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身先健脑
用科学武装身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宇宙解码  ·  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晚上都干什么? ·  昨天  
宇宙解码  ·  国际空间站又被撞?有漏气情况 ·  2 天前  
科普中国  ·  鸡鸣驿——古代通信网络的标本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身先健脑

微信运动骗了你

健身先健脑  · 公众号  · 科学  · 2018-12-08 17:59

正文

健身先健脑丨用科学武装身体

最前沿中文健身自媒体

本文是「MINDS」周年答谢活动推送的 第 1 篇 精华内容。

推送标题: 微信运动骗了你

推送时间: 2018 年 1 月第 1 期

文献标题: Constrained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 and 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Energy Balance

全文字数:     3400

阅读时间: 6-8 分钟

图片数目:       7

减脂,就是少吃多动,精确计算热量?

事实也许并没有这么简单……


前言

Background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No Pain No Gain」、「不要废话,就是练」……健身圈的风气,似乎总是崇尚练的越多越好。尤其是当谈到减脂这个话题,人们总是引用「少吃多动」这个老生常谈的经验——你身边一定有这样一种人,从微信运动强迫症似的的「每天至少一万步」,到不小心多吃了一块炸鸡,转身就去健身房跑两个小时的步,甚至一天四、五个小时泡在健身房里,汗流浃背的做着有氧,只为了多消耗几百卡的热量……「卡路里进,卡路里出」的概念,并没有错;然而,卡路里平衡,又远远比运动消耗的加加减减复杂很多。


人体每日所消耗的卡路里(TDEE),可以由以下等式概括:TDEE = BMR + NEAT + TEF + EAT


其中,TDEE 是每日总消耗,BMR 是基础代谢率,NEAT 是非运动活动消耗(翻身、抖脚,以及其他不自主运动),TEF 是食物热效应(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EAT 则是运动消耗的热量。公式非常简单明了——由于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是基本不可控的(基础代谢与体重、身体成分有关;食物热效应与进食总量有关),只需要提高运动消耗,就能提高相应的「卡路里缺口」。各个营销号宣传的「一包薯片等于跑步 5 公里」,似乎也非常合理。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 人体向外界「支出能量」的能力,要远远比想象复杂的很多。


大部分人的直觉会认为,只要每天多走几千步,或者跑个两小时步,他们的身体,一定会「支出」更多能量——但其实,我们的身体,每天支出能量似乎是有上限的。在很多情况下,跑十公里所消耗的热量,可能并不比跑五公里多很多,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减少一天的总消耗……为了解释这种现象,科学家建立了一些模型。


研究结果

Results

「动的越多,燃烧热量越多」,这个概念,在学术界有一个模型: 「叠加性能量消耗」 (Additive Model of Energy Expenditure),从示意图中很容易理解,当你的活动程度越高,每天身体燃烧的总热量也越多。

尽管乍一看,从理论上,这个模型并没什么缺陷,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离现实生活情况,其实差得很远。比如在 2016 年发表的论文 [1] 中,研究者跟踪了美国及非洲 5 个不同群体的人,研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量,与能量总消耗的关系。以直觉来说,你肯定会觉得,农耕社会、获取食物方式更原始、步行更多的非洲人,因为日常活动量大,肯定比成天坐着不动的美国人口,消耗多很多。


然而,在校对了体重之后,研究者发现,「在相对落后地区的人群,包括劳作的农民、靠采集为生的猎人,与相对发达地区的人群,日常消耗非常相似」。


哪怕他们的日常活动量,平均是美国人口的 5-10 倍之多。这并不是测量精度问题——研究人员使用的不是微信运动等计步器,而是「双标记水」(doubly labeled water),可以直接测量人体燃烧的热量。


在很多动物模型中,同样的问题也相继被发现:比如,在实验中使大鼠需要进行一定活动才能获得食物,它们并不会比完全关在笼子里的大鼠消耗更多热量;[4] 动物园中圈养的动物,和野外自由生存的动物,日常消耗并没有差别……


Peoplein less socioeconomically developed populations, including subsistence farmersand traditional hunter-gatherers, have total energy expenditures similar tothose in more developed populations.


基于这些数据,研究者在 2017 年建立了一个新模型: 「抑制性能量消耗」 (Constrained Model of Energy Expenditure)。[2] 同样,示意图非常容易理解:人体的新陈代谢,并不是简单的加加减减。如果你走了 10000 步,可能增加了 300 卡的「热量支出」;再走 10000 步,可能只会增加 200 卡;再走 10000 步,可能增加的只有 0-50 卡。


换句话说, 人体每天能够「支出」的热量是有上限的,越是增加活动量接近这个「上限」,身体便越会以其他方式减少热量消耗。


如果说基于「日常活动」的观察性研究不完全具有说服力,同年,同样一组研究人员进行的实验 [3] 则更贴近大部分健身者的日常:在跑步机上进行时长 20、40、60 分钟的匀速有氧,分别测量被试者的能量消耗与基础代谢,结果如右图,不仅实验数据更为贴近「抑制性能量消耗」模型,而且随着有氧时间越来越长,能量消耗也被抑制的越来越多。



