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言
趣味生活多面手。 这里的宗旨是:让生活更有趣,让有趣更有意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明白这4个人性,没人能拿捏你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海外优青 | 湖州学院诚邀全球英才加盟! ·  昨天  
高校人才网V  ·  前海金融控股有限公司2025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  3 天前  
十点读书  ·  春节后最痛的感悟:千万不要轻易离职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温言

35岁“自杀”式裸辞后,我都经历了些什么

温言  · 公众号  ·  · 2019-06-27 07:03

正文

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 325 篇文章。 温言, 公众号ID:wenyanhello。 毕业于北京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供职于系 列500强企业。 职场写作人,终身学习者。豆瓣2017年年度畅销书作者


本文作者是“咖啡公社”,豆瓣ID:@咖啡公社,用极简的方式,过理想的生活。如有转载需求,请直接联系作者授权。

成长 | 认知 | 职场 | 育儿



去年7月,我从任职十年的公司裸辞了。


我已经35岁了,实在不是一个裸辞的好年龄。 人家华为35岁据说要开始面临被裁员了。我原来以为40岁才会遇到职场危机,现在提前到35了。

但是,我就在这样一个人人都不看好的时候, “自杀”式地离开了“做做也不错”的一份工作。


在家做了快半年的家庭主妇,期间也去面试了N家公司,最后在去年年底来临的时候,开始了新的职业旅程。

我不能说“ 35岁裸辞 ”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事情,但实际上,正是因 为这个改变以及后面近半年的“闭关”和“求职”历练,让我获益良多。


如果我还一直留在前家公司,或者从前家公司很顺利地直接跳入下一家公司,我不会有机会学到下面这几件事。


1  当我开始行动,对未来的恐惧反而减少了


现在人人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有危机感:

AI会不会取代我的工作? 90后,00后都出来了,我这80后如果上不去,是不是要等死? 65岁才退休,我能顺利地在职场再混30年吗?现在的行业不断变革,会不会很快要裁员呢?


我经常看着公司里面,一些上了四十,甚至还没上四十、但一看就没啥好发展的人,尽管总是很负面的抱怨,都没有任何想要离开的样子。 我很怕自己像他们一样,职场只有 “混下去”一种方式,离开只有 “拿赔偿金”走人才是上策。


另外一面,我又看到新新人类生机勃勃地进入公司, 觉得自己这点阅历和经验,在他们面前越来越不值一提。

离开的想法,总是会冒出来,但 “去哪里"呢?如果不知道去哪里,感觉就无法行动。越不能行动,越烦燥,然后越想离开。


好像某种量变到质变,我终于在今年六月提出了辞职。 辞职以后,那种焦虑、恐慌偶尔也会冒出来,但似乎与以往减少了很多。也许裸辞这个动作本身,也算是“行动”的一种,反而给我带来了不少勇气。


既然已经走了,那也没啥好后悔的。没有退路,那只能前进。反而目标明确,没啥好牵扯不清,左右为难的。

勇气是行动带来的,绝不是无中生有的。


2 极简思维,先把“不要”的丢掉,“想要”的会慢慢清晰


我裸辞的决定,当然 “震惊”了很多人:

“为啥不找到下家再走呀?”

“你傻呀,工作十年,当然等未来裁员赔偿了”

“裸辞找工作很难的,人家会怀疑你的背景”

“你不工作,要回家当全职太太?”


说实话,裸辞肯定不是我的首要选择,一开始我也想骑着驴找匹马 。尝试了几次面试,似乎都不太顺利。 毕竟十年没上求职市场,对自己的定位不太清晰,对外面的世界也不是太熟悉。


而一旦求职不顺利,我的惰性就起来了。心想:算了,我还是老老实实待着吧。

就这样一天天消耗着,既影响现在的工作心情,又没有太大的决心不断尝试。


这时候,我想到了极简主义思维。

极简主义总是教我们“断舍离”,只有先断了,舍弃了,离开了,你想到的东西或未来才能慢慢呈现出来。


当我们被“困”住的时候,其实是在用旧有的思维看问题,这时是看不清楚的。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或者按吸引力法则,你的旧思维,较低的能量频率,只能吸引旧的生活方式。


当我意识到继续待在已经待了十年的工作环境里,看不清未来、也永远到达不了我要去的未来,我就坚定地裸辞了。


裸辞后的半年,不能说我已经对自己的未来看的很清楚了。 但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看好什么行业,不看好什么行业,等等,真的是越来越清晰。


3 我终于体会了不工作是种什么状态


做了12年的上班族,我无法想象:不工作是哪种状态。

不上班,怎么赚钱...不上班,多无聊 ... 不上班,就会跟社会脱节,被社会抛弃 ... 不上班,读了这么多书不是浪费了 ... 不上班,怎么实现人生价值 ... 不上班,怎么交到朋友 ...


