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张德明,最近正在筹办自己的个人画展“一千零一夜+”。
如果没有那年高考,张德明大概很难想象自己会成为一名大学教授,会办这样一场画展。1977年,学历仅为小学毕业的张德明,通过高考,被绍兴师专(现为绍兴文理学院)录取。
10年“流浪”
张德明出生在绍兴。1966年,刚念完小学的张德明,因为家庭出身原因,失学了。
张德明说,从此,他开始了10年“流浪”生涯。
亲戚朋友介绍的各种短工,他都干。比如到杭州萧山敲石子,把山上炸下来的大石头打成一颗颗小石块,用来铺公路。填满1立方米,能赚到5角钱。“这工作实在太辛苦了。”张德明说。
张德明从小喜欢画画,所以后来外公给他介绍了一份工艺美术品工厂的工作,在抛光的鸭蛋壳上画画。他拜了师傅,赚了一些小钱。
“但还是流浪,因为这些工作都不稳定。”张德明说,那时,妈妈很担心他们兄弟3人前途堪忧。
直到张德明在绍兴农水局,独立完成了一本设计资料的刻写、印刷和装订。之后,被推荐到上虞农水局,当了兴建的上浦闸工程的描图员,总算有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在此期间,除了描图,他还担任着宣传员的工作,跑农村、跑工地,宣传引水工程。
参加高考
1977年,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消息传到上虞,张德明当即决定参加高考。
根据当时的规定,张德明首先需要参加公社组织的县级的初试,通过筛选后,才有资格参加县里组织省级正式的考试。
初试主要是两门课:语文和数学。
“数学我不会,全是我哥哥教的,他是高中毕业。”张德明说,虽然经过哥哥的辅导,但毕竟底子薄,数学考得并不好。
张德明能通过考试,他说自己靠的还是作文,“我喜欢看书,每个月我都要去鲁迅图书馆借书。”
张德明还记得参加县里的考试,作文题目是《路》,他写下了自己走过的路,“流浪”10年的经历。
张德明起初报考的是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也许是数学拖了后腿,他没能考上。之后,国家扩大招生,张德明又填报了绍兴师专,最终成为绍兴师专中文专业的一名学生。
张德明记得,当时考上大学的榜单,在县城的大街上张贴,他和哥哥的名字都在榜单上。那时家里能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已经很不容易里,更何况是两个。第二年,张德明的弟弟也考上了大学。
坚持追梦
张德明说,考上大学,算是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但还是有些遗憾。当时也跟现在一样,艺术类是提前考试的。张德明因为从小喜欢画画,所以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报考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他给美院寄去了自己的几幅作品,包括素描、油画、速写等。
然而,他的作品被美院退了回来,同时,还有一封解释的信件。信里大致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并不是张德明不够好,而是录取人数实在太少。当时,美院在整个绍兴地区只招1人,全国也不过十几人。
这才有了后来张德明报考绍兴师专的事。
3年学业完成,张德明留校,成为一名中文专业的老师。直到1985年,张德明自己砸了铁饭碗,决定辞职考研。
此后,他顺利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师从著名翻译家飞白。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学术研究,成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教授。
但是,张德明还有梦想仍未完成。
去年5月,因为痛风,张德明被“关”在家中。儿媳妇从北京给他寄了一套水彩颜料。从那时起,张德明养成了每天作画的习惯,而且越画兴趣越大。
“到现在正好1年,因为每天都要画三四个小时,算下来是1000多个小时,所以我给画展取了这个名字。”张德明说,而最后的“+”,要表达的就是他还会继续画下去。
这场画展将于6月18日至7月3日,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举办。
(转载自《浙江老年报》2017年6月2日第4版,原文标题:《1997年,一个从此改变人生的年份》,原文作者:余琪)
相关链接:http://zjdaily.zjol.com.cn/zjlnb/html/2017-06/02/content_3524468.htm?div=-1
恢复高考政策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这一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1977级学生1978年春天入学,1978级学生秋天入学,两次招生仅相隔半年。
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