解读

Interpretation

人体远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很多——当你开始疯狂运动来增加日常消耗时,可能会在开始的几天或者几周里,取得良好的效果,而身体则会迅速适应这一新「运动量」,将日常能量支出的「平衡点」慢慢调回去。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尽管目前并没有定论,科学家给出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说法:


「代谢补偿模式」 (Metabolic  Compensation):节食、高强度、长时间运动,都会对身体造成一系列压力,而这些压力带来的一系列荷尔蒙变化,导致身体进入「节能模式」,降低代谢。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 2016 年对美国真人秀节目「超级减肥王」(The Biggest Loser)参与者的研究:他们收集了 2009 年第 8 季的参与者各项数据,并跟踪调查至 2015 年。[5] 尽管参与者们通过疯狂节食与运动,在 30 周的时间里,平均减去了 50 公斤左右的重量(148.9 ± 40.5 kg 至 90.6 ± 24.5 kg),六年之后,他们平均 反弹了 40 公斤左右 的体重(131.6 ± 45.3 kg)。14 位参赛者中的 4 位,甚至反弹至比减肥前更高的重量。而这些反弹的体重, 绝大部分是脂肪 (节目开始时,他们的平均体脂为 49.3 ± 5.2%,在 30 周的时间里,降低至平均 28.1 ± 8.9%;6 年后,他们的平均体脂回升到了 44.7 ± 10%), 并伴随着瘦体重的下降 (75.5 ± 21.1 kg 至 6 年后的 70.2 ± 18.3 kg)。


这仅仅是因为,这些参赛者很懒,「管不住嘴」「迈不开腿」吗?实际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他们并不懒, 平均日常活动量,比起参加节目前翻了一倍 (5.6 ± 1.8 kcal/kg/d 至 10.1 ± 4.0 kcal/kg/d)。可是,哪怕经过了 6 年之久,他们的每日消耗,却比同体重的没胖过的人,平均每天低了 500 大卡之多。而「瘦素」(leptin)这个关键荷尔蒙,在节目结束的时候降至了最低点,6 年之后,也仅仅恢复了 60%。瘦素的降低,会显著增加食欲、减低活动量,直接减少日常消耗。


「NEAT 及 TEF 适应」 :在大量运动后,人体会急剧减少 NEAT 消耗——比如在等待时更少的焦躁不安、更少的踱步、睡眠时更少翻身……同时,在配合限制食物的条件下,食物的吸收率也会小幅度上升,意味着消化同样的食物,消耗的能力更少,吸收的能量更多。


「线粒体效率适应」 (Mitochondrial Efficiency):在有氧代谢(身体产生能量的优先路径)中,细胞从储存的能量底物中产生 ATP——质子依靠 ATP 合酶,通过类似于解偶联蛋白(UCP)的通道进行运输。在这个过程中,质子在穿越线粒体内膜(IMM)时,可能通过「解偶联呼吸」(uncoupling respiration)的机理,发生「泄露」的现象,即能量底物被氧化、氧气被消耗,却没有产生 ATP。在老鼠模型中,这种「泄露」负责了大约 20-30% 的基础代谢消耗。而大量运动、控制饮食摄入时,这种机理会被显著抑制,导致基础代谢的降低。

「褐色脂肪组织热效应适应」 (Brown Adipose Tissue-Mediated Adaptive Thermogenesis):在褐色脂肪组织中,UCP-1 和 UCP-3 蛋白的浓度都非常高,两者与体重、身体成分有着一定关联。在「能量不足」的情况下,UCP-1 的表达会受到抑制,可能间接影响人体的能量「支出」,但这个机理,目前并没有被研究透彻。


综合建议

Application

首先,比较令人沮丧的事实是:人体的总能量「支出」,似乎是有限的,多动并不能帮助你多消耗很多能量,通过「跑步一小时」来抵消一块炸鸡的热量,或者「大量有氧」增加显著的能量消耗,可能并不现实;


其次,研究再次证明了一点:对于减脂人群来说,饮食控制,远远比运动来的重要;每天的卡路里缺口,应该主要来自于「限制进食」,而非增加运动消耗;


尽管运动并不是减脂的首要手段,却对于生理及心理健康,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尽管不能期望通过运动增加消耗,它仍然是减脂的重要辅助手段;


尽管身体的「适应性」无法避免,却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调节,比如:不要进行卡路里过低的节食(crash diet)、断食、辟谷、「果汁排毒」……,保持饮食中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并定期进行高碳水的「欺骗日」(Refeed),包括碳水循环类饮食,可以略微减缓瘦素降低的速度; 避免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进行大量(包括了高强度或高容量)有氧运动;保持足量的高质量睡眠,尽量减轻日常压力……



参考文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