虽然我即将又要去上班了,但是如果我不缺钱的话,真的想不去上班了。因为我 哪里会无聊?简直时间不够用!!为家人准备丰盛的早餐晚餐,陪女儿画画玩耍,自己看书写字健身学习,天气好就去公园踩踩落叶晒晒太阳...

我突然意识到: 当家里有一个全职太太,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度真的会提高好多!


如果每天挤着地铁,一整天在晒不到阳光的办公楼里对着电脑, 被一堆时间表追着跑,被各种会议电话邮件打断,被各种人际关系牵扯不清,你永远无法真正体会什么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四季流转和岁月静好。


跟很多人一样,我不是不喜欢工作,而是不喜欢上班。

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够在家工作。虽然目前还无法实现,但还是乐观地盼望未来有可能实现。

在家工作好处多多,减少通勤时间和精力,屏蔽不必要的人际关系,更有效率的深度工作,有时间照顾家人,陪伴孩子,和锻炼身体...


以前我总是被人问,工作和生活哪个重要? 工作和生活怎么平衡?

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答案:

为什么要平衡?对我当然生活重要啊!

因为工作本就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丢了工作,可能也有所缺失,但丢了健康,丢了家庭。

你看看,你还能不能幸福活下去?



4 努力工作只是财富来源的渠道之一,并非全部


裸辞之前,和很多人一样,我虽然三十好几了,却很少想过什么理财的事情。

对我来说,理财的唯一方式就是工作赚钱,而为了赚更多钱就是要自己努力工作,努力晋升加薪。 反正我之前理解的赚钱或财富,唯一联系的东西就是——努力工作。


当我裸辞后却突然发现, 自己工作这么多年竟然没存下多少钱,差不多都是边赚边花掉了 。当然有些钱是不得不花,但许多钱完全是无意识花掉的。

再想想,我自己这么努力工作,放弃了这么多自由为代价时,我却没能好好利用自己辛苦赚的钱。


如果金钱是时间的话,我真是太不拿自己的时间当回事。

我原来一直深信,努力工作,才能致富,现在发现,这两者并未存在必然联系。


辞职后有次去面试,在电梯里看到几个穿着时髦的白领女性,她们每人手拿一杯星巴克,一个睡眼惺松的抱怨昨晚加班到2点早上实在起不来,另一个抱怨想买一件某某牌大衣但是已经月光了怎么办...

对我而言,这些是多么熟悉的场景:

努力工作,无意识花钱,然后继续工作,继续月光,然后赚更多,然后花更多...... 明明恶性循环,却认为因为自己努力过了,所以理所当然。


在家待着的这几个月 ,我主题式地阅读了很多极简主义和财富管理方面的书籍,慢慢把 “工作、消费、财富”之间的旧思维不断打破。


因为有了大把时间,于是我开始记帐。

这样才开始意识到,原来家里的开销这么大!我开始丢东西,发现自己买了这么多没啥用的东西。

我开始思考着以前从未想过的问题: 除了找份全职工作, 我还可以怎么利用自己的爱好和资源,像《管道的故事》里面说的一样,增加一些业余的赚钱管道?

人人都想要财富自由, 但多少钱才算财富自由呢?每个人想要的,需要的都不一样。 也许极简主义也是另外一种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减少不必要的欲望,用并不多的钱,可能就可以过比较理想和自由的生活。



5 做太长远的职业规划已经没有意义,但至少要看清形势


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快到让预言家、未来学家也无法预测的地步了。所以, 在这个时代里,去做太过长远的职业规划意义其实不是很大。 想一直待在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直到退休,那种好日子已经过去了。


在家期间,也看了不少跟职业规划相关的书籍,其中《30岁趁势而为》给我不少启发。作者陈愉是位美籍华人,她在全球三大洲从事过四种职业,纵横政商界,从地产精英,到美国洛杉矶市副市长,再到高管猎头,再到畅销书作家,历经多次转型,每次都很成功。她认为自己只是在 “趁势而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