些坏账买单。
《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中,首次提出“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明令禁止了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的行为。
随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相继发文要求整顿现金贷业务。近日,央行副行长易纲也表示,普惠金融必须依法合规开展业务,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都要纳入监管。
目前运营的现金贷平台没有牌照的不在少数,越多越多平台的涌现,也使得市场进一步趋于饱和,随着监管的收紧,这部分“玩家”必然会被清洗。
趣店的成功上市给现金贷行业又打了一剂鸡血,不难想象行业的集体狂欢必将引来监管,现金贷行业势必会经历新一轮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