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出台楼市新政,圆圆的心里都五味杂陈。2019年,伴随孩子的出生,圆圆和老公掏空全部积蓄,并向公司借了50万元的无息贷款,以375万元的成交价“上车”了北京东三环的一套“老破小”,贷款了160万元,房子是以5.88%的高利率签的,每月需还款9172元。
对于和老公同在大厂的圆圆而言,这样的还款额度并不会影响他们原本的生活品质。“当时一方面考虑房价一直在涨,涨幅肯定超过了房贷利息,另外,合同中也有写明‘三年内提前还款要支付违约金’。”于是,直到三年还款期满,圆圆才发现自己三年还了33万元,但本金才只减少了几万元。
更重要的是,圆圆的房子5年时间跌去了100万元。2021年的时候,房价开始下跌,圆圆本以为会像之前一样短期震荡便会重回上涨的轨道,但却没想到房价持续下跌。直到今年,和圆圆同户型的邻居以270万元的价格把房子卖了,圆圆才切实地感受到这100万元的冲击。
与此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的“毕业”焦虑也日益加大。“我老公应该还能稳定几年,但我就不好说了。所以提前还贷还是很有必要的,第一笔还完50万元,我就算了下,利息大概节约了70万元左右。”伴随着提前还贷,圆圆和老公的焦虑感也减轻了一些。
李钰选择提前还贷的原因和圆圆类似。抗拒漂泊感的李珏一直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2020年,房价受疫情影响有所回落,担心错过这次“捡漏”机会的李珏还是决定在父母的支持下在北京安家。
因为家底有限,李珏以4.75%的利率水平贷了160万元,每月需要还款9157.76元,相当于每月工资的一半都用来还贷款了。“贷款160万,利息就要150万。”面对高额利息,没有储蓄习惯的李珏也只能老老实实按月还款。
如今年过30岁,眼看着原来的同事们一个个上了优化名单,从今年年初开始,李钰突然有了不一定能扛得过今年的预感。李钰评估了下,自己一旦失业,身处非核心业务部门的她,跳槽成功的概率并不高,且目前在大厂技能无法复制到其他行业。她无法想象失业后她的生活将崩塌成什么样子,尤其是还背着巨额房贷。
更重要的是,李珏发现自己还了4年房贷,基本上都是还的利息。“我4年还了60多万,其中利息就占了40多万,本金还了还不到15万。”也正因如此,虽然深知提前还贷压力大,李珏还是决定逼自己一把。
当然,也有很多人把提前还贷当作理财方式。看着自己投资的基金和股票一片绿色,唐悠简直不要太赞同。“一边被理财产品割韭菜,一边还要背着4.75%的高利率房贷给银行打工。”在理财收益高的时候,唐悠巴不得加大贷款额度,将手头充裕的现金拿去理财,但如今自己的基金尚被套牢,理财风险越来越高,唐悠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
尤其是在看到银行利率进入1字开头,余额宝利率也降到1.4%后,唐悠更加觉得提前还贷就是目前收益最高的理财。
然而提前还贷也并非易事,当越来越多人选择提前还贷,还贷名额一度需要排队抢,甚至引发网友“还钱竟比贷款还难”的吐槽。
唐悠对此深有感触。去年第一次还款的时候,唐悠贷款的银行关闭了线上还贷入口,她只好去线下申请。“填写资料,核对信息,接着就是等银行通知。”但一个月过去了,反馈通知却迟迟未到,“一问就是排队人数较多,让我耐心等待。”为此,唐悠没少给银监会打电话投诉。
而后的线上还款难度系数也堪比电商大促“秒杀”。“每天10点放号,但经常是一申请就显示预约已满。”唐悠7月初提交申请,还款时间显示为7月29日。
除了还款名额难抢,有的银行还限制还款次数,这也是李珏会卖包凑钱的原因。李珏申请贷款的银行规定一年只能提前还两次,所以她格外珍惜这两次还款机会,希望在还款前筹到更多的钱。为此她还借了消费贷进行腾挪用于偿还房贷。
为了刺激消费,消费贷的贷款利率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事实上,在买房的时候,李珏就曾用消费贷周转,互联网大厂人一直是银行贷款经理眼中的“香饽饽”,无论是当初购房还是如今还贷,借起来都相对容易些,最终李珏以3%的利率借了20万元用于提前还款,在贷款经理的一番运作下,李珏拿到20万元的代价是,每月需要还